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居然有男人!”
马小娥的惊呼声惊飞了在院子里觅食的几只小麻雀,与此同时,也将秦若曦给吓得直冒冷汗。
她赶忙跳下地去,趁着阿牛只是后背对着门口,她轻声道:“你快走,不然我就解释不清了!”
阿牛见状也不敢耽搁,直接捡起地上的棉袍,从窗户跳了出去!
人走了以后,秦若曦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结果就见马小娥一脸“我懂你”的表情,满脸八卦地凑了过来。
“曦儿妹妹你可以啊,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深藏不露。我说之前给你送的那些画像你怎么可能会一点儿都不动心呢,原来你早就有了,哈哈哈。”
秦若曦此时的脸比铁锅底还要黑好几个色号,怒道:“马姐姐,你进人家的屋子,都不知道要提前敲门的吗?”
马小娥看着秦若曦那副被人抓住偷情而恼羞成怒的样子,她笑得更加欢快了。
这下她看秦若曦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了,有种终于遇到知己的感觉。
秦若曦真的不需要她这样好么?这是啥眼神儿啊?
马小娥却是一副心照不宣的样子,笑着走了出去,说道:“等下姐姐我再让人多给你挑选一些美男送过去,留着暖床也好。”
“不是,马姐姐,你听我狡辩啊,事情真的不是你想象那样的。不用,真的不用了,哎呀,我的天啊。”
秦若曦还是第一次感觉自己的嘴巴不好用,竟然没有马小娥离去的脚步快。
早饭她都没吃,直接就出了城主府。
阿牛早就已经架着马车在城主府门口等了,见秦若曦上了车,他赶忙挥舞着手中的鞭子,朝着河湾村的方向疾驰而去。
刚回到家,随后不久便有城主府的马车到了。这次还不止是一辆,而是两辆!
从前面的马车走下来的是一对老夫妻,还带着一个十岁左右年纪的小书童。后头的马车上,则一顺水儿地下来了十几名书生打扮的青年!
村民们本就喜欢围观城主府的马车,这下子大家顿时就议论开了。
“这些都是啥人啊?看他们好像还都带了行李,莫非是来我们村落户的么?”
“不知道,我看八成是听说咱们河湾村的风水好,所以才求了城主府的门路,来咱们这儿安家的。”
见一行人全都进了秦若曦家,众人这才纷纷散去。
毕竟神女家的院墙实在是太高了,他们就算是想看热闹,也看不到不是?
秦若曦这会儿正和阿牛一起大口大口地吃着王氏亲手做的面条,结果就听见外头有人喊:“神女神女,城主府给您送了不少人来,有好多都是俊后生呢!”
闻言秦若曦直接就喷了,一根面条直接就从鼻孔里喷了出来,在风中摆动着。
阿牛强忍着笑意,拿帕子帮秦若曦把鼻孔上荡秋千的面条给扯了出来。
王氏则蹙眉惊讶地问:“闺女,你的表情很奇怪,昨天你们在城主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
阿牛刚一张嘴,秦若曦就赶忙打断了他。
“娘,咳咳,没,没事。就是我昨天跟城主伯伯要了一位老先生,想让他教弟弟们念书。”
王氏狐疑地道:“这是好事儿啊,可是瞧你方才的表情,我咋感觉这里头有古怪呢?”
此时顾先生老两口已经被秦二贵给带到了前院的会客室,大宝和小宝十分好客地给老先生斟茶拿点心什么的。
原本顾先生还有些不愿意过来这里教泥腿子念书,可当他们刚一进村儿的时候,就察觉到了这里的与众不同。
这里街道宽敞干净,又平稳又舒坦。
尤其是这里的村民们,一个个的都是精神饱满,脸上丝毫没有其他百姓带着的那种愁容,大家仿佛都很开心的样子。
在进了秦家的院子之后,这老两口就更加惊讶了。
宽敞明亮的大院子,进屋之后更是暖烘烘的。两个孩子据说没念过书,可却也是很懂礼貌。
想到这儿,顾先生便起了爱才之心,忍不住开口考教道:“你就是大宝吧?你是小宝是吗?”
两兄弟齐齐地点了头,并说道:“回先生的话,我是哥哥大宝,我今年八岁了。他是我弟弟小宝,今年六岁。”
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位老爷爷问自己的名字是要做什么,但两兄弟依旧十分认真地回答。
顾先生笑着点了点头,又问:“那我问你们,你们之前可曾学过什么东西么?”
小宝抢先一步开口说:“回先生的话,我跟姐姐学过三字经,还学了拼音和算数,还有九九乘法表和算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
顾先生一脸的狐疑,他扭头看向了秦二贵。
秦二贵是知道这位老先生此番前来的目的的,于是便拱了拱手说:“先生,犬子不才,并未曾上过私塾。不过我闺女倒是懂得不少东西,他们都是跟我闺女学的本事。”
闻言这骨子里头刻着古板二字的老学究顿时就蹙起了眉头,一旁的顾夫人见了,就知道自家夫君这是不高兴了。
她赶紧打圆场说:“这属实挺难得的,为何你家不让男孩子念书,却是要让女孩子会那么多东西呢?”
秦二贵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就听顾先生又问:“你们方才所说的那个什么九九乘法表还有那个一元一次方程是何物啊?本先生为何从未听过?”
大宝和小宝一听,就连这位很厉害的先生都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两兄弟的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得意之色。
见状顾先生顿时对两人的印象就差了不少,心说小小年纪学了点儿歪门邪道,竟敢在老夫面前嘚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不过如今自己可是城主府的阶下囚,逃难至此,还带着十几个学生呢。
若不是担心那个丧心病狂的城主小姐会将自己的学生们挨个给祸害了,自己说什么也不会屈尊至此!
权衡利弊之后,他这才道:“那你们便为我展示一下,你们所学的东西到底有何妙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