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了。
这回啊,是真赚了。
“此人不错,叫他过来,来寡人麾下做个统领,将军也行。”
嬴政哈哈大笑之余,不忘翻开秦凡给的历史书。
虽然上面有许多大逆不道之言论。
说什么秦二世而亡,大汉天子才是众望所归。
又说大秦无耻暴 政,害得天下人受苦多年。
但现在,嬴政学乖了,把他当作一本通关秘籍!
“凡是有利于后世的,朕先拿下,以免旁落就是。”
“樊哙,大汉第一猛将,杀了朕麾下不少人。”
嬴政的话,让身侧的王离、蒙恬有些诧异。
蒙恬横扫匈奴,战功赫赫,有他在怎么会让大秦失守?
“这樊哙,真有那么厉害?”
“我怎么会输给此人!”
嬴政淡淡说道:
“按照原先的发展,樊哙崛起之时,你已经死了,你们二人还没机会交手呢。”
“所以,说不上谁赢了谁输了。”
蒙恬听后,还是颇为不平,可一想到那是秦凡给的书,肯定错不了啊,也就不说什么。
但把王离听得云里雾里。
“一个屠狗辈,难堪大任吧。”
“还将普通平民,跟大秦将军相提并论,于理不合啊。。。”
王离强忍着,不忘君臣本分,没有直说。
大秦百姓参军,不在少数。
从经商务农转战沙场,在功勋爵位的诱惑下,也有不少人能闯出名堂。
但提升位置并不高!
能做到千夫长,也算人中龙凤了。
还没听过身世平平、一个人头没拿过,就当上了大将军的。
嬴政说干就干,连夜亲启诏书,让樊哙进宫里。
王离终于忍不住。
“陛下,还望三思啊,那人虽然解决了儒生,杀猪杀狗还行,但上阵杀敌,差点意思吧。”
嬴政停下手中笔,看了眼王离。
无论是身世、身手,还是身份高贵,王离都当仁不让,是大秦战力扛把子之一。
但若想征服四海,还得人手不是?
何况,这是妥妥的人才。
“王离,有句话说得好。”
“仗义每逢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屠夫,也遮掩不了樊哙身上的光辉,你们日后共事多了,自然就懂了。”
这一来,嬴政是板上钉钉,铁了心了。
王离心中一商量,决定再劝谏一回,哪怕冒犯圣颜,也算不负心。
“既然陛下看重樊哙,说明他有点东西,不如先从副将干起,若有才能再提拔。”
嬴政顿住,心想试炼期也不错。
耳听为虚,史书记载得未必为真 ,也有夸大其词的可能。
就比如对自己的评论,就很是偏颇么!
“好,那就明日召唤了来,若是面试合规,就让他跟着你干。”
就这么说定了。
当天晚上,张良借宿在另一家旅舍,门前有人传令。
店小二隔着门回应说:“大元 首,门外有个屠夫,请求相见。”
张良见天色向晚,和衣走出来,看到白天里粗声大气的樊哙,突然变得有些低沉,双手团在袖子中。
”樊哙,你怎么来了?“
”张大人,可算见着你了,我也没什么认识的贵人,只能跟您请教一二。“
樊哙一见到张良,就跟跟到了救星没两样。
闯入院子中,也不管合不合适,粗鄙模样引发店小二的不悦,正想要张口阻拦。
”不必忧心,你且去吧。“
张良拿出一枚碎银子,作为打赏,店小二欢天喜地走了。
”张大人,您就住在这等地方?“
樊哙私下瞧着,窗几明净,床铺简洁,却没有雕梁画柱,顶多就比普通人家物件齐全了点。
”出门在外,比不得家里。“
”那是,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狗窝,俺也这么认为。“
樊哙像个没心眼的野小子,面对这张良打开了话匣子。
张良关上柴扉,只留下一盏烛火,道:
”你深夜前来,所为何事?还有,你又是怎么躲过巡逻队,找到我住所的。“
樊哙笑了笑,胖胖的脸蛋跟一团大馒头似的,很有福气。
”这个嘛,那些巡逻队,身手当然不如我,俺从小练武,功夫比一般人强多了。“
”找到您还不简单么,咸阳就十几间旅店,一家一家搜过去就是。“
张良倒了一杯茶,听这个屠夫闲聊。
”找了十几家旅店,就为了找鄙人?我不过一介谋士,何德何能。“
樊哙挠头,有点不好意思:”你们读书人说话就是好听,您身份尊贵,看事情肯定比我这个粗人好,我这才得找您来了。“
他叹了口气,将嬴政深夜传唤自己的事情,都抖落出来。
至于为何找到张良,也是觉得此事因张良求助而起。
”张大人,要不是您以猪肉生意为筹码,我也不会带野猪上街。“
”现在好了,嬴政要当面见我,肯定是想杀我泄愤!“
”我家十八代单传,到我这儿还未娶妻生子,不能断根啊!“
樊哙几乎声泪俱下,甚至还后悔,黄昏时候逞能做什么?
围观人群那么多,自己怎么就耐不住脾气,非要脑子抽抽要作孽。
张良摸了摸下巴,越听烛火越小。
”不会吧,皇帝要杀你?你明明替他解除心腹大患,应该嘉奖你才对吧。“
”樊哙啊,你真是想太多了,皇帝如果真杀你,也不会叫你进宫,直接把你抓入天牢就够。“
张良说得在理,可看樊哙又饿又怕,肯定接到圣旨后,连饭都吃不下,睡觉也睡不好。
果不其然。
樊哙的头扭 动成了拨浪鼓。
”绝无可能,老子活了这几十年,见惯了血海尸山,皇帝老儿会嘉奖我?“
”俺就是个杀狗杀猪的。“
张良刚想劝阻,樊哙别妄自菲薄,但看到那脸铁骨铮铮的表情,心里懂了七八分。
”阁下是哪里人?“
”沛县!“
呵。
怪不得了。
跟农业所所长--刘邦,一个老家的。
张良这些年,没忙活别的,就变着花样想要造反。
这个沛县啊,酷吏横行,征收又严,早几年就传出要乱。
那里的人,自然也是耳濡目染,对皇权、皇帝极有怨言。
好一个沛县,盛产武运昌隆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