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封侯制度
小猪2022-04-01 15:312,115

  这一次的夺国之战,姬延前后夺了匈奴人的粮米积累,以及燕国的米粮。

  但各处开支也大,实际在燕国那里得到的米粮都得要留在当地,以免饥荒出现。

  总的来说,燕国那里一战,大周朝是亏了一些米粮的。

  赚了的是牛羊马匹以及金银财物,还有土地人口。

  至于楚国的米粮,还有吴国这两处,姬延也没有运回,只是记帐而已。

  之所以这样,是为了避免这两国百姓的民意反弹。

  本来民以食为天,若是大周朝将这些米粮都运回大周朝,实是难以留住这两地的民心。

  稳定才是一切。

  而且战乱一起,中间消耗的米粮也多,并没有余下太多。

  好处就是,无论楚地还是吴地,皆是盛产米粮,未来可期。

  姬延想了想,问道:“若是黄河大工仍要准备,还能余下多少积累?”

  万古流道:“吴理大人计算过,若是动工十万,以三个月为期,则还能余下两百万石。若是动工三十万,仍以三个月为期,则最多只能余下五十万石的米粮。”

  姬延点头,“如此就好。黄河大工不开,则天河郡永无宁日。不只是影响大周朝的田赋收入,更令百姓受苦。”

  虽然这样一个大工并不是说修建好了就可以百世无忧,却能够打下一个极好的基础,以后至少在天河郡地段的这一侧,只需要清於清沙就可以。

  对于这一点,万古流和吴理也没有异议。

  毕竟这些米粮都堆在大周朝的仓库里也只能等着发霉生变。

  吴理一旁笑道:“等到两处的土豆收获之后,又可以置换一些米粮回仓,总算大周朝能过一阵好日子。”

  万古流也道:“皆是大王圣明。”

  若没有那些土豆,别说大周朝的口粮问题,连军粮都会一直紧张。

  姬延淡笑,孤也不容易啊!

  说过米粮之事,又是军事上面。

  万古流道:“如今陷阵营的高顺将军镇守郢都,霸王军的项羽镇守吴地,可是就此定下?还是大王另有处置?”

  姬延早有准备,“高顺镇守郢都,一年之后与陌刀军互换,且高顺军只负责防备秦国南下,一段时间以后,可先令其转向上庸方向。至于区区越国,先不必理他。至于地方上的守备,仍由兵部派人,若是人手不够,可由各军中挑选一些稳重将士。”

  这样也解决了将士退役,又仍想继续军事生涯的问题。

  特别是那些受过伤,再不能上阵杀敌的将士,又有些能力,浪费可惜。

  “至于霸王那里也是如此。”想了想,姬延变了主意。

  “项羽留在吴国也没有什么用处,可在三个月之后离开吴地,回他的属地去就是。”

  有项羽坐镇曲沃,一举威慑齐国和鲁国两个敌人,而留在吴地只能威慑一个越国。

  越国的国土面积虽然也有一些,却不及吴国的一半,而且地处荒蛮,人口不足。最重要的是越王也不敢对大周朝有什么想法,只能搞些猥琐的小伎俩而已。

  万古流又道:“大王,军中将士的赏赐已经发过,只是各路主将可还要?”

  姬延沉吟道:“诸路主将,孤也已经赏过,不必再麻烦。”

  虽然两度出征,所得甚多,却也不便再赏。

  如若是打一场没有战利品的大战,那该怎么办?

  而且军中的待遇本就极好,不可再加纵容。

  万古流和吴理听到姬延如此表示,似乎松了一口气。

  姬延心知肚明。

  作为文官,当然不乐意武官的地位太高,从古即是如此。

  姬延又道:“孤先前即有意,在洛邑新城之中建立一处凯旋门,作为大周军得胜归来的必经之途,让这些勇敢的将士得到他们应有的荣誉,让所有大周朝的百姓,看到他们的军威,看到他们的奉献。”

  “至于凯旋门前,先列出十二根石柱,所有出征阵亡的将士,皆列于其上。所有出征的主将、大功将士,皆列于其上。所有为大周朝付出自己生命的人、无论他是河工、是将士,是将军,是文士,是言侯,皆列于其上。”

  “此事关系我朝气象,内阁需要发旨各郡各县、各军各部,两月之内报上名表,由礼部定案后,再报内阁。”

  万古流吴理连称圣明。

  如此一来,必得军心民心。

  比如先前道郡治水之时,一些河工为了整个道郡的安危,舍身毁堤,这样的人物虽然地位微小,但事迹却实是感人。

  还有言侯,各种舍身忘死,才给大周朝的决策带回各种宝贵消息。

  “至于文官,若得立大功劳,或深得民心,或清正守本,也可以列居其上,甚至封侯。”

  万古流和吴理皆是瞪大了眼珠子。

  文臣也能封侯?

  姬延笑道:“既然封侯不给地,为何不能文官封侯?不只是文官,只要为大周朝作出重大贡献之人,皆可以封侯。”

  万古流心头震惊,却道:“大王,如此封侯,会不会有所弊端?”

  简单的说,就是满地都是侯爷。

  失去了封侯的意义。

  姬延早有准备,笑道:“孤决定将封侯制度再加完善。”

  建立不世之功的,方才可以为世袭之侯。

  比如凭一已之力,平定六国,或是救大周朝以水火之中,或是荡平匈奴蛮夷这样的大功劳方可。

  然后是三世侯,即世袭侯爵三世而已,三世而斩。同样,立下这样的功劳也得有极高的要求,至少也得有灭掉一个强大敌国的功劳。

  最后是一世侯,既所得的侯位,只是自身地位高贵,且能带着侯位入祠。别看只有一世,但带着爵位入祠可是极大的荣耀,且入葬的规格也要高人一等,还有朝廷赐下去的谥号,可谓是备极殊荣。

  而且为了控制封候的数量,可再作规定。一年最多只能封侯十人等等,立下制度,以后照着执行就是。

  最后姬延更笑道:“两位爱卿也都是有机会得以封侯的。”

  虽然万古流自觉得条件能够达到,但姬延这样明指,还是令得他心头大动,赶紧谢恩不过。

  姬延最后道:“孤还有一事,与两位爱卿相议。”

  就是在内阁添加人手,张仪。

  “孤之意,只让张仪主掌礼部就可行。”

  万古流吴理自无反对之议。

  姬延就要罢会。

  万古流却道:“大王,臣还有事启奏。”

继续阅读: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中温暖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