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率领众亲卫迅速逼近目标,他已经射杀目标的三名武士,剩下的四名吐蕃武士眼看安西军逼近,他们看来是感到逃脱无望,他们怒吼着,扬起兵刃朝安西军扑来。
薛绍再次弯弓搭箭,闪电般放出两箭,射杀两人,剩余两人自是被薛绍身边的亲卫轻易击倒。
薛绍率领众亲卫来到目标倒地的方位。
薛绍看见一匹骠壮的战马横卧在地,地面上满是鲜血,积血已经形成一个小血泊。
战马的后股被刺入一支利箭,利箭穿透了马身,从下腹的肚皮穿出,这强壮的战马还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奈何它已经站不起来。
在战马的马背下面压着一个人,那人像是个吐蕃老兵,他的腿、腰都被战马压住,动弹不得,更挣脱不得。
这老兵的头盔已经掉落,满头的白发披散着,他半卧在血泊中,看着安西军逼近。
薛绍跳下战马,手握鹰角弓来到那“老兵”面前,他伸出弓尖指向那“老兵”,问道:“大论大人?”
那老兵不语,但目光中射出掩饰不住的凌厉之色,他正是噶尔钦陵。
薛绍微微一笑,躬身说道:“臣薛绍,奉器弩悉弄赞普之命,前来迎大论前去逻些城辅政。”
噶尔钦陵神色不动,他的左手撑着地面,右手捂在腰间,手上握着一把短匕。
薛绍用鹰角弓的弓尖指向噶尔钦陵的右手,笑道:“请大论将武器放下,臣是赞普大人的使者,你我本犯不着兵戎相见。”
薛绍的亲卫立即上前来,他们先夺去噶尔钦陵右手上的匕首,然后将压着噶尔钦陵的身体的战马搬开,他们将噶尔钦陵扶起来,控制住。
噶尔钦陵始终不发一言,目光低垂。
薛绍的亲卫回到薛绍身边,低声禀报道:“禀大都护,此人右腿大股骨折,腰骨也有错位,伤得颇重,日后行走不便,但生命无虞。”
薛绍点头,说道:“制着他,带走。”
薛绍转头对噶尔钦陵笑道:“大论大人,臣下这就迎你返回逻些城。大论腿部有伤,腰部也有伤,臣下奉器弩悉弄赞普所托,必定要好生照看大论大人,我们昼夜兼程,后日天明之际就能抵达逻些城,届时会有名医为大论大人医治,必保大论大人性命无虞。”
噶尔钦陵仍然低垂目光,不发一语。
薛绍与噶尔钦陵说这一番话,其实是一番试探和摸底。
这席话说下来,薛绍心下稍微放松了些,他知道噶尔钦陵并不真的有求死之心。
噶尔钦陵身为败军之将,而且是以六万大军被区区六千安西军击败,这对他来说堪称颜面扫地的奇耻大辱,他完全有理由求死,但是他虽然手上握着匕首,但是并没有真的自杀的举动,这就说明他心里至少很挣扎,他自己也拿不准是否应该自杀,如果他真的要自杀,早在被安西军擒获之前就应该动手了。
对于薛绍来说,杀掉噶尔钦陵并非上策,方才他放箭射击,也是无奈之举,他并不想真的射死噶尔钦陵,眼下噶尔钦陵重伤,但命还活着,这对薛绍是最理想的局面。
因为如果噶尔钦陵死了,这消息一传出去,这吐蕃高原上明天就会冒出几十甚至上百个“噶尔钦陵”,然后会流传传说,比如“大论武艺卓绝,假死之后挣脱唐人围捕,如鬼魅狂奔千里脱险,在此号召长生天之子恢复王朝,光复逻些城”、“唐军以数百精锐围攻大论一人,大论孤身败敌,慨然退去,唐军不堪失败之耻,因此散布谣言称大论已死”……
因为噶尔钦陵是眼下吐蕃高原唯一还能号召吐蕃人民反抗安西都护府统治的人物,在这个没有照片,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谁也不知道噶尔钦陵究竟长啥样,所以必然会有各种人物站出来冒充噶尔钦陵,这些冒充者有的是野心家,图谋实现自己的野心,有的真的是爱国者、民族主义者,他们真的是在图谋复国。
总之,这些人冒充“噶尔钦陵”会获得光环加成,最终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噶尔钦陵”往往并不重要,他们只要能够拉起武装队伍就行了。
所以噶尔钦陵如果真死了,他的名字就会被吐蕃高原上的各路野心家利用,变成各种反抗力量的帮手。
相反的,如果噶尔钦陵没死,而是被安西都护府控制住了,那么噶尔钦陵这个名号就不会被野心家利用,毕竟噶尔钦陵的“真身”就在逻些城的布达拉宫里面呢,各路野心家就算举起“噶尔钦陵”的名号也难以形成号召力,这样安西都护府对吐蕃高原的控制会减少很多麻烦。
薛绍早已盘算好,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借“器弩悉弄赞普”的名号,将噶尔钦陵迎到逻些城,将吐蕃王朝的“赞普”与“大论”控制在一起,安西都护府依旧不改吐蕃王朝的国号,不改吐蕃王朝的核心统治班子,于是,在表面上看上去,吐蕃王朝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是中下层的统治执行者变成了唐人,还有一些忠于唐人的吐蕃人。
如此一来,在名义上,吐蕃王朝并没有被篡夺,吐蕃王朝并没有灭亡,所以,各路图谋“复国”的野心家就“师出无名”了,他们的王国并没有灭亡,他们何来“复国”之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吐蕃高原上的各路野心家最可能利用的名头应该是“解救赞普大人”,“恢复赞普大人的实际权力”,如果用汉人的话术,可以理解为“清君侧”。
但是“清君侧”这样的名号,比起“复国”的名号,影响力可就小得多了。
野心家要利用的力量无非是社会底层的百姓,要知道社会底层的百姓都是乌合之众,他们并没有独立的判断力,尤其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巨大多数是文盲,他们不懂得深究什么道理,他只知道王朝灭亡了,赞普和大论被杀了,所以他们要报仇,要“复国”,但如果跟他们说,我们要“清君侧”,他们不理解什么是“清君侧”,他们会疑惑,赞普大人和大论大人不是没有死吗?吐蕃王朝不是还在吗?说我们被“唐人统治”了?但唐人统治好像也没什么不好?既然赞普大人和大论大人并没有遭遇危险,王朝并没有灭亡,那我们为什么要去攻打逻些城?
所以薛绍只要拿住器弩悉弄和噶尔钦陵,将他们控制在逻些城的布达拉宫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吐蕃人民反抗的力量,可以大大降低安西都护府控制吐蕃高原的难度。
这是薛绍盘算的最理想的状态。
薛绍原本最担心的是噶尔钦陵会选择自杀,但噶尔钦陵没有这么做。
薛绍看着被他的亲卫挟制住的噶尔钦陵,说道:“大论大人,回到逻些城,我们会为你妥善医治,会给你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你需要什么,我保证应有尽有。另外,关于你在吐谷浑故地的家族,如果你的族人愿意来逻些城与我们共襄大业,我们自是欢迎,如若你的族人不愿意来逻些城,我们也不会动他们分毫,吐谷浑故地依然是你们噶尔家的地盘,只要你不要有异动,你的家族不要挑起战端,我们保证不会触犯你的家族分毫的利益,相反的,安西都护府会与你的家族分享利益,我们的炼钢技术,棉花种植技术,还有我们的粮食种子,都可以分享给你们。”
噶尔钦陵仍然沉默不语。
薛绍知道噶尔钦陵之所以没有选择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只能有一个,就是为了他的家族。
噶尔钦陵这样的人,达到这般高超的地位,他对于个人的生死已经看淡,他最在乎的无非是个人在身后的功过评说,还有就是自己的亲族。
噶尔钦陵对于“投降、配合安西都护府”这件事情,他的个人荣辱功过,是持保留态度的,他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安西都护府的生产力远比吐蕃高原的人民先进,这些唐人会给吐蕃高原带来更高的生产力,会给吐蕃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所以他觉得他促使吐蕃高原的人民配合唐人,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另外,噶尔钦陵就是考虑自己的家族,他的家族有上万号人,这些人都以“噶尔家”的名义在这世上生存,他如果不配合唐人,或者以一己之死与唐人结下血仇,他的家族的下场必定不会好,他的家族会因为他的死与唐人血战到底,但整个吐蕃王朝都对付不了安西都护府,凭他一个家族又如何与安西都护府对抗?如此一来,留给他的家族的只有灭亡。
所以噶尔钦陵考虑家族的未来,他仍是选择妥协,毕竟配合唐人和安西都护府,对于吐蕃高原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千百年后的史书恐怕仍是汉人书写的,自己这样的行动在汉人的史书里必定是有一个正面的评价的。
那就不妨配合一番唐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