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延不便发作,只道:“说来一听。”
冒汝道:“越国驿馆有一少女,名施夷光,如今走失在外。我等前来,想让大王设法通知阿青姑娘前去找她。”
姬延眼前一亮。
怎么把阿青给忘了?
若有阿青出手,那些匈奴的高手也不会是她的对手。
“可!”
姬延当即答应。
冒汝之意,无非是要借助言侯的力量。
只是言侯的地位特殊,冒汝也不可能直接求到言侯的门上。
“臣等,谢过天子!臣,告辞!”
冒汝与勾古遂退。
姬延马上传令周忠,“你亲自去与李立说清,让他速速通知阿青姑娘!”
周忠领令而去。
姬延又道:“去找来两位丞相。”
吴典应声也去。
很快,万古流与吴理二人齐至乾坤殿内。
“臣,拜见大王!”
姬延示意二人免礼,入座。
吴理看了万古流一眼,方拱手问道:“大王召我等二人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此时内阁里的事务是很多的,又是内政,又是军事,还有与各诸侯国之间行军路线、粮草供给等等各种扯皮拉筋之事。
姬延沉吟道:“二位丞相大人,不知以为出师征伐可有必要?民间呼声又是如何?”
吴理虽然觉得有些奇怪,还是道:“大王圣明!此次大周朝当先举起共兵义旗,天下为之一震!”
“不但在大周朝的内部团结了民心,连四海之内也有臣服之意!”
“现在就连刚刚被平定了叛乱的陈地和郑地两处,也是声音四起,想要入军参加对匈奴作战厮杀的百姓者众。”
至于其他的郡县,更是如此。
比如说南阳郡和天河郡两处,虽然难以招揽到合格的骠骑军士卒,但补充到南城军里还是可以的。
虽然李陵带走了五千南城军,但在两地百姓的报名投军的热情之下,南城军很快就补足了差额。
就连才与大周朝大战一场的秦国内部和鲁国内部,也都风评正面。
虽不如大周朝这般火热,却也正面评价为主。
诸侯国之间的征伐,都还只是华夏族内部的争霸事业。
但与匈奴之战,那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这一点,不少诸侯国的上层都还是看得清楚的。
至于当地的风评,多半是由这些贵族来左右。
唯一差评的,就是魏国。
只是魏国的情形比较特殊,一年之内经历了两次大灾,又经历了数番大战,整个魏国可用一片狼藉来形容。
魏国的民众连饭都没有吃的,还拿什么来守护华夏文明?
“大王圣明,决意对魏国民众放粮赈灾。只是运向魏国境内的米粮都还在路上,还须要一两日。”
而且就是进入了魏国境内,也无法马上到达魏国的全境。
至于内阁和户部、兵部、礼部等部门也是为了这些事情操碎了心。
首先,运粮就要渡过洛水甚至是黄河,这就是需要水师。
但现在不但是水师的主力战舰,就是一般大一些的舟船也被征用,去运送骠骑军等部。
第一批去的水师舟船要等到明晚甚至是后日一早才能回来。
这一批舟船回来,才能留下一部分协助送用米粮。
将米粮运到了南阳郡以后,还要组织起送粮队,进一步朝着魏国的各个角落输送。
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赈灾的效果最大化,礼部还要派遣人员跟着粮队,一路宣传大周朝的仁德友爱之心。
为了保护粮队不至于被各处的山匪打劫,兵部还要派出兵员随队押送。
如此等等,事无巨细,都要花时间和精力。
整个大周朝的运力、人力、兵力,又到了十分紧张的时间。
听到吴理如此细说,姬延有些动容。
他这里一张嘴,要给魏国赈灾,吃救济粮,下面的官员就得要花费无数的心思去协理关系。
只是无论是挣声望值也好,为了挽救每一个华夏人的性命也好,这件事还必须是得做下去的。
“诸位爱卿都辛劳了!”姬延感叹道。
吴理道:“非是老臣自夸功劳,实是路途遥远,诸事又多纠缠在一起。”
又道:“老臣只是想说明魏国现在的情形而已,并非其他。”
总的来说,这回大周朝高举义旗,以天下共兵的形式出兵征讨异族,绝对是令大周朝的声望暴涨到又一个顶点。
说到这里,吴理停了下来。
他还没有想明白,姬延何出此言。
却也不能试探。
哪知这时,万古流却是道出一句,“大王若是要亲征,老臣以为可行。”
姬延和吴理皆是一怔。
吴理更是本能道:“老相何出此言,如今大周朝正要大王坐镇之际。”
万古流却道:“你我皆在,只要楚国方面没有出乱子,必不至有大事。只是大王若要亲征,须带走哪些兵马?”
姬延暗自叹服。
他事先并没有征求万古流的意见。
明显只是听他问了一句话,心里就有了如此判断。
既然大王决意要亲征,他这个丞相大人也是没有办法阻挡的。
姬延暗吸了一口气,“孤算计过。”
陷阵营正往在归途,等到陷阵营归来,应该把郑地交给陷阵营镇守。
高顺为人勇猛,且有清名,也只有他镇得住郑地诸郡。
至于陈地,吴庭芳的五千然城军已经抵达,就留五千然城军,另加一员副将镇守。
至于吴庭芳本尊,从郑地的然城军中选拔五千兵马出来,就是天子护卫。
还有张仪,姬延也要带上。
毕竟身处万军之中,甚至可以说有些敌我不明,还得有这么一个人才在身边才好。
吴理听到姬延一一道来,心头也是终于明白过来。
“两位丞相,孤既亲征,大周朝境内,就交与两位丞相了!”
二人顿时一起拜下,“臣等,不敢有负圣望!”
有陷阵营和陌刀军镇守于外,又有东滩军、近卫第一军、虎扑营和燕子营镇守于内,洛邑当无大碍。
吴理却道:“大王只带五千然城军去,只怕人数太少。”
姬延道:“人数虽是少了一些,孤有大将吴庭芳,又有张仪为谋主,岂有意外?”
还有一点,姬延并非是与匈奴大军直接交锋,只是一个诱饵而已。
先前这一阵,姬延也想明白了,无非匈奴人要想吃下自己这块肥肉,才打上施夷光的主意。
既然如此,就让匈奴吃不下这块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