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考试当天,宋金环和女儿早早的起来了,因为第一次考试,宋金环出门前是嘱咐了又嘱咐,整理整理这,收拾收拾那,磨蹭磨蹭就到时间了,等宋金环和女儿到学校的时候,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已经去了不少了,考试集中在老师的办公室,宋金环和妮娜到办公室的时候,办公室里已经开始一对一的考试了。为了能让妮娜分到好老师,宋金环还没少费心思,前一个星期就去跟她一起下乡分到小学的于小花联系上了,为了孩子还搭上了两瓶好酒,不过这酒也都是别人给送得,那会王福俊在粮食管所上班,粮食单位是好单位(不象现在粮食系统已瘫痪,粮店关门大吉)个个牛红的要命,而王福俊又偏偏在这峰高的尖上,业务部。王福俊天生的能说会道,再加上在业务部练就的好酒量,成为业务部的骨干,就连所里的黄所长,李所长都让他三份,再加上他人实在,又喜欢交朋好友,找他办事的人不少,八十年代的人们还不象现在喜欢送卡送钱,结婚敢礼也就是买对枕巾,床单,买对小镜子,什么的,给钱就是个三块五块,能赶十元的礼钱那都算不少了。那个时候钱也实,工资也就四五十元,好一点的单位也不过百元钱。求人办事都是烟酒糖茶罐头之类的,所以宋金环家大大小小的柜子里全是烟酒罐头什么的,拿出两瓶酒来,只是腾出个地方。
这个于小花原来和宋金环都在大洋岔篸长工作过,后来招工回来,原本于小花和宋金环都能被分到小学,那个时候哪象现在,教师职业无尚光荣,工资高,待遇好,比起粮食部门,供销社,工商,税务还差远着呢。说来也巧,正敢上知青上山下乡,市里粮食局的杨局长的女儿杨秀到农村下乡,分到这个镇上来,被安排在西村坎下宋金环她妈家住,供销社那会儿,待遇好,工资高,福利好。没人进不去,走了杨局长的后门,宋金环进了供销社。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可是谁能料到二十年后,倒了个,供销社黄了,职工买断的买断,下岗的下岗。而学校的老师在温总理的尊师重教的关怀下吃香了呢!后来每当宋金环跟女儿谈论此事,都感叹,这是命。但她从来没后悔过,因为她觉得她一看到笨学生做不出来题就干着急上火。急躁的性格怎么能教好孩子呢。她还是觉得每天卖货见钱有意思。
一个人一个命,一个人一个活法。
借着这层关系,再加上那两瓶酒,于小花挺卖力,把妮娜安排到镇上小学教的最好的赵老师班上了,这个安排着实让宋金环高兴了一番,不过高兴归高兴,试还是要考的。而主考老师不是别人正是班主任老师。
想想妮娜哪见过这阵势。她有点慌了,紧紧的盯着母亲。
宋金环向女儿投来坚定的目光,在告诉女儿,你可以的!
妮娜从宋金环的眼里读出了信任。这给了她莫大的鼓励。
妮娜扭捏的站在赵老师面前,宋金环赶紧告诉妮娜,快向老师问好!
妮娜害羞的撅着嘴说了声“老师好”。
坐在办公桌后面的赵老师很和气的让妮娜坐在桌子面的椅子上。
赵老师仔细的大量着面前的这个腼腆的女孩子。
赵老师毕竟是一个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老师了,为了打消妮娜的紧张情趣,她唠家常的语气问了妮娜的名字,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都在哪工作,妮娜都很流利的问答出来。赵老师微笑的说了句“很好”
听到赵老师的赞许,妮娜闪烁的目光,多了几分自信。
赵老师考了几个简单的生字,由于前几天下的功夫,妮娜都很认真的写出来了,虽然字写的歪歪扭扭的,但是从赵老师淡定的笑容里,可以看出还是比较满意的。接着,赵老师又选了一篇一年级的课文让妮娜朗读,虽然妮娜会写得字不是很多,但是她从小喜欢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所以认识了不少字。拿起书本,很有感情的把赵老师选得课文段落读完了。这让赵老师不得不对这个只有八岁的女孩子刮目相看。要知道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家长多数是没文化的,家家孩子放野鸭子,别说学习了,为了生活,有的孩子念到小学三四年级就要回家务农,而眼前的这个孩子的能力水平,在赵老师面试的孩子里,可算是上等生了。赵老师很是满意的露出了微笑,“朗读的不错,明天早上七点到一年一班报到。”
站在一旁的宋金环对女儿今天的表现十分的满意,她觉得女儿会象她上学一样,一定成绩好的。
出了校门,宋金环领着女儿去了对面的镇供销社,这是全镇最大的商店,别开自由二百平方米,可是却供销着全镇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宋金环在商店负责买鞋。
到了供销社,同事们都来关心妮娜的考试怎么样了,宋金环很是炫耀的向大家说了妮娜今天的考试表现。大家都夸赞了几句。
明天要开学了,宋金环来到卖日用品柜台前,让同事小刘帮着选了一个书包,文具盒,橡皮,小刀,几只木质的铅笔,宋进环还特意选了当时很贵的一只绿色的自动铅笔。上面呢有刻度,会告诉你铅笔芯用到哪了。这是妮娜记忆中用过的最精致的一只自动铅笔了。
第二天六点钟,宋金环就把妮娜叫醒了,吃完早饭,收拾好上学的物品,宋金环把妮娜送到了学校。
赵老师已经在教室门口等候来报到的学生了。
宋金环把妮娜交给赵老师就匆匆的走了。
赵老师把妮娜安排在了教室的第三排,安排和一个胖胖乎的男孩子同桌。这个男孩子叫姜虎,后来和妮娜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第一天早自习,赵老师给学生发了书本,讲了在学校的纪律和要求。
紧接着上了第一堂课,第一堂课的内容就是从拼音字母a,o,e学起。
这也许是学生们的第一堂课,大家静悄悄,认真的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赵老师的板书在全校出名。
只看她打好拼音格式,大小写的拼音字母a,o,e漂亮的写在了黑板上。然后教同学们齐声朗读。
然后,妮娜和同学们又上了数学课,自然课,下午又上了一节劳动课。
第一天上课,赵老师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写拼音字母。
玩是孩子的天性,妮娜并没有因为上学,收了玩的心情。
赵老师是出了名的严老师,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的,考试不及格,就会被狠狠的罚抄写的。
一个星期过去了,为了巩固新学知识,赵老师提前一天告诉学生回家准备,明天考试。
妮娜哪管什么考试,作业草草的完成了,然后跑出去玩得无影无踪,不到天黑,她是不会回家的。
第二天考试是上午进行的,下午公布的成绩,全班有十个学生考试不及格,包括妮娜一个,这也让赵老师很是惊讶,因为凭妮娜给赵老师的印象,妮娜不应该考得不好。
考试及格的学生都被提前放学了,不及格的学生就都被留下来罚抄默写,默写合格的学生就可以回家。
一个一个学生都走了,最后只剩下妮娜一个人在写,因为写完三次的字母都不合格,赵老师,还有于小花的女儿李艳(和妮娜同班同学,老师让她看着没及格的学生抄写)都在教室里等着,李艳和妮娜同岁,因为于小花是在校老师,所以她跟升入二年级的班级学习了一年,所以一年级的知识对她来说,轻车熟路了。
她耐心的教妮娜怎么写字母a,o,e。
突然,外边雷雨交加,午后暴雨,急速的倾泻下来。
妮娜看看外边,心情焦急的要命。可笔下的小a就是写不好,要么就是肚子大,尾巴短,要么就是长尾巴小身子。
半个小时后,雨停了。
赵老师让妮娜回去写,然后让家长签字,明天还会再考她。
妮娜放学后没有去坎下姥姥家,而是回自己家了。
妮娜上学之前,宋金环就给她配了把钥匙,还用当时流行的彩色的带子编了一个漂亮的钥匙链。
妮娜用挂在脖子上的钥匙开开门,进到屋子里,迅速的拿出本子,趴在炕上写作业。
下班后,宋金环回到家看到妮娜正在炕上趴着写作业,很是欣慰。忙着开始做饭。
吃完晚饭,宋金环就开始一边打毛衣,一边看电视。妮娜慢吞吞的把作业本放在妈妈眼前,让妈妈给签字。
看着妮娜写的拼音字母,宋金环邹了邹眉头。
“这是怎么写的啊!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吗?”
妮娜委屈的哭了,她把今天考试的事向宋金环说了一遍。
宋金环感觉到事情的严重,自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监管。她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有这么笨,妮娜不是这样的孩子。
宋金环关了电视,搬来小炕桌,凳子。
妮娜,这么几个字母就写不好吗?妈相信你能写好,咱今晚不睡觉也把它写好,让同学和老师别小瞧了咱,有没有决心。宋金环斩钉截铁。
妮娜点点头,一副顺从的样子。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宋金环耐心的手把手的教着妮娜怎么写这几个难搞的字母。
一遍又一遍......一篇又一篇的练......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妮娜好像找到了写字母a的感觉了,一次比一次写的好,真是应了那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知不觉的,公鸡打鸣了,天快亮了。
看到满桌子的a,o,e,宋金环欣慰了。
她让妮娜赶快上炕睡觉,今天的课还得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