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得哀乞道:“天子向来仁慈,左贤王深感失礼,纵是奉上些银两马匹也是理当。只是左贤王如今实是无法,只盼天子可以宽限一些时日。”
姬延冷冷道:“你回去告诉左贤王,要想宽限未必不能,只要他亲自前来说清楚。”
说来说去,徐得一直避免左贤王亲自前来投降。
而在姬延看来,恰恰是这一点不能让步。
哪怕为此再拖延一些时间也是可以的。
左贤王不会不知道右大都尉已经大败,连营地也丢失。
如此一来,数十万匈奴大军别说再度发起攻击,就是口粮方面也成了大问题。
徐得无法,只得再拜道:“小人回去必与左贤王实说,还请大周天子承诺我王的安全。”
姬延淡淡道:“许你一日之内,定下是降是战,期间大周军不会主动攻击。”
徐得深深一躬,方才退去。
穆武凑上来,“大王,可是要……”
穆武做了一个手势。
姬延摇摇头,“由得他去吧,不必派人追踪。”
既然是使者,不必做得太过。
而且现在大周军占到了绝对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一旦左贤王心头升出投降的意思,哪怕只有一,都会成为他的阴影。
事实也正是如此。
徐得回到左贤王身边,虽然身边将领皆是大怒,却无法说动左贤王半分。
“本王老了,再犯不起这样的大错。”
“何况本王和你等的家小皆在周天子手里。本王须为匈奴族留下足够的血脉。”
左贤王目光扫过身边诸将,更道:“如今我们这样回去,恐怕还有兵事要起。若不能早些结束这里的战斗,只怕后果难测。”
那些附属的部落一旦看到庞然大物一般的匈奴大军也会失败,而且是损失惨重,会不会生出什么想法,谁也不能保证。
草原上,匈奴族也不是一日的功夫就凭空崛起,也会有各种合纵连横,打一批,拉一批,才会有如此局面。
若是那些附属部落联手起来,左贤王也要头疼不已的。
最重要的一点左贤王还没有说,就是单于庭那里的变化。
“明早一起去见周天子吧!”这是左贤王最后的决定。
只是次日一早,先来拜见姬延的乃是乐毅与一班燕国降臣。
乐毅独自位列于前,一起朝着姬延拜下,“天子在上,我等燕国旧臣,情愿归附于大周朝,重新在天子麾下效力。”
乐毅的掌中,更捧着燕国的降表一份,燕王玉玺数枚,身后鞠武等臣,更捧着燕国境内各类名册。
兵马钱粮、人口物产等等,皆在此内。
姬延大悦,“众卿免礼,起身说话!”
乐毅等人再拜,方才敢起身,分列两边。
又以乐毅为首。
姬延叹道:“孤,月前听闻匈奴蛮夷欲大肆侵犯长城,以蓟城为指。孤,深感不安。”
又道:“未几,孤以天子诏书,号令天下诸侯共兵、共粮,以解燕国之患。前后月余。历战无数。”
最后更叹道:“不曾想到,燕王喜。不惜姬氏后族之名望,不顾一国君王身份,不怜燕国百姓之苦,降于匈奴蛮夷。孤,深痛之。”
说到这里,众燕国降臣无不是低头默然。
就是乐毅眼里,也是一抹复杂之色。
若能够再坚持数日,等到大周军向匈奴的身后发起攻击,何患左贤王的百万大军?
何况左贤王虽然前后动员了一百二十万甚至一百四十万的大军,主力精锐却并不多。还有二十万匈奴大军布置在赵长城之外,以作牵制。
更加没有算计到的是,左贤王在大周军的连番打击之下,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就是乐乘军的牺牲,也差不多前后带走了近十万匈奴大军。
一笔笔帐目算下来,左贤王手里的能战之兵真的不多。
只是乐毅想不到,若是燕王不降,姬延也不会急吼吼的冲过来要与左贤王决战。
自然,这些话姬延是打死也不会自己说出来的。
鞠武站了出来,拜礼道:“天子在上,我等诸臣实是辅国无能,罪该万死。只是燕国上下还有百姓百万,愚等不敢言弃。如今幸得天师降临,解民于倒悬,实是我等千万感激。燕王既降,于国无补。燕地百姓无辜,今由天子亲自掌管,却又是何等幸哉?”
鞠武这么一表态,诸燕臣纷纷表示确是如此。去国改郡,方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姬延满意点头。
丧事喜办,就是这样的效果。
于这些燕国旧臣来说,最重要的是先保得自己性命,其次是自己的家族。现在姬延不但免去他们的罪罚,更重新安置这些贵族,这无疑已经是最好的效果。
至于想要恢复整个燕国,谁的燕国谁去想法,和他们这些朝臣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姬延更有所深意的看了鞠武一眼,“爱卿所言,甚合孤之本意。赏!”
身后宦人捧了一个托案上来。
银锭只有一枚,十两而已。
却无疑是一种态度。
果然,鞠武大喜,泣而拜之。对于天子的仁德,自是感念不尽,如此等等。
有了鞠武的现身说法,诸臣当中有些口舌的,也都纷纷向姬延表现忠心,甚至提出一些治理建议。
姬延一概有赏。
至于那些治理的建议,姬延却表示皆从于乐毅。
“乐毅既是此两郡的总督、兼长城军团的大将军,所有军民之事,皆从于乐爱卿即可!”
诸人不由得羡慕。
同是降臣,这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乐毅虽然心性沉稳,这时也不免心胸激昂。
虽然在燕王手下也是大将军,却未必有些名不符实,总有各种牵制。
而在大周天子麾下,不但这大将军之名坐实,更兼半个燕国的属地。
虽然不是诸侯,也和诸侯王相当的实权。
说过一阵,张仪站出来道:“诸位,如今战事未了,大王还有些军务尚要处置。若是诸位日后有不解之处,还可以来见到大王的。”
鞠武等人自是要拜退。
姬延笑道:“将大军带来的土豆先分与众爱卿一些,还有军的肉食等等。”
诸臣再谢,与乐毅一道退去。
姬延的目光方转过来,“可有事情?”
张仪凑近一步,“左贤王已至!”
姬延嘴角一弯,来得还挺快,“看来他藏身之地距此不远。”
张仪道:“如此看来,左贤王要么是失去了对匈奴大军的掌控,要么是已经丧失了雄心壮志。”
姬延想了想,“或许两者皆有。”
张仪笑道:“大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