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发展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只要被匈奴人攻破一次长城,一夜又要回到从前。
匈奴人的破坏力实在是太强了。
阿青却是心事沉重。
若不是她离开了施夷光,未必会有此事。
以她的实力,怎么眼睁睁的看着匈奴人掳走施夷光?
想到对那人的承诺,阿青的心头更是一阵羞恼,“无论如何,我都要把施夷光救出来。”
说完,阿青有些抱歉的看着姬小七。
哪知姬小七几乎都没有多想的,“我也去。”
对于施夷光,姬小七还是很有好感的。
而且是这个青青和小七山庄,姬小七也呆得有些腻了。
同情心是一码事,让她只在这里照顾那些已经有些痴呆的孩童,真是难为了姬小七。
毕竟她自己也只是一个孩子。
还是一个千金小姐,哪里做得这些事情?
也幸亏山庄里钱财足够,可以请人来照顾他们。
还有张造等人,也在尽心尽力的做事。
只是听到姬小七也要跟随,阿青有些不乐意。
姬小七也得个人照料,明显会耽搁阿青出手救人。
姬小七摇着阿青的手哀求道:“好姐姐,你只带我去,若真到你出手的时候,小七躲在一旁就是。”
一来姬小七已经习惯和阿青在一起。
二来她也真没有地方可去。
虽然可以去找姬觉,但一想到姬觉的身边还有一个讨人厌的张仪,姬小七就不能开心起来。
只要一看到张仪,姬小七就会莫名想起那个大坏蛋。
一切祸害的根源。
好在阿青还是勉强答应了姬小七,当天夜里就上路,直奔道郡而去。
她们须在那里改乘舟船。
施夷光已经被掳了一两日,现在去追,在大周朝境内是不可能做到之事,只有前去燕国。
次日一早,姬延依依不舍的从元清床上起身,与二女一一作别,又悄悄回去宫内,与宁青儿等女也道别,当然也没有忘记留下柠檬等物,而且这一回可是花了血本,每人都留了三十个柠檬。
以至于昏庸点一路跌到三千多点。
姬延叹气不已。
这样吃下去,估计孩子生下来之时,他的昏庸点也要归零了。
还好先前种下的柠檬种子,已经育出一小片的柠檬苗。
不得不说,这事若让姬延自己来做还真是麻烦。
首先,柠檬种子在入土种植之前先浸泡处理,放在水里浸泡五到七日,等它吸足了水分之后再开始播种。
而且在浸泡期间还要每日换水,保证水质的干净,还要很好的控温,保持在十五度到二十五度之间,如此维持七日左右才能发芽。
接着选土整地、移苗定植、后期管理等等,足够姬延写出一篇论文出来。
还好宫里就有专门种植的农人,姬延才免去如此操心,而且这些柠檬苗也快要到移苗定植的周期,还算是不错。
再说出洛邑亲征匈奴,姬延只带了一百名虎扑营将士,身边的太监也仅只带了周忠一人。之所以把吴典留下,也是姬延早立了制度,将吴典立为太监之首,总管十八部都监。有吴典在宫内,也可以周旋各方,不至于生出祸事。
至于宁虎臣的请求带军征战,那就容易得多,只一句谁来照顾你的姐姐和外甥,宁虎臣顿时没有了脾气。
有宁虎臣镇守宫闱之外,也让姬延更放心。
虽然宁虎臣是宁青儿的弟弟,但对于其他诸宫皇后,宁虎臣应有的态度还是有的,不敢有所僭越的。
天子出行,洛邑城中轰动。
眼见天子的行仗向东而去,城中更是议论纷纷。
比如越国的驿馆之内,冒汝和勾古二人就更是震惊。
他们是为数不多知道一些内幕的人。
“老天,你说天子真是一怒为红颜?”勾古得到这消息时,正与冒汝在一起喝茶,顿时眼珠子都瞪了出来。
战国时期,所谓冲冠为红颜的事还是不少的。
但勾古无法将之与姬延联系在一起。
倒是冒汝并没有太过惊讶之意,“如今这位大周天子,可是恩怨分明,有仇不报隔夜,有恩更是现时报的啊!”
如此性情,作为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诸侯国的交往,应以利益为上。
冒汝更叹道:“可偏偏这位天子不走寻常路。”
不但任性,还成功了,你说气人不?
勾古倒是无所谓,“这样岂不是正好?说明天子对施夷光的看重。如此一来,越国可与大周朝交好结盟。”
抱上大周朝这条大腿,以后楚国还敢欺负越国?
冒汝却是一声轻叹,“只想你想的过于美好。”
勾古皱起眉头,“大人可还是在担心吴国那事?”
冒汝道:“不错!太反常了。”
以吴国的伍子胥、展如等人之能,怎会被项燕打得如此的狼狈?
虽然项燕以二十万楚国精锐征伐,吴国却也不会如此轻易被楚军打到都城之下。
勾古却道:“只是越国却查不到半点异样。”
除了吴城被围,不能派人去查看,吴国境内的其余城池都是派人去查探的。
冒汝叹道:“这就是我迟迟不敢将施夷光献与大周天子的缘故啊!”
午后,姬延已经浪渡过洛水,到了下徕郡。
却是令车轿停下。
按他原来的打算,是先绕道去郑国看看,再招一支郑国军队起来,充作征北之用。
郑国不是勇猛好斗么?
正好,匈奴人多的是,让他们把多余的精力都释放出来,免得又起事端。
只是言侯送来消息,张仪、吴庭芳、还有阿青等人在收到消息后,都是不约而同的连夜出发。
如此一来,时间上就有些不够了。
毕竟姬延为了明示给匈奴人和天下人看,是大张旗鼓,带足了天子仪仗的。
虽然气势是有了,但行军速度就慢了下来。
若还要坚持去郑地,至少会在路上多耽搁一日的功夫。
想定了这些,姬延吩咐那言侯,“既是如此,让言侯通知这三处,皆去道郡汇合。”
那言侯应声而去。
姬延吩咐车马径向北边而去。
此时,天气还炎热,行军速度太快也多消耗体力。
“周忠!”
“你通知然城军,让他们召两千郑人,作为五千然城军的补充,即刻奔赴道郡。”
想了想,姬延又道:“若是原来郑国贵族中有愿意随孤亲征的,有才能的,也可以跟随。”
适当用一些郑国的士卒和郑国贵族,也是一种示好,同时也将郑国更深度的绑在大周朝的战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