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月苒皱眉道:“好端端的怎么会降职呢,可是二皇子一党搞得鬼?”
“小妹,我不知道你如何知晓朝政上的事。但你要知道,你今日所言太冒失了,要护好自己。”楚颉惊了一下,赶紧阻止道,他可不想妹妹卷入这些纷争中。
楚月苒也意识到自己的话太过直白,点头道:“哥哥放心,我以后会注意。”
“只是你才调回京城不久,怎会无缘无故降职?”她不解道。
楚颉叹了一口气,无奈道:“上次同你说过了,皇上不愿再起战事,所以想要和周边小国签下和平协议。这次在京城逗留许久的南越王之子,可见他是有意想和我朝签下这份和平协议的。但他数年前来过上京城,丢失过一样南越珠玉,这一直让他耿耿于怀。若是在他离开之前,我们能帮他找到这样东西,他才会签下协议。”
“既是如此,礼部有那么多人可以去寻这样宝物,怎会轮到你这个大理寺卿呢?”楚月苒追问道。
楚颉总觉得这个妹妹知道的太多,凡事瞒不过她,只得如实道:“既然你已经知道二皇子一党德行,那我也不瞒着你了。二皇子一党为了铲除异己,联合党羽逼迫我接下这桩事。今日便是最后期限,但我还未寻到那样东西,只能接受降职,等待时机了。”
“他们那些人整日不想着为民伸张正义,就知道勾心斗角,降职离京的应该是他们!”楚月苒见眼前人又慌了,立即卸下腰间的荷包,递了过去。
楚颉接过荷包,端详了一下,点头赞扬道:“针脚不错,妹妹的绣工见长。”
“这荷包不是我绣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东西,大哥快打开来瞧瞧。”楚月苒摇了摇头,催促道。
楚颉愣了一会儿,赶忙打开荷包,看到里头一样眼熟又陌生的东西,不禁瞪大眼睛看着她,“苒苒,这就是南越王子要寻的那枚南越珠玉,怎么会在你手上?”
他虽未见过那东西,但眼前这个和南越王子给他的画上描摹出来的珠玉一模一样。
想到什么,他又道:“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仿制若是被南越王子发现,只会激动他,更不会和我们签下协议。严重的话,南越会继续骚扰我们,这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我从未见过哥哥拿到的画像,只知道这枚珠玉是南越皇室才有的东西。我打听过了,南越只有那位王子和他的随从来过上京城,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枚本不该出现在京城的珠玉才会落到我的手上。”楚月苒解释道。
楚颉听了她的话,也觉得自己的猜疑有些可笑,愧疚道:“这东西我寻了数日都未果,又不怎么见你出门,这几日出去也都是在忙淑华的事,所以我才会有此猜测,妹妹莫要跟我计较。”
“你是我大哥,我怎么会因为点小事就和计较。”楚月苒瞥了一眼他手上的荷包,提醒道:“大哥快收到这枚珠玉,今日便可交了这差事。”
楚颉将荷包小心收好在怀中,笑着说道:“有妹妹这东西,哥哥这次既不用降职,或许还能升官品。”
“能帮到大哥就好。”楚月苒也笑着回道。
楚颉想到什么,朝着收拾的下人摆了摆手,“不用收拾了,将今晚进宫赴宴的官服准备好便行。”
“大哥且为今晚的宴会好好准备,我先回去了。”楚月苒有些累,想着回去歇一会儿。
楚颉应了一声,亲自送着她出了院子。
玉簪候着自家主子时,在外头树下睡着了,风吹着她单薄的身子,看得楚颉皱了皱眉。
“小姐,您出来啦。公子怎么样,心情有没有好点?”玉簪揉了揉眼,看到自家小姐,大大咧咧问道。
楚月苒掩面轻笑,瞥了一眼身旁的人提醒她。
玉簪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羞涩地赶紧低下头,小声道:“公子,您怎么也在这……”
“这里风大,和寝殿还是不一样,容易感染风寒,以后不要这样了。”楚颉轻咳一声,提醒道。
玉簪瞪圆了眼睛,认真道:“是!”
楚月苒看着两人的可爱模样,嘴角勾起。
玉簪留意自家小姐看透一切的笑,有些不好意思了,拽着她道:“小姐,奴婢扶着您回去吧。”
“好。”楚月苒应了一声,跟着她一起离开。
楚颉看着两人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
楚月苒刚回到月夕阁,正想着歇一会儿,宫里的人忽的派人来传话。
“南越国王子身子不大好,皇上想着姑娘医术精湛。趁着今晚宫宴,让您给他瞧瞧。”
传话的小公公道。
楚月苒知晓这是要她今晚也去赴宴的意思,正好也可以看看大哥今晚是怎么打二皇子一党的脸的,她应声道:“有劳公公了,我准备一番后,定会准时赴宴。”
“公公辛苦了,这是我家小姐的一点心意,您且收下。”玉簪收到她眼神示意,赶忙递过去一个荷包,笑着给小公公递了过去。
传话的公公受宠若惊,垂首点头道:“多谢姑娘。”
待玉簪送走人后,楚月苒换了一身入宫的衣裙,在铜镜前着妆。
“小姐,入宫的马车已经安排好了。天色不早了,这会儿可以走了。”玉簪备好进宫事宜进来,提醒道。
楚月苒点了点头,起身往前走去,入了楚府马车,扬长而去。
待马车再平稳停下来,已经到了宫门外,走过来两个侍卫检查进宫腰牌。
玉簪先下了马车,将自家小姐扶了下来,主仆两人将马车留在宫外,缓缓往宫内走去。
还未走几步,几个公公抬着一个空辇轿走了过来,是她治好明帝后得到的殊荣。
她入了辇轿,被人托举起来,摇摇晃晃穿梭在一条条宫墙巷子,很快停在明帝设宴的竹林阁不远处。
“姑娘,到地方了。”抬轿子的公公提醒道。
楚月苒应了一声,下了辇轿,抬眼看了看不远处的竹林阁,这个地方鲜少这么热闹,因为明帝很重视才会选择在这处设宴,想必今晚来的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