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秋雪没有提具体的地方,倒是提了一下有遇到到张八斗,两人聊了会儿。
秦浩玉一脸恍然大悟,这就对了,他们每次碰上都能聊上许久,耽搁了时间回来也算是正常。
他没有再问其他,吃过饭,两人在村子里走了走,算是消消食。
秦浩玉突然提起过了元宵节之后,想要搬到镇上去住。
对此苏秋雪没有任何意见,他要搬家随时都可以,对于她的买卖还有很大的好处。
以后她可以不必来来回回奔走,心疼这车钱,就算冯妈要求她每日送货过去她也不必感到困扰。
多余的鱼有张八斗替她去集市售卖,她也不用暴露于人前,不会被人知道这些鱼出自她的手。
“好的呀,那到时要搬什么东西过去没有?你之前说还要添置一些家具,这不是还没做好吗?”
秦浩玉叹了口气,这和他原定的计划确实不一样,“如你所说,要自己砍树等着它晾干之后,再进行处理之后还得一阵子才能够使用,前后得折腾不少时间,这宅子就先凑合住吧,缺什么我再去外面买。”
苏秋雪点点头,心道:还好之前他要扔那些家具时,她拦着没让他扔,不然这时候全得买新的,他那点积蓄可不够这么折腾的。
两人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回去时天已经黑了,点上灯,各自在房间里休息。
苏秋雪在看那医药书,秦浩玉翻出他那套工具,指尖抚过那一样样他平时用惯的工具,这是他吃饭的家伙,这宅子里他什么都可以不带,唯独这套工具是必须要带出去的。
一过了元宵节后,他就要开始挣钱养家,以后养的独独是自己这小家,不用再被柳月娘剥削掉大部分的收入,光是想到这一点,他就觉得兴奋不已。
他一个月只要能接上一单像样点儿的活儿,挣个二三十两银子回来,完全够他们吃喝花销,除了挣钱,还有他心中的那个目标,到了镇上居住,就该付诸于行动了。
这么久终于离目标只差一点点的时候,秦浩玉的心里激动万分,他曾经有过宏图伟志,可在这个家,他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的被消磨干净。
很早以前他就明白,他越是能干、越是出彩,柳月娘就越能榨取他的劳动成果,他不愿意自己这一辈子都要被他这后娘压制住。
这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后便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柳月娘再没办法掌控他的任何事。
这么想想,心中仍还有着几分激动。
秦浩玉在房间那书架前面挑了许久,将自己能用得上的一些书挑出来放一块,打包起来竟也有不轻的分量。
除了这些书和他床下藏着的那几百文钱,他便没有其他可以带的东西了,顶多再就是一些随身衣物,不过到了开春,许多衣物旧了也需要重新购买替换,稍微带上两件换洗衣物也就足够。
他心里盘算着,一边又收拾起柜子里面的衣裳,挑出两身比较新的打包起来,单独放在一边,离元宵节还有七八天的时间,他现在收拾包袱其实有些早,无奈急着想离开这村子的心再按耐不住,他恨不得马上就离开这秦家后院。
这后院虽然是分家时分给他了,可居住条件并不算太好,他离开也没什么好留恋的。
这么一收拾,秦浩玉的房间显得更加空落落的。
他的房间是如此,苏秋雪的房间就更不用提了。
出嫁时,她的嫁妆也不多,一共就两口箱子,这棉被是不好带走的,她新买的那些衣服倒是可以带上,除此之外,她并没有其他物件是单独属于她,且能用得上必须要带走的,她要是跟着秦浩玉离开压根都不需要怎么特别去收拾。
这房间里的桌椅板凳和一些其他的物件,本就不是她的,她也不想带走。
到时他们离开黄杏村时,不知要不要和他爹娘打声招呼,她自己爹娘她肯定是要去说一下的,可秦家爹娘本就对他存着不良的心思,要是让他们知道他在外面买了宅子搬过去单独住,秦高柱可能不会怎么样,柳月娘多半是要眼红的。
这财不可露白,她寻思着不然对外宣称是租的宅子,就说他这身子还需要去李大夫那边看看,一个不慎还有复发的危险,离李大夫医馆近一些看诊更方便,他看大夫这个说法也算是符合常理。
第二天一早,苏秋雪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秦浩玉说了,没想到两人不谋而合,都想到一块去了。
“我也是这般计划的,本想等到元宵节那日再和你详细商量一下,没想到你先和我说起这事。”
话不投机半句多,可这无需商量,小算盘就打到一块去,他们之间似乎不知不觉培养出了一些小默契。
既然已经说到这儿,干脆就先商量好说法,免得到元宵节那日露了馅。
“元宵节应该是要去你家吃个饭吧?”
元宵节虽不算是法定假日,但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在这一天多半是要和家里人一块过的,吃个元宵团团圆圆,那不就是要一家子人齐吗?
好在这古代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除了一年三节,其他时候可以不回去,也不会被别人说是不孝顺,不然一天要应付两家子人,她这脑袋都要炸了。
两人就搬家的细节问题核对了口供,确认两人说法一致没有错漏,苏秋雪才去厨房做早饭。
七八天的时间掰着指头算似乎很长,可真过起日子来,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
这一天早上,柳月娘难得的来了他们家,请他们过去吃饭,虽然是那假惺惺的邀请,可作为长辈能来邀请小辈到家里吃饭到底还是给了他们很大面子,他们也没二话就答应下来。
只是和往常一样磨蹭到吃中饭的点,才一起过去秦家。
秦家堂屋里桌子上已摆上了几样小菜,中间一个大汤碗里放着许多元宵,他们一家子吃这一碗也就够了。
等到他们落座,秦高柱才拿起筷子开动,柳月娘用勺子一人分了几个元宵,剩下一些在碗里留着他们吃不够的再自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