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嫣儿疑惑地看着樊三。
樊三解释道:“这块玉来自注州!”
林嫣儿整个人都呆住了。
声音有些颤抖,“注……注州!我就听说过这个地方,却从来都没有去过。”
她看了看手上的玉,整个人十分喜欢。
“哎呀!没想到夫君给了我一个大礼物!”
陈良看着樊三问道:“樊三,你过来是有什么事情?”
樊三道:“对!我还忘记了,陈子,现在所有的马匹,已经全部安置好了!”
“嗯!我知道了!”陈良说道。
樊三道:“那我就不打扰你和嫂子了,明天的时候咱们一起清点一下。”
“行!”
林嫣儿这时候也想起了什么事情,她忽然道:“对了,陈良,这里有一份你的书信。”
说着,他从案几的下面,拿出来了一份竹简。
陈良打开后仔细阅读,然后说道:“表叔要来了!说是今年过在我们这里过年。”
……
第二天。
陈良和樊三两个人去清点马匹。
樊三介绍道:“陈子,这里一排是100匹马,现在一共有15排,多余出来了4匹,这可就是1504匹马!
哎呀!陈子,要是这些马我们转手一卖,可就发了!”
陈良一抬手。
“现在还不是卖马的时刻!”
樊三问道:“那要到什么时候?”
“今年秋天!”
“秋天??!!”樊三大吃一惊,“这可不行,陈子,你知不知道,这里的一匹马,每天要吃掉多少草料?
我们也养不起啊!
而且,而且我……我还要等着钱娶媳妇呢!”
樊三说着,头低了下来。
陈良轻轻指了指樊三。
“做大事的人,要沉得住气。”他拍了拍樊三的肚皮,“你大哥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也许都不用秋天,到了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发财了!”
紧接着,陈良又说道:“现在的关键在于,我们还要收购粮食。”
樊三皱眉道:“可是,我们现在根本没有钱收购粮食了,就剩下八百多嬴半两,我们既要买草料,又要买粮食,这……这怎么可能嘛?”
陈良看着樊三。
“谁告诉你,我们收购粮食和草料,需要用钱了?”
樊三笑着道:“陈子,您这岂不是在说笑?不用钱我们收购粮草,难道你指望着别人给你送过来吗?”
陈良淡淡一笑,轻轻指了指樊三。
“这不就不知道了!”
陈良问道:“我问你,咱们良士村附近,什么东西最多?”
“自然是水草,但是我们一千五百匹马,如果这样带出去放牧,恐怕放一天也不行吧?”
“别一天,恐怕这些马永远吃不饱,而且,还需要专门的人来专门喂养,恐怕一两个人还不行,至少要十几个人一起看着。
再说了,马容易受到惊讶,如果受到了惊吓,肯定还需要处理。”
“是啊!陈子,您也知道,所以说,我们怎么处理?粮草没有,又不能拉出去放牧,我看啊!难!实在是难!”
“樊三,除了水草之外,旁边还有什么最多?”
“嗯……树林!要是马钻进了树林,这就更不好办了!”
在良士村的附近,有大片大片的树林,并且是砍都砍不完的那种。
要知道,这里以前可是没有什么人居住的,这些树木每天不断的生长。
再者,在这个年代,砍伐树木,并没有人会管你。
陈良道:“明天的时候,讲这些树木全部运送到农田的四周,然后在农田中间立几根立柱。做一个简易的房屋。”
樊三笑问道:“陈子,难不成你要给田地盖房子?”
陈良问道:“你听说过什么叫大棚技术吗?”
樊三摇了摇头。
“没听过!”
“行!我到时候就让你见识一下!”
……
第二天,根据陈良的计划,樊三在田地的周边搭起了一个个木桩,然后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房屋,并且在房屋的最上面,是镂空的,放置了一些大块的布。
陈良说道:“晚上的这些,这些布就可以盖上,等白天的时候,我们再把这块布去掉,让阳光照射进来。”
“行!”樊三答应道。
陈良又说道:“对了。这个房屋里面,放置一些取暖的材料,就用燃烧附近的这些干木柴吧!”
樊三有些疑惑。
“陈子,您……您这是要干嘛?”
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就地取材,唯一有成本的,就是盖在上面的那些粗布,而粗布嘛!本身就便宜!
这一天,陈良的这一番操作,传遍了整个良士村,大家都在议论纷纷。
“你们知不知道,那陈子,最近不知道在干什么,他居然给农田搭起了房屋。”
“是啊!你说可笑不可笑,这农田还能搭建房屋?”
“走!明天的时候,我们去看看!”
“……”
到了第二天,众人纷纷过来参观,可是这一天,陈良却在播种。
众人大吃一惊啊!
“陈子,您这是做什么?都是春耕秋收,谁也没有听说过,这快要入冬的时候开始种地!”
“可不是?陈子,您这经商之道,我的确不如你,但是如果说起来种地,哈哈哈……你可是差我太远了!”
“……”
陈良看着众人。
“各位父老乡亲们,我要在冬天的时候,种出来粮食,让大家一年两次丰收!”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就听说过,春天种一次,到了秋天的时候收货,你这快要入冬的时候种地,不都被冻死了?”
“可不是?怕是啊!颗粒无收!”
“……”
陈良淡淡一笑。
“各位父老乡亲,如果我这几天能种出来粮食能够让种子发芽,你们说怎么办?”
其中,一位相亲说道:“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好!”
陈良道:“这样,如果我能够让种子发芽,你们就跟着我一起干!我给你们提供粟黍种子,但是我们可说好了,你们种出来的粟黍所得,我要分一半!
还有,这个粟黍杆,你们不用管了,我帮你们处理。
而且,绝对不会影响你们明年春天的耕种!”
一位乡亲大笑道:“哈哈哈……陈子,你不会是读书读傻了吧?这要是能发芽,老母猪都会上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