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天当然不会渡过淆水,那样等于又回到郑国境内。
至于打虎牢关,就更不用多想。
虽然虎牢关现在的守军不过数百,但那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只凭那数千上万的流寇,没有任何的攻城武器,如此能够闯关?
唯一的目标,就只阁下一个常城。
只带一千精兵,叶春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
先前一战,然城军损失巨大。
而且他还要防着常在天杀一个回马枪。
另外还有一条很重要,除了常在天,此时境内还有两股小一些的郑地流寇。
想到这里,叶春的身躯一绷,当下催促道:“全军加速!快,给本将跟上!”
此时常县县守潘彰,还在城外操练临时拼凑起来的守备军。
常县太小,能凑出五百人的队伍已经很不容易,几乎把城里精壮搜罗一空。
这还是常县虽然是郑国故地,但数月来的天子的仁德已经转变了民众的向背。
每月给盐一钱,虽然不多,却足以过上基本的生活。
而且天子的田赋也少到了极致,只有一成的田赋!
当日这些消息传到他们耳里,都不能相信。
只收一成的田赋,天子家吃什么?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今年春汛来得早,各处受灾,天子不但免了田赋,还将军队四下派出来帮助民众抢种补种。
蝗灾到来,天子更是免去数地的田赋。
虽然常县这里受损不大,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却是情同此心。
而且天子治下是免劳役的!
若是县里有所差遣,都是给足了饭钱和工钱,若是不给饭钱,反而更好,享受大周朝的国菜,土豆炖肉。
说句心底话,别说一股两股流寇,就是郑王再来,常县里的百姓也不会再去理会。
如此之下,潘彰才能组织起这么一支守备军来。
其实论理,潘彰是不必如此的。
小县的守备军原本只是二十多人,面对这样大股的流寇,只管把消息传出去就可以。
只是潘彰自觉守土有责,还在常在天初入周境的时候,他就开始着手准备。
眼下把乡间的民众也尽量迁入城中,并安置居住,实在不能迁入城中的,也帮助他们结寨以图自保。
如此一来,就算是那些流寇入境,也不能从常县境内抢到多少粮食。
潘彰本来是郑国官员,被大周朝兼并之后,因为潘彰属降官,原来是要朝廷异地安置任用的。
只是常县民众屡上万人言,万古流权衡再三,才将他仍留在原地为官。
潘彰此举原本只为以防万一。
却不想,常县马上就要迎来一场大战。
野狐岭,常在天已经整顿好人马,又要出征。
“各位,我军下一步,就是要打下常县。此县官原为郑臣,却在大周之威面前臣服,此变节之举,令人齿寒!”
“常县虽小,却是大周朝的屯粮点。城中屯粮五万石。若是我等一举拿下,则家中妻小妇幼,再不会苦于无食!兄弟们,我们该怎么做?”
群情激昂。
“打下常县,杀死叛逆!”
“这些都是我们郑人的粮食,不能拿去养活周狗!”
“郑人的土地,由郑人来作主!”
“杀,杀光周狗!”
常在天见调动起士气,八千流寇大军马上离开野狐岭,直奔常县。
常县与野狐岭之间,还有一个叫蓝凤集的小镇,热闹兴旺不比常县要差。
所以,常在天顺路先打来这里。
区区一个集镇,一无城防,二无重兵,顿时被常在天一古脑的杀破进去。
此处的镇守乃是当地的一位老者,倒也硬气,带着二十多名衙役,死守着他那乡里治所。
只是区区二十多个没有见过大仗的衙役哪里见过大军厮杀,瞬间就被常在天的手下攻破,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倒是那姓蔡的老者,见事不可为,竟是令手下以剑斩之,不落贼子之手。
常在天见到,脸上也是动容。
他想不明白,怎么同样是郑人,这些人为何甘为周天子行事?
他们就忍心对自己的同胞动手?宁可死也要做周家臣子?
一路跟来的几个流寇高层也道:“常大哥,这老人家挺可惜的,给他埋了吧!”
哪知这话不说还好,如此一来,常在天脸上勃然大怒。
“身为郑臣,却为周狗出力,临死还不知大义何在!此等无情无义之辈,留之何用?”
顿时,众手下都是一脸的莫名,哪里知道常在天为何动怒。
只是后者又道,“此老狗既对郑王无情,当毁他尸首!来人,放火。”
片刻,火起,此处火势一起,顿时引燃周遭柴屋,一时间大火滔天,远传十数里地。
常在天脸色一冷,“能抢的都抢了,一刻钟后出发!”
顿时,手下诸人一哄而散。
就算常在天没有这么一句话,那也是必须要抢的。
小小的蓝凤集之中,顿时哭喊之声震天响起。
抢钱、抢衣、抢粮,抢女人,总之,能抢的都得要抢回去,可不能留给周狗的。
常在天冷漠的看着这一切。
等到将这里的女人抢回去,他会再重新分配一番,分配给手下众将。
常在天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这里的百姓绑上自己的战车。
初回郑地之前,常在天一直以为下徕郡等地的郑人过得猪狗不如,水深火热。
只等他举臂高呼一声,从者云集,别说恢复河山,就是一举将大周朝反杀都是有可能的。
但常在天没有想到,一路行来,和者廖廖。
军粮?不抢根本得不到。
带路党?这个是有的,只可惜都只是一些当地小地痞,成不了气候。
连郑地的旧贵族,对常在天的队伍也是避之如蛇蝎。
也正是如此,他才要放火,他才要抢掠。
不从郑王的天威,这些子民不要也罢!
这些愚蠢的郑人,死绝了也和他没有分毫的关系,他只要这一片土地。
一刻钟后,常在天大军准时出发。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常在天的流寇大军,竟然与叶春的援军前后脚到达。
也就是流寇刚刚摆好阵势,叶春带着一千然城军匆匆而至。
叶春部的突然出现,让整个常县城头欢声雷动,欣喜不已。
反观流寇军中,以为受到周军埋伏,明显有些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