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临港两年大变样(二)
琉云2023-06-30 11:382,544

“临港新城片区建设,万座高楼要从平地起,首道工序就是深挖基坑,这其中会产生大量渣土。来来往往的渣土车要驶向哪里?渣土最终如何处置?”习薇忍不住问赵硕。

赵硕:“这个问题不久前我才弄明白,临港区域内产生的渣土全部在临港内部消化处理。今年临港新片区在建工程项目产生约1420万立方米以及今后每年产生约1500万立方米至1800万立方米渣土,都将在区域内得到100%资源化利用。”

习薇一脸崇拜地看着赵硕:“你太厉害了,竟然知道这么清楚。”

赵硕:“我也是从管委会负责人那里了解到的,因为我也很好奇。”

对于渣土的具体用途,临港新片区近期发布的“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给出了答案。

方案首先提出,要通过堆坡造景、园林种植等对工程渣土进行再利用,在区域内实现土方的平衡。

临港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样的堆坡造景,实现了一举两得。一方面是渣土的原地处置;另一方面,由于临港地区原本是滩涂吹填而成,土质多为盐碱沙土,不利于植物生长,多年来,林木种植质量普遍不高。

而经过堆坡后,土地整体标高抬高,再施以肥料,就能实现土壤土质改良,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美化新片区的景致。

方案同时提出:还有一部分渣土则用于加强加固沿海防护林。

临港地处沿海地区,是台风、风暴潮经常的登陆点,仅在今年就经受过“烟花”“灿都”两次台风考验。

因此,加强加固沿海防护林迫在眉睫。据了解,目前临港一线沿海大堤高度约为8.2米,但防护林高度仅3米到4米。下一步,新片区将通过植林改造等方式,堆高防护林,确保城市安全。

“在滴水湖畔走一走,有一种被自然治愈的感觉……”

习薇倚在岸边护栏上欣赏着风景,对一旁的赵硕说道。

赵硕悠悠说道:“你有没有发现,临港这两年变化挺大的?”

“当然有啦!只是具体的我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赵硕和习薇肩并肩站在一起,看向远处的滴水湖湖面,讲述临港这两年的变化……

两年前的今天,作为新时代上海打出的一张“新王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

自诞生之日起,临港新片区便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跑出了加速度、提升了活跃度、干出了显示度。

两年间,围绕政策制度创新、特殊功能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现代化新城建设等全面发力,硕果累累。

最新公布的两周年“成绩单”显示:截至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任务90%已完成,国家、市、管委会出台各类政策190余个,形成典型创新案例60余个,全面系统集成改革创新的成效逐步显现。

两年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项目765个,涉及投资额4478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69.1亿元,两年累计增长136.8%。

数据记录了临港新片区突飞猛进的成长,这里一天一个样,两年大变样。

持续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发展战略增长极、人民城市建设样板间、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临港新片区自出生之日起便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带着众人的期许,始终以先人一步的速度奔跑着向前!

增设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之一,从孕育到诞生,都深深打上了国家战略的烙印。

临港新片区的英文名不是Lingang New Area,而是Lingang Special Area。从中便能看出,新片区的“新”,更深内涵是开发开放的举措是新的,首创是特色。

两年来,多个首创在临港新片区诞生,背后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决心,制度创新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作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极,这两年,临港新片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项目、企业纷至沓来,随处可见塔吊林立。

8月18日,又一重磅消息传来——宁德时代生产基地落户临港新片区。作为特斯拉上海临港超级工厂的重要供应商、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加盟”,意味着临港新片区在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上再落一子。

除了巨头企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也纷纷看中了临港新片区的未来集聚于此。今年5月21日,18家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落地临港新片区,涵盖汽车整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内饰、车身、新材料、氢燃料汽车核心零部件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超过160亿元。

赵硕告诉习薇:“用5年的时间,临港可以走完其他汽车城20年走完的路。”

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相关负责人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冲刺3000亿元,成为创新集聚、功能齐全、业态完备的国际化汽车城。

快速集聚的汽车产业链,只是临港新片区产业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做大的一个缩影。

两年来,新片区大力发展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在其他产业领域也“全面开花”。

初步形成覆盖芯片设计、装备材料、工艺制造、第三代半导体以及封装测试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形成涵盖创新药研制、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医疗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形成以应用赋能、开源创新和芯片等智能技术产品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成立之初,临港新片区曾提出“2035年,要实现全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的发展目标,对于完成等同于“再造一个浦东”的任务,不少人认为具有挑战性。

但这两年,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迅猛,用实力向大家证明,完成这个目标有信心、有底气。

高品质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不少企业选择落户临港新片区,除了看好它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凝聚力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

据统计,两年来,临港新片区累计实现人才落户4007人(含随调迁),今年1-7月,全口径引进人才数量达到2020年全年的158%。

伴随着临港新片区的热度提升,前来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每逢节假日,主城区的酒店就被抢购一空,滴水湖畔游人如织。

上海天文馆开馆后,一跃成为时下热门网红打卡地。

今天,上海最大的海绵公园——星空之境海绵公园也对外试运营。

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冰雪之星”将于明年建成。

如今,临港已化身为潮玩集聚地。

这两年,临港新片区在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全面发力。

中运量T1线成为16号线的“延伸段”,全线运营后连接起主城区、大学城、芦潮港社区、泥城社区,从主城区到泥城镇最快仅需37分钟。

两港快线的建设,将快速连接浦东、虹桥枢纽,使南汇新城从上海的"末梢"跃升为开放的"前站",融入长三角大交通。

两年来,临港建成并新开办9所公建配套学校;为解决外籍高层次人才子女国际教育需求,引进上海中学国际部办学点。

……

赵硕讲得头头是道。

习薇听得津津有味,她突然发现自己爱上了临港,爱上了身旁的这个男人。

继续阅读:第65章 确定恋爱关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氢装上阵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