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仙非仙兮凡非凡
窈婉容2025-07-02 19:005,524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八月中秋月圆夜、峨眉山、舍身崖,一老一幼两位僧人临风而立,双手合十。山居岁月百无聊赖,以往此时,山中僧侣早已安歇,只因中秋佳节,故比平时热闹,此刻仍是灯火阑珊,意犹未尽。

  老僧慈眉善目,已是古稀之年,面上虽皱纹纵横,一双眼睛却清明有神,满目澄净祥和,神态宛若初生婴孩。

  幼僧约莫十二三岁,个头小小,方齐老僧肩头,一双肉手合于胸前,脸上稚气未退。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却也是眉目清秀,不沾俗气。双目炯炯有神,眉眼之间自有一股呆气。

  二僧虽是敝巾旧袍,却浆洗的十分干净,朴实却显不凡,临立于万丈深渊之侧、涛涛云海之间,自有一派气度。

  舍身崖深不见底,黄鹤不得过、猿猱莫可攀,绝壁千仞,触手生滑,人立于崖畔,不免不寒而栗,望而生畏。舍身崖外云海翻腾,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山风过处,有如万马奔腾呼啸而过。二僧置身滚滚云海之中,衣袍飘飞,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大有苏东坡泛舟赤壁之感。

  只听那老僧徐徐道来:“君宝,你我师徒二人在外修行五年,历世渡劫,身无敝体之衣,饥餐渴饮,两袖清风,一钵一杖,行了两万多里路。东至茫茫东海、西极雪域高原、北达漠河苦寒之地、南极海南天涯海角。一步一行善,其间虽多艰难险阻,可幸多贵人相助,今日才得重返峨眉山,也可谓是功德一件。”

  正是:一僧一钵一芒杖,一步一笑一天涯。

  君宝滴溜溜的转着双大眼,双目如点漆,抬起小脑袋望向师傅一笑。

  老僧亦颔首朝君宝一笑,沉吟道:“君宝,你伴为师左右,风餐露宿,枕天席地,奔波了五年两万里,可也觉得苦吗?”

  君宝连连摇晃着小脑袋,道:“师傅,我不觉苦。跟随师傅云游四方,去哪里都是好的。师傅若孤身在外,我便不能放心。君宝跟着师傅的这五年,方知世界之大,何况又救得许多人脱离苦难,这是再好不过的。”君宝童声清脆,如环佩相击,于空山回响。

  老僧轻轻拍了拍君宝小脑袋,笑眯眯道:“君宝进益了!”

  康熙初年,四海粗定,君宝父母双亲皆死于战争离乱,了空大师将君宝抱回峨眉山时,众人见君宝面黄肌瘦,又身染恶疾天花,奄奄一息,眼见是活不成了。得亏了空大师慈悲,每日抱着君宝走上十几里路,求医问药,又到峨眉山下的农家化缘,这才保全君宝性命。恰逢那一年是荒年,人人难以自足,幸得山下农夫农妇身处佛教圣地,皆是良善慈悲之辈,又感念了空大师之德,皆愿争相哺养君宝。君宝算是喝百家奶长大的,峨眉山方圆十几里内的村民都识得君宝,待君宝如同亲人,君宝亦与之亲厚。

  了空大师年高德劭,大可将君宝寄养于山下寻常人家,或交予峨眉山一众弟子照料,只因悲悯君宝身世,不忍舍弃,仍旧躬亲抚养,只道是:“机缘如此,顺其自然。”可喜君宝在了空大师悉心照拂下,身体日渐茁壮,逃过了生死难关,一日一日长成一个少年。

  了空大师更是收君宝为徒,将毕生所学武功、佛法倾囊相授,毫不遗留。了空大师此生佛法精妙、武功精微,乃武林中的翘楚,多少人前仆后继踏破了峨眉山金顶华藏寺的门槛,求拜于了空大师门下,都未能得偿所愿,了空却只收了君宝这一个关门弟子。

  君宝自幼在这峨眉山中长大,正所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整日处在这山水之间,与麋鹿猿猱作邻、同鸟雀花草为伴,闲看流云出岫,静观倦鸟还巢,终年见不到一个外人,是以天性无邪,禀赋纯良。

  残秋,微冷。

  落木萧萧,寒音袅袅。

  了空大师凝望舍身崖云海,又问道:“君宝,这五年来你与为师在山下所见如何?”

  君宝欣喜说道:“山下热闹繁华极啦!”眼中不禁流露出神往之色,虽是身处佛门之中,却难掩孩提天性,童稚天真,发乎自然。

  了空不动声色,道:“山居修行清苦,百无聊赖。你可羡慕山下子弟衣饰华美、饮食精餍?”

  君宝稚声稚气,仰头道:“不,师傅。阿弥陀佛,我每天在山上,就着青菜萝卜,吃上两大碗米饭,就已经好的了不得了。何况我从小穿这青衣僧袍,衣服太华美反倒不习惯,习武时叮叮当当的也太累赘,还是不及僧袍舒适合身。”

  了空点头一笑,道:“正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君宝笑着接口说道:“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矣。”

  山中师兄弟皆秉承方丈教诲,修身养性,生活简朴,于饮食上不甚考究,于衣着上但求从简,君宝固然也是如此,向来便觉“勤俭”乃理所当然之事,虽然年龄尚小,却也并不委屈抱怨。每日即使是青菜萝卜白米饭,也吃得津津有味,如同美味佳肴一般。

  山中遍地是宝,僧侣也是靠山吃山,春食春笋夏有蕨、秋吃瓜果冬藏根。俗语亦有云: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正是这个道理。

  了空携君宝游历四方整整五年,今日重回峨眉金顶,自是感慨万千。了空虽说一生修佛,心中早已明净如水,不兴波澜,但待到如今返还故土之日,悄立于舍身崖畔之时,心头不免一动,想起昔日蒲公追鹿亦是在这舍生崖边。

  不禁喃喃道:“汉永平中,葵亥六月一日,蒲公采药,在山中遇见一头鹿,十分惊奇,便追至绝顶,而鹿却不见了踪影。舍身崖边却是佛光隐隐、紫云腾腾,交相辉映,霞光万丈。在五彩光环中,有一人头戴束发紫金冠,身披黄锦袈裟,骑了一匹六牙大象翩翩而来,头上有五彩祥云,脚下是白玉莲台。此人正是普贤菩萨。阿弥陀佛!”

  了空低头念了句佛,又道:“世人皆道,只要跳入峨眉山舍身崖,就能得道成仙……”

  君宝对蒲公追鹿与普贤菩萨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心,忽听得师傅提及“得道成仙”这一句,不禁仰头问道:“这世上当真有神仙吗?”神色肃然。

  当时是,佛道盛行,君宝下山五年,倒是见到了不少求仙问道之人,故有此问。若是问及师兄弟,众人必定又笑他呆气了。

  君宝在此间住了七八载,人人都道君宝有三分呆气,了空却道这是慧根。

  秋夜如水,万籁俱寂,空山中偶尔传来鸟兽的咕咕之声,半山腰的清音阁中仍是灯火荧荧,佛音渺渺。

  一缕微云拂面而过,微薄的凉意沁人心脾。山上的秋天总是要比山下来的早一些,颇有“空山秋欲来,凉意先在户”之感。

  一阵凉风过,君宝不禁打了个寒噤,见师傅默然不语,又询问道:“师傅,这个世上到底有没有神仙?”

  了空笑道:“信则有,不信则无。君宝心中有仙,那自然是有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世上还有好多事是咱们不知道的,越是不知道,便越要谦卑,不能只因咱们没见过,便否认它存在,赤子之心不可失。”

  了空之言,本无甚深意,但君宝年岁尚小,见识尚浅,灵智未通,如今聆听得了空寥寥数语,即时心头一震,有如清夜闻钟,当头一棒。低头思忖半晌,道:“那为何我没有遇见……”

  了空道:“还须看机缘。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是夜,了空与君宝仍旧睡在先时的僧舍之中。青灯古佛,冷雨敲窗,君宝端来一盆热水给了空洗了双脚,但见了空一双脚盘虬粗糙,老茧纵横,犹如老树根一般,显然是日日辛劳、长途跋涉所致,心中一酸,暗暗发誓道:我今后可定不能再让师傅他老人家吃半点苦了。低头悄悄抹了眼泪,服侍了空就寝,一宿无话。

  君宝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盖着一床薄被,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五年来,君宝从未感到如此舒适踏实,心道:山下再如何好,却仍比不上峨眉山的家好。虽说奔波疲累了一整日,却仍是兴奋难当,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月至中天,大如银盆,人皆熟睡,草虫亦不再鸣。天上银河好似一匹白练,星辉璀璨,月晕如牛乳,圆润融滑,纯白欲滴,月华好似轻纱般透过小木窗撒在君宝脸上,缥缈如烟,朦胧若雾,如梦似幻,果真,月是故乡明。

  君宝循着月光照进来的方向望向窗外,但见华藏寺、舍身崖、云海、远处峰峦皆笼罩在一片清辉之中,窗外恍如另一个天地,澄澈如水,万里一白,万物都像被洗过了一般。

  君宝睡思昏沉,乜斜着眼朝窗外舍身崖一恍,猛见崖边一道白影一闪而过。

  君宝心中一惊,登时睡意全无,跳着坐起,脑中一个念头一闪而过:神仙!

  一念及此,君宝大气也不敢喘,敛声屏气,一颗心扑通扑通狂跳不止,连忙趿着鞋,蹑手蹑脚,穿廊拂帘而去。

  原来,君宝所在的僧舍与舍身崖只隔着一片小桃林,平日只要透过窗就能望见舍身崖下的云海。如今桃花飘零,君宝隔着枯枝腐叶,隐隐可见山崖上白影飘动,光华照人。

  君宝扶住一枝枯败桃枝,难以置信,还道是在做梦,使劲揉了揉眼睛,凝神细看。

  只见树枝掩映处,云海飘渺间,舍身崖畔,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一个白衣少女临风而舞,飘然若仙。这少女约摸十七八岁,面朝云海,君宝看不见她面貌,却依稀可见她背影,窈窕绰约,婷婷而立,一头长发如瀑,散于肩后,腰肢盈盈不足一握,一双纤手曼妙灵动,如白玉削成,似柔荑初生。

  君宝躲在一株小树后,并不敢再靠上前一步,唯恐惊动了崖边少女,目光却早已越过桃枝,直望向崖边。一面看,口中犹自念佛,自责道:“阿弥陀佛,我躲在此处偷窥他人实属不该,真是罪过,罪过……”

  那白衣少女时而颔首低眉,时而仰头轻叹。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忽又指作兰花,足尖轻点,飘然跃起,似是去追逐遥不可及的月光,又似要乘风而去,遨游于天地之间。罗衣倚叠,从风飞舞;长袖缭绕,如蝶翻飞。翩若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君宝看得呆了,今夜见这少女一舞,惊为天人,只道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脚下微微往前一挪,探出半个小脑袋,但见她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抵足旋转,飞袂拂云,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风之回雪。白绫飘旋,宛若灵龙,仿佛要将天边流云皆笼入衣袖之中。白裙飞舞,似一朵白莲乍开,不染纤尘。回裾转袖,左鋋右鋋如生旋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正看得出神时,那少女忽地一转身,借着月光,君宝看清她容貌,心头一震,险些失声惊呼:“神仙!”

  崖畔少女肤洁胜雪,出尘绝俗,美而不艳,冷而不傲,一双眼睛如寒潭秋水,清澈空明不见底,顾盼流转,浩气清英,眉目之间的神情却是淡淡的,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与近日女子大不相同。

  恰逢当是时,一轮明月当空而照,月光笼罩在少女周身,竟不像个凡尘女子。

  君宝见少女舞得淋漓尽致,几乎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早已是目瞪口呆,几乎忘了呼吸,耳中犹隐约听见那少女口中浅唱着什么,气息悠长绵厚。

  少女声音轻柔悦耳,让人心尖生凉,君宝听来如同天籁一般,心道:怎么会有这样好听的声音。情不自禁便走上前去。少女舞得忘我,竟未发觉桃树下倚着人。

  君宝凝神细听,但闻少女声音空灵飘渺,轻轻唱道: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

  君宝年龄尚小,不解词中之意,暗自忖度,只道少女对苍天有许多疑惑,故而发问。但听她又唱道: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之。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君宝静静听了半晌,恍然大悟,才知少女唱的乃是庄子的《逍遥游》,只是摘其要旨,编曲作歌,并未逐字逐句一一唱出。听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之。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君宝更是魂销魄荡,神游物外,心想:这句唱的,岂非就是神仙姐姐她自己。

  正倚在花树下看的如痴如醉,忽见这少女足尖轻轻一转,收势不住,顷刻便要摔倒。君宝手心一凉,背脊瞬时冒出一片冷汗来,生恐这少女失足跌入万丈深渊,却并不知,少女这一转是故作摔态而后站定,正是舞蹈精妙绝伦之处。

  君宝天生行事三分呆气,眼见少女立足不稳,脱口惊呼:“当心啊!身后山崖……”说时,人已发足奔了上去,却哪知自己久久呆立在花树后,血液流通不畅,双腿早已麻痹了。刚向前迈了一步,便跌坐在地上,双腿酸麻不已,哪里还跑得动。

  君宝再抬头看那少女时,只见她倏尔一回头,流转风华,匆匆一瞥,白影一闪,已隐没于月下林间。

  君宝呆呆的立于舍身崖畔,不知所措,心中怅然若有所失。

  呆立半晌,心中懊悔不已,只怨自己行事鲁莽,吓跑了林中仙。若她从此幽居深山,不再出来,又或是下了峨眉山,那便是我之过,心中不禁失望不已,惶惑惘然。

  君宝脑中拗不过弯,登时又犯起痴狂病来,一心认定自己今晚所见的少女是林中仙子,心想:我三生有幸得遇林中仙,一时唐突做错了事,千不该万不该滋扰了人家,如今林中仙转瞬杳无踪影,事情未免转变得太快。顿时心中一片茫然,一低头,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掉。

  忽又推翻之前的想法,自我安慰道:“说不定这位林中仙是峨眉派的一位师姐也未可知,今日跑到金顶崖边来玩耍,害怕他人发现,受师傅责骂,故而匆匆躲避。自己离家五年,必定有很多同门师兄弟姐妹是不相识的……”想到此间,又破涕为笑,转忧为喜。喃喃自语道:“她若是门中师姐,那便好了。我自幼在这峨眉山中长大,这山中的每条小径、每段石阶都了然于胸,想要再见她一面自是不难。”

  面上一僵,君宝心中忽而又如五雷轰顶一般,想起方才自己自言自语的话,“想要再见她一面自是不难”,心道:“为何想要再见林中仙一面……不该,不该,实在不该……自己既已是出家人,怎可存此念想。这……这……我岂不是……岂不是犯了戒。”只闻得砰、砰、砰、的几声脆响,君宝忽而使足了劲朝自己光溜溜的秃头上敲了几才罢手,念了句佛,义正言辞道:“阿弥陀佛,君宝呀君宝,你枉为佛门弟子,六根不清净,岂非亵渎了佛祖、亵渎了……”。林中仙三字刚到嘴边,却又硬生生的咽了回去,有如骨鲠在喉,难受至极,心中一酸,竟又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又怕哭声引人循问,只得咽泪暗自强忍。

  忽又念及峨眉山之中,以僧人居多,唯有伏虎寺中有女尼,且都剃了头,峨眉山中的师姐,又有谁会蓄这样一头好看的青丝长发呢?又怎会半夜不辞辛劳跑到舍身崖来呢?想来这林中仙必然不是本派师姐了,一念及此,不禁又心灰意冷起来。

  君宝于舍身崖徘徊流连一阵,哭到累了,这才抹干眼泪,默默回至僧舍,迷迷糊糊中躺下身便睡着了。梦中恍恍惚惚又是那位白衣少女的身影,朝他匆匆一瞥后,又隐没在林中,自己想要追过去,却被人拽住了身子,动弹不得。

继续阅读:第二章:空空不见玉人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雪花吹剑录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