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如今是贤王府的护卫统领。
看见杨慎回来,杨大连忙站起来,一时竟然激动得手足无措。杨妻也跟着站了起来。
丫髮将蒲团放在杨慎的脚下,杨慎跪倒:“孩儿杨慎见过父亲,母亲大人。”
这杨妻不是杨慎的生母,杨慎的生母生他时难产死了。
杨慎的生母最初是贤王妃的贴身侍女,一次,杨大酒醉,侍女误闯杨大住处,二人成就好事,没想到,仅此一次就珠胎暗结,贤王妃也只能将其赐给杨大当媳妇。
洞房花烛夜之后,杨大就出去办差,不在家里,杨慎的生母发动后,还是仆妇去请求贤王妃给她派个稳婆。
据说,胎儿太大,生的时候头老是不能出来,母子都危险,当时,杨大不在,还是贤王妃拿主意,让稳婆保子,这样,剪开口子,让杨慎出生,据说,当时孩子脸都憋紫了。再晚一步,母子都活不了。
十天后,杨大回来,见媳妇儿去了,哀声痛哭,连连撞墙,亏得众人拉住了。
看见这个孩子,生得粉雕玉琢,抱起孩子,想到一生下来就没有了娘,不禁又悲从中来。
大家都说,这孩子命硬。
杨大感激贤王妃救了儿子一命,从此对贤王妃言听计从。
三天后,贤王世子在贤王别庄出生,这孩子一出生就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
八个月时,贤王带着孩子到法隆寺请住持大师看相。
住持大师说,这孩子命太娇贵,须得放在佛祖身边才能养得大,这以后,都不能见亲人。
此外,还必须在佛祖这里有一个替身,那个替身须得出生平平或者低贱,命还要生得硬。
这使得贤王一下子就想到了大杨瑾三天的杨慎,就这样,征得杨大的同意,八个月大的杨慎和杨瑾被带到了法隆寺喂养。
一直到了十六岁才下山。
杨慎拜完父母,丫髮搬来座椅,杨慎在杨大下面坐下。杨大和杨妻问了杨慎一些问题,比如,在寺里生活习惯吗,这次出去又去了哪些地方,去宫里见到皇上了吗?等等。杨慎一一作答。
杨大对丫髮吩咐道:“去喊二少爷和小姐过来见见大哥。”
杨大为妻子守了三年孝,也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
在妻子死了三年后,杨大才在贤王妃的关怀下,娶了现在的妻子。
继妻是贤王妃远房侄女,母家家境贫寒,人倒是温柔贤惠。
嫁给杨大后,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
二少爷杨怀今年十二岁,小姐杨忆今年八岁。
二人欢喜激动地见过哥哥杨慎。
杨慎将带来的礼物给了父亲母亲和弟弟妹妹。
这一天时间,杨慎就在杨家度过。
晚上,杨慎照旧回到贤王府当差。
在杨慎见父母时,杨瑾也去拜见他的生母环侧妃。
“孩儿杨瑾拜见母妃。”杨瑾恭敬地跪下。
环侧妃眼眶含泪:“我的儿,你终于平安回来了。母妃有多想你,你知道吗?”
杨瑾也含着泪:“孩儿也想念母妃。可是,师父说,不长到十八岁,不能见亲人。”
环侧妃擦擦泪,问道:“是啊,听说是长到十八岁才能回来,怎么现在提前两年了呢?”
杨瑾说:“是住持大师让我们下山的。具体为什么,孩儿也不知晓。”
环侧妃问:“你去拜见过王妃吗?”
杨瑾摇摇头:“孩儿还没有来得及去,王妃自己就过来了。”
环侧妃紧张地问:“她对你做了什么?”
杨瑾说:“没有,就是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环侧妃问:“她说了什么?”
杨瑾说:“她看见孩儿和杨慎,讽刺孩儿不如杨慎出色。”
环侧妃脸色大变:“这个妖妇,她要做什么?瑾儿,这个杨慎你也要警惕,你知道吗?杨慎的父亲杨大的统领位置就是贤王妃一手促成的。
杨慎的生母原来是贤王妃的贴身侍女,生杨慎时难产,还是贤王妃派人去找的稳婆,这稳婆救了杨慎一命。
杨大从此对贤王妃唯命是从。虽然,以前,杨慎不在父亲身边长大,对你忠心耿耿,可是,难保以后他父亲不在他面前提贤王妃的恩情。”
杨瑾笑道:“杨慎不是那样的人。他很忠心的。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没有人比我们更亲密的了。父王说,王妃那是在故意挑唆,让我们不要上当。
您看,您如果对杨慎起了怀疑,正好如了王妃的意。”
环侧妃一想,也确实如此。
遂笑道:“还是我儿明事理。是啊,不能因为她的一句挑唆就怀疑杨慎的。不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杨瑾恭敬应道:“多谢母妃教导。”
环侧妃说:“今天去见皇上,皇上给你派差事没有?
杨瑾答道:“派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镇国公常王爷的七十大寿,孩儿会作为镇国公的未来女婿前去祝寿,也会作为皇上的特使带去皇上对镇国公的慰问。”
环侧妃问:“你见过皇后和太子了吗?”
杨瑾摇摇头:“皇上没有让我们去见皇后,也没有让太子在殿里见我们。太子是什么样的人?”
环侧妃说:“太子啊,为人倒是挺和善的,只是有点太软弱了。听说,皇上老是说,太子不像他。我看啊,这太子之位”
“嘘!”杨慎将手指放在嘴边,“母妃,隔墙有耳!”
环侧妃看了看四周,两个丫髮站在门边守着,都微低着头,眼皮都没动一下,仿佛木头人一般,根本就没有听到他们在说话。
环侧妃低声说:“还是我儿谨慎,你放心,这周围都是我的人。她们不会说出去的。”
杨慎说:“母妃,以后,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不要议论朝中之事,那与我们贤王府无关。我们一直都是闲王府。”他着重强调了一个“贤”,一个“闲”。
贤王府已经闲了十几年了。
实际上,很多人嘴里说着贤王,心里其实就是认为贤王就是闲王。
朝廷做什么,好像都与之无关,说实话,连一个御史大夫说的话,也比他们贤王府说的话管用。
贤王府,如今也就是一个空架子而已,杨瑾这一代过去,如果还不能捞点事做,被朝廷排斥在外,那么,就真的成破落户了。
环侧妃有些惊讶:“瑾儿,以后,你也像你父王一样,做一个百事不问的闲散王爷吗?”
杨慎想了想,看了一眼环侧妃,斟酌着说:“母妃,这个,不管是孩儿还是父王都做不了主,一切但凭皇上安排。母妃,你就好好颐养天年,不要过问这些事。”
颐养天年?我才三十出头呢,都颐养天年了?可是想一想,杨瑾说的也确实有道理,
还能怎么样?去要吗,那不是成了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