静悄悄的夜里,似乎温度又下降了几度,变得阴寒无比。
刘方平正要上前查看,刘方亮拦住了他。
“大哥,让我来,你不能再冒险了。”
刘方平本想训斥,但见刘方亮一脸的刚毅,知道弟弟已经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总不能老是躲在背后,长叹一声,把铁锹交到了他手里,低声提醒了一句:“小心!”
刘方亮阴沉着脸小心翼翼的凑上前,在棺材边,先是蹲下了身子,猛然之间站了起来,大喝一声,立刻就要把铁锹砸下去,刹那之间不知是什么缘故,刘方亮竟然硬生生的停止了这个举动,奇怪的盯着棺材里面,目光渐渐变得柔和。
“老弟,你怎么回事?说句话啊!中邪了么?”刘方平大吃一惊,莫非是鬼迷心窍了?
“桀……桀……”
就在此时,那口青铜棺椁之中传来了一声让人头皮发麻的阴笑之声,随后棺材那掀开的一角之中伸出了一只黑紫干枯长满了红毛的手。
这条手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咔嚓一声,破棺而出,没等刘方亮反应过来,一把掐住他的脖子。
此时的刘方亮就好像丢了魂似得,没有一点挣扎,任凭那只怪手将他拖入青铜棺椁之中。
刘方平站在原地呆呆的看着这一幕,直到自己的弟弟整个被拖入棺材之中,这才反应过来。
他看到如此诡异的一幕,哪里还敢去找那青铜棺椁之中的“东西”拼命,当下拔腿就跑,一路气喘吁吁的跑到山下,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我爷爷家里,求我爷爷出手,进山救他那苦命的弟弟。
对此,我爷爷不动声色,竟然转过头将目光对准了当时只有十六岁的我,对我道:“孙儿,明天跟我走一趟!”
当时我不明白爷爷的良苦用心,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他这是自知时日无多,怕起尸铃的手艺在他的手里断了传承,所以执意拉着当时还只是十六岁的我出去跟他后面历练,也好增长阅历,有所收获,尽快学成本事。
爷爷做了半辈子的赶尸人,到了花甲之龄只想着将自己一身的本事传承下去,而我家又是一脉单传,只有我这么一个孙子,可以说自从我生下来就被我爷爷寄予了厚望。
爷爷郁闷了大半辈子,空有一身屠龙之术,却发现这世上根本无龙可屠啊!这些年在村子里面的生活对于他这个骨子里就有冒险精神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压抑了,早就想要出去走走了。
而这一次,我就当陪他老人家一起出去散散心,当时我没有太多考虑,只是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我还在梦里,爷爷就把我叫醒了,说是要带我去见见两个老朋友。
我问老朋友是谁,他笑眯眯的什么也不说,带着我来到了三十里外的镇集上。然后七绕八绕的来到了一处幽深的别院之中,迈步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我一看这个别院之中的布局,可是把我吓了一大跳,但见别院之中到处停放着大大小小的棺材。
这些棺材大多还没有来得及上漆。里间的大堂之上一老一少就坐在棺材之上。
老的皮肤黝黑,身材强壮,看着他的背影若非头发花白,还以为是一个四十五岁壮硕的汉子,这位老爷子正坐在棺材上手持一杆旱烟袋悠闲的抽着烟,至于那个少的,年纪大约和我差不多大,身材有点肥胖,正躺在一具棺材上面睡觉呢!
我看着似乎是有些眼熟,但是大堂里面的光线有些昏暗,一眼倒是没有认出来。
“老伙计,别来无恙啊!”爷爷哈哈大笑一声,也不客气,带着我穿过别院之中的那群棺材进入大堂之中,来到了那一对老少面前自顾自的坐下。
那个少年对我喊了一声:“刘司令,什么风把你小子给吹来了?”
我回过神,激动了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眼前的这个少年竟然是我小学同班同学,名叫王大吉,因为身材有些肥胖,所以我经常叫他王胖子。
王胖子的爷爷名叫王远山,是我爷爷年轻的时候的结拜兄弟,他精通天星风水,尤其是寻龙点穴堪舆一道,手段之高明比我爷爷高出数倍都不止。
我爷爷和这个王远山常有往来,我曾经听我爷爷说过,王远山年轻的时候做的正是挖坟掘墓的勾当,常年出没于深山大泽之中,凭借一手寻龙点穴的本事,可谓是无往不利。
不过后来有一次,在湘西一座元代大墓遭遇了一头千年僵尸王差一点丢了小命,幸好我爷爷当时夜里赶尸经过,出手相助,才算是逃出生天。
自此,王远山也就熄了继续倒斗的想法,和我爷爷相约为邻,隐于乡村之中,娶妻生子,做起了木匠的手艺,靠卖棺材为生,再不出世了。
我们两家可谓是至交,王远山的孙子胖子和我那是从小一起读书,玩大的好哥们。暑假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这一次久别重逢,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啊!
我看到胖子,忍不住调侃道:“王政委,你小子怎么躺在棺材上睡觉?难道是准备跟你爷爷后面学木匠?”
胖子哈哈大笑,笑完之后告诉我,这是夏天天气太热,还是呆在棺材里面凉快。
胖子就这样,从小就是属于神经大条,属于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说的差不多了,爷爷将我们引入正题,慢慢的跟我们讲起了一个关于他年轻的时候在八公山中离奇的经历……
十六岁的刘大胆焦急的在八公山茂密的丛林之中穿梭着。
他的肩上还扛着一捆柴,旁边茂密的荆棘摩擦着他的身体,在他那灰黑色的衣裳上带出了一点点嫣红。
但是他实在是顾不得这么多了,因为他今天上山砍柴下山的时候迷路了,此时西方的天空最后一抹红色的云彩渐渐泛黑,天色即将完全暗了下来。
尽管肚皮空荡荡的已经没有了力气,他还是倔强的将那一捆柴火扛在身上。
一捆柴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农村的人来说,这是安身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