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皆有定数。”
在嬴政观念中,除了统治者和中层,除非天生有经商头脑,否则难以逃脱受苦的命运。
可嬴政没有谈及:他曾经和正在做的努力。
“没有人生来就该受苦。”
“没有人活该挨饿受穷。”
“秦王真想管好一方国土,让百姓服服帖帖,就该先让他们填饱肚子。”
“就六个字。
秦凡顿了顿,伸出一只手,边说边弹:
“要,想,富,先,修,路。”
秦凡微微一笑,略带狡黠地看向嬴政。
别看这话有点烂大街。
区区六个字,可是大夏用几十年发展,屡次证明的真理啊。
然而。
本该表现得如获至宝的求学者,眼神忽然暗淡下去。
嬴政正了正衣冠,肉眼可见的失望些许。
“修路?”
“你可曾听闻,秦直道?”
哪怕是史学家,都为秦直道所倾倒。
这是嬴政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全力修建的数百公里官道。
笔直、宽阔、从无中断。
即便在嬴政死后千年,历经朝代更迭,依旧照常使用至今。
千百年来,寸草不生。
人、牲畜、牛车、汽车……
载具变了、行人变了……
可嬴政当年的愿景,在死后千年,万古仍在。
海内外各国,只要提起数千年前的秦直道,无不是称道。
“听过,又如何?”
“始皇是一代基建狂魔,光是秦直道,便远超数百里。”
嬴政闻言,目光如炬:“大秦的路,朕已经安排蒙恬,全力在修。”
“不出十年,大秦的路,将贯彻东西、南北、普天之下。”
哪怕是举国之力,征集全国劳动力,也要耗费极其长的时间。
以嬴政原本的寿命,本就不可能看见秦直道完整建成那天。
更何况,若想想要继续修建,这投入的成本只会更大。
而且,那些各国的余孽,为了反抗大秦,也一直在搞破坏……
聊到秦直道时,嬴政越发带劲。
有生之年,他不知设计、安排了多少基建项目。
对此,秦凡看在了眼里。
只不过,这还差得远呢。
光有秦直道还远远不够。
为了维持庞大的帝国运作和社会发展需求,工程建设的优先级别,永远高于穷奢极欲的物质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还不能随便修建。
虽然秦凡熟读历史,明白秦始皇当年修建各大官道,一来为了增强都城与其他军事重镇的联络效率,二来,也是为了加快粮草、兵马、人手的流通效率。
只可惜,人皇早逝。
否则更多的帝国版图,将有机会面世。
“难道,你就只是准备止步于此么?”
“民怨鼎沸的根源是什么?是徭役、是重复征税、是法 令严苛?”
“民不聊生,是因为付出劳动的最终受益者,并非自己。”
嬴政绝非好大喜功之人。
他是人间第一位皇帝。
做的是世间绝无仅有的千年基业。
凡是开创者,从来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嬴政蹙起眉头,似乎对秦凡话里话外的指责,略有不爽。
“朕,要成就千年基业,怎么可能没有牺牲?”
“从来傲立于人极之巅,都不是容易事。”
嬴政不是不知道,这套体系,必定带来牺牲者。
而牺牲的人,要么是因战乱俘虏的敌人,要么是违反法 令沦落为奴的贱籍。
若是再推举,也因为人手不够罢了!
“说得漂亮。”
秦凡笑着拍手,但却没有一丝暖意。
他将视线从屏幕挪开,极为不屑道:“鞭子没打到自己身上,是真不知道疼啊。”
“天下人想要的,是赚钱,是丰收,是过好日子。”
“要是真的高工资,一天三顿干粮,你信不信,大家伙抢着应征,都不用被逼迫。”
“你打天下是一把好手,但细微处的管理么,还有待提高。”
并非秦凡托大。
他大学期间,读过不少管理学书籍。
知道负面惩罚与正面鼓励相比,后者往往更顺应人心。
“看,你把人逼得不行了,反贼是不是越来越多,反过来蚕食征战果实。”
“久而久之,国之不国,民之不民。”
“要是你肯带着大伙儿搞钱,没人愿意造反的。”
只有吃不到肉的人,才会上赶着掀桌子。
这个道理,嬴政似乎通窍。
……
《叶师傅》的画面,仍在继续。
可嬴政和秦凡,早已无心恋战。
无人打破长久的沉默。
秦凡扣着指甲缝里面的泥,吹了吹后,百无聊赖道:
“你可以暴,但最好暴得有效果,有成色,这样天下人愿意跟随啊。”
“我爸公司流行狼性文化,但并非只有打压,而是人人吃肉。”
“偏偏有些垃圾公司,喜欢东施效颦,觉得狼性文化就是训狗,员工拿着月薪三千,操着董事长的心。”
“记住了,你把天下人当狼,他们才会把你当成狼头。”
“要是你把他们当狗,他们只会把你,当狗娘养的。”
话是糙了点。
但真话,从来都是刺耳的。
嬴政之前,只想成就天下基业。
无论牺牲多少,都照样不误。
也正因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吃了背刺的亏。
“先生此话,有道理……”
“朕在此学到不少。”
嬴政几次嗫嚅嘴唇,急于反驳,却毫无根据。
事实证明,把底层压迫狠了,确实并非长久之计。
“那你说,怎么弄?”
嬴政身子往前倾了倾,眼睛亮晶晶的,始终盯着先生。
台上先生,清清嗓子。
他翻出十几年蒙尘的知识,翘着二郎腿,仿佛懂王上身。
“别看大秦好不容易统合了,但放眼世界,领土还不够大。”
“慢着,这朕知道!”
嬴政早学会抢答。
“不就是南征北战,朕未来……”
秦凡先生摇摇头,对“学生”的落后思维很不满。
“都关注着打打杀杀,还怎么搞钱?”
“搞经济,得靠这个,不是这个。”
秦凡指了指脑袋,又指了指拳头,嬴政似乎听进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