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府
手下将亓官曈铺子里的事禀报给陈平之后,陈平面色并无多大意外。
他原本就只是想让亓官曈和桓司雅的铺子受到影响和损失,现在目的也已经达到了,镇压下来也无效。
“去,往丞相府递一张拜帖。”
熙儿的事情他不可能就这么算了,既然桓家不死心,那他就彻底绝了他们的心思。
丞相府李丞相收到陈平的拜帖之后,当即让下人带回了消息,陈平听后,当即让人准备厚礼,前往丞相府。
马车刚在府前停下,府中便有小厮上前迎接,“陈大人,我家丞相已经在府中等候多时了,大人请随我来。”
陈平朝着身后的小厮看了一眼,小厮当即上车将带来的礼物全部都抱了出来。
大厅里,陈平前脚刚踏入大厅,李丞相后脚便进来了。
“陈大人。”
“李丞相。”
两人相互拱手问好,便齐齐坐下开始攀聊。
“不知陈大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陈平瞥了大厅里四周的丫鬟仆从一眼,李丞相当即会意,低声命令道:“你们,都退下。”
待大厅里的人都走干净后,陈平这才开口,“实不相瞒,今日,我是来报喜的。”
李丞相纳闷,“还请陈大人赐教,不知这喜从何来。”
陈平将那小厮带来的礼盒推到了李丞相跟前,“丞相打开瞧瞧。”
李丞相半信半疑地打开一看,眸光瞬间放大,“这……”
——
自从护城河一见,桓司雅的精神气倒是好了不少,城中铺子被砸,为了能够尽快修葺好,他这几日更是跑得脚不沾地。
人一忙起来,所有的烦恼事便都没空再记起,直到这日,京中开始再次传播起一道流言。
桓司雅正与郊外的果农相商着,每日运送最新鲜的瓜果进城,刚入铺子,准备歇脚纳凉,突然听到了几人的议论。
“哎,听说这太师府的三小姐,跟丞相府的李怀清定亲了,是不是真的?”
“这个我知道,那日我亲眼见着陈大人进了那丞相府,还带了不少的礼物,这第二日,李丞相便又去了太师府,后来,两人定亲的消息就这么传了出来,肯定做不得假。”
“这丞相府和太师府联姻,那可是极大的喜事啊,那李怀清我也曾见过,才华容貌皆是一等一的好,倒是这太师府的千金,甚少出门,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模样。”
“我有一个朋友就在太师府任职,听说那三小姐长得貌若天仙,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就是身子骨有些差,太师府的人一直当宝贝捧着,咱们啊,是没那个福气见着。”
桓司雅脸色一变,直接就冲到了正在议论的那一桌,抓着正聊得最大声的一人,质问道:“你说什么?太师府跟丞相府联姻,这消息,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他不信,前几日他才见过熙儿,她答应过自己,愿意等他的,怎么会,怎么可能跟丞相府的人定亲?
这些人只知道桓司雅是这铺子的掌柜,却不知道他是桓家的人,见他激动,也以为只是寻常路人的震撼,便没多心。
“那还能有假,这丞相府与太师府来往愈发频繁是真,这话,可是从那府中最大的两位口中传出来的。”
桓司雅面色一片死灰,想到那日护城河相见的画面,他再也耐不住,直接就冲到了太师府。
脑子一热,他就跑了过来,可真的到了太师府之后,桓司雅却又不敢上前了,若是丞相府真的与太师府联姻,他又能做什么呢?
眼下他不过是个骁骑尉,身份地位,都比不过丞相府的那个李怀清,那人,着实比自己,更像是一个良配。
看着太师府紧闭的大门,桓司雅转身,朝着来路走了回去。
府内。
“小姐,您就吃点东西吧。”
鸣烟看着自从得知自己与李怀清定亲后,便开始不吃不喝的陈熙,眼底满是心疼。
陈熙坐在铜镜前,短短几天,她整个人又消瘦了几圈,眼睛已经哭肿了。
“鸣烟,你撤下去吧,我没胃口。”
鸣烟看着失魂落魄的陈熙,忍不住也红了眼眶,咬了咬唇,“小姐,奴婢听说那李怀清是个大才子,容貌也上佳,小姐不妨试着接触接触李公子,兴许……”
“又做出这么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给谁看?”
一道怒吼伴着脚步声传近,陈平从房外走了进来。
扫了眼桌上完全没动的食物,陈平摆了摆手,鸣烟自觉退了出去。
“那李怀清是个好的,哥哥总归不会害了你,日后你们二人成亲,你便知,哥哥是为了你好。”
为她好?
陈熙眼底流露出一丝冷笑,哥哥总以为她一直养在深闺里,便是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
她知道,这桩婚事,为她兴许有两分真,更多的,是为了那丞相府身后的权势吧。
“总之这事已经定下,你若是不想桓司雅出事,最好一日三餐按时吃,否则,别怪哥哥心狠了。”
听到桓司雅的名字,陈熙当即有了反应,“你说什么?你把桓公子怎么样了?”
看到她这幅被迷了心智的模样,陈平气不打一处来,“就是找人砸了他的铺子,你放心,他人我还暂时没动,不过你若是继续再这样以死相逼,我可就说不好了。”
“我吃,我吃,哥哥你不要动他。”
说完,陈熙直接扑到了桌边,忙不迭地将食物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忍不住地红了眼眶。
陈平无奈叹气,走到她身边,掏出帕子缓缓擦掉她脸上的油渍,安慰道:“熙儿乖,只要你听话,你想要什么,哥哥都会给你的。”
陈平走后,陈熙还是逼着自己将桌上的膳食都吃了个干净。
鸣烟进来收拾的时候,她已经将自己重新收拾了一番。
“将这封信想办法交给桓公子。”
鸣烟看着那封信,浑身一颤,“小姐,您……”
“放心,只是封诀别信。”陈熙的声音带着无尽的吃力与凄凉,“好聚好散,也该同他道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