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来得匆忙,提前也没个准备,张婆子匆忙请他们进屋里坐,让苏铁生招呼着客人,自己转身去泡了茶。
能做得了媒人的女人一个个说起话来那嘴跟抹了蜜似的,明明和苏家夫妇第一次见面,才坐下一小会儿,就已经和苏铁生、张婆子以哥嫂相称了。
“苏大哥,柳家这孩子我是知道的,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老实了,不然也不能等到现在还没订亲,你们要是看他合适,就把你家闺女叫出来互相看一看,这好与不好嘛,还得他们年轻人看过心里才能有个谱,你们说呢?”
相看的规矩,先女方家长看男方,要是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就把闺女叫出来也见一见,男方若是对女方没什么意见,回去后就会派媒人上门来提亲,商量这聘礼之事。
张婆子见这一家子还没坐下来说几句话,就说要看她家闺女,不禁心中不快,不过嘴上却是一番客套,“你瞧瞧,这今日相看,我也还没个准备,茶都是临时去烧的,这会儿坐下来咱们好好聊聊,不必这么着急,我闺女这会儿还在后院菜园子里忙活呢。”
苏铁生那双眼睛不时看向柳家夫妇,而柳月娘的侄子就坐在柳家夫妇身边,全程微微低着头,一有人看向他时,那脑袋就埋得更低了。
全程只听到柳月娘和媒人在那儿说个不停,柳家夫妇反而是说得少些。
苏铁生想起老伴儿前两日对他的叮咛,便也尝试着和柳家夫妇攀谈起来。
柳家大哥全名柳日男,和他这妹子的名字首尾相呼应,取名时还是动了些脑筋的,他媳妇儿姓岳,和柳日男算是青梅竹马,打小的情份,长大后就订了亲,感情路上走得平顺没有波澜,偏偏自己这唯一的儿子情路不顺,都已经十六了,未来媳妇还没定下,这做爹娘的哪里会不担心的,早早的请媒人帮忙物色合适的对象。
柳日男对着苏铁生说话很是客气,脸上始终带着那生意人特有的和煦笑容,让人看着就觉得有一种自己被珍视的感觉。
“苏哥,我们家就这一个儿子,说句不好听的,以后我们老两口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这家里的生意一定是给我这儿子打理的,所以要是咱们两家要是能够相中,你闺女嫁到我们柳家来,完全不用担心俩孩子以后的生计,我那铺子做的虽然是些镇上街坊的小买卖,可熟客很多,只要能够把铺子顾好了,以后就是他们再生了儿子,也不愁吃穿的。”
苏铁生听着这话,心里自然是又给柳家这小子加上几分,家中独子,日后也不会和别人分家产,这在村子里都难得找到这样的人家。
村子里的人一个个但凡还能生的,哪个家里不是两三个儿子以上,有的家里老大都十几岁了还在追生儿子呢,人家养儿防老,多生几个儿子对上一辈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坏事,可等到分家产的时候,那几亩地经几个儿子分下去,每人都不剩下什么了。
还不如像柳家这样只有一个儿子的,虽然柳家是定居在镇上,家里可能没多少田地,但他家那铺子生意持续做着,每月有固定收益维持着家庭开销,不用日日下地干活儿,闺女嫁到他家还真吃不了什么亏。
苏铁生陪着笑,附和了两句,又说起养闺女的辛酸,什么从小拉扯到大,花了多少多少心思,才把闺女养到这么大,一提到要把闺女嫁出去他这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儿,等等如云。
张婆子则在一旁留意着柳家小子的反应,听柳月娘介绍,柳家小子全名叫柳同越,今年刚满十六岁,正是最适婚的年纪,通常这岁数的少年多半是早一两年就订好了亲事,等到这年岁再成亲就刚刚好。
柳同越这会儿还在相看,等真正成亲时起码还得等上一年半载的,那和秦浩玉当初娶她家二妞时岁数差不多,这便有些匆忙了。
反观她家三妞今年才十三,订完亲再在家里养上两年,等到十五再出嫁也是可以的,又或者慢慢再给她多相看几家,慢慢从中挑户好人家,反正她家三妞不那么急的。
这样想着,张婆子心里越加平静,她盯着柳同越看了许久,发现这柳同越当真是个闷葫芦,除非他爹娘叫他应答,其余时候他都是那样低着头玩手指,似乎对相看这事压根不在意似的。
张婆子也是嫁过闺女的,当初秦浩玉来她家相看时就这调调,结果两人订亲之后就互相看不对眼、互相嫌弃,闹得这村子里人人皆知,要不是她家二妞从摔了那一跤过后直接转了性子,他们这亲能不能成还是个问题。
“那个……成越啊,你自己对这事是怎么想的?”
张婆子任媒人在旁吹得天花乱坠也不为所动,主动和柳成越攀谈起来。
柳成越大概没想到对方娘亲会主动和他说话,他诧异的抬起头,第一次正视着张婆子,“我……我还没见着您闺女呢。”
他说话时,那脸一下就红了,也不敢一直盯着张婆子看,视线稍稍偏移,落在张婆子手边的茶杯上。
“你这孩子,我是问你想娶媳妇儿吗?”
柳成越这下反应倒是很快,他连连点头,“当然是想了。”
张婆子看柳成越和当初那秦浩玉倒不完全相同,估摸是像他们说的太老实了,见着生人就不好意思,这才一直低着头不说话。
“哎哟亲家母,您瞧您把孩子都给问懵了,他呀就是这么老实巴交的,但他心地可好了,那些小猫、小狗的小动物他可爱护了。”
柳月娘凑在张婆子面前,替自己侄子说起好话来。
张婆子挑了挑眉,将视线挪回到岳氏身上。
俗话说,这闺女日子过得好不好,还得看这做婆婆的好不好。
婆媳关系处不好,就算相公再怎么掏心窝子,这日子还是不得安生。
“我家三妞年纪小,不懂事,在家里能帮着做些家务活儿,但这做菜的手艺还有待提高。”张婆子话锋一转,突然提起小闺女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