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娇和崔道然走出正殿,站在游廊上避着人说话。
夜色幽暗,人心惶惶。
温玉娇深吸了口气道:“有什么话就说吧。”
“皇后娘娘,陛下已经一整天粒米未进,微臣担心……只怕不是好兆头,皇后娘娘还是应该早做打算。”崔道然叹了口气。
“御医说,陛下只是得了风寒。”温玉娇垂下眼帘,遮住眼里的哀愁。
崔道然焦急地搓着两手,踱了两步道:“皇后娘娘,那帮御医说的只能信一半,皇上身体一向康健,往年也没得过风寒,今年上京的天气晴朗,连雨水都没什么,怎么就得了风寒?”
“你的意思是……还是那人祭花的原因?”温玉娇转头看向崔道然,她的心早已沉到谷底,却还不愿往最坏的地方想。
“娘娘错了,与那人祭花无关,人的寿命本来就是有定数的,”崔道然来回踱步,叹息道,“那人祭花只不过是将人的命数显示出来罢了,所以常侍郎一把火烧了那花,也改变不了什么。”
“崔监正,”温玉娇忧心地看向他,“皇上的命数,你可推算过?”
“天子命数,我哪里敢随便推算?不过……每回有小皇子出世的时候,钦天监都会奉命为小皇子推算命数,”崔道然看了一眼左右,见无人在旁边才偷偷从袖中取出一个竹制的封筒,递给她道,“娘娘请看,这是当年上一任监正大人给十皇子,也就是陛下推算的命书,只有先帝一人看过,臣也是今天早上才让陈夫人从钦天监的一堆古书简中翻找出来。”
温玉娇接过封筒,颤抖着手打开,从里边取出一小张陈旧的黄麻纸,依稀还能辨认出上边的字迹。
只看了两眼,她就忽觉眼前一黑,向后栽倒下去。
“皇后娘娘!”司空敏正好赶来,急忙上前扶住她,又扶着她坐到围栏上,“娘娘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怎会晕倒?”
方才她听说皇上得了风寒,皇后日夜侍疾,接着又看见长乐将太子和几个皇子皇女全都接去了清池宫,就觉有些不对劲,因此过来看看,谁知一过来,就看见温玉娇差点晕倒。
“娘娘!”崔道然将那封命书收回,赶紧从袖中取出一粒强心的丹药给温玉娇服下,“这节骨眼上,娘娘您可千万不能有事!”
温玉娇咽下那丹药,感觉好了些,可眼前还是浮现出那张黄麻纸上写的寥寥数语,顿觉心酸。
命书不是用北戎文字书写,也不是用梁国文字书写,而是用古楚语写的,温玉娇从小涉猎广泛,古楚文字也能读懂一二,那命书上说陆晏虽然天资卓绝,可天命不足,命途苦短,是早夭的命格。
“崔监正,”待回过神来,温玉娇问道,“你们钦天监算的卦也不一定准吧?”
“回娘娘,臣不敢说钦天监的占卜一定准,不过……”崔道然捋着胡须说道,“当初荣妃请来的那个术士也是这么说的,那便说明这命书……八九不离十了。”
温玉娇咬着唇没说话,她心灰意冷,忽觉天都塌了下来。
“皇后娘娘,到底出了何事?”司空敏好奇问道。
温玉娇疲惫地朝崔道然做了个手势:“给她看吧。”
这命书刚写出来时,不能给除了皇帝以外的其他人看,可三十年前上一代监正写的命书就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崔道然便将那张黄麻纸又递给司空敏:“司空侍卫请看。”
司空敏读了黄麻纸上的文字,疑惑地看向温玉娇:“这是?”
“是陛下的命书。”温玉娇苦笑一声,缓缓说道,“司空侍卫,并非我不愿帮你说情,只是陛下如今……将不久于人世,你还是……另寻明主吧。”
司空敏愣了半晌,待下定决心才将那黄麻纸还给崔道然,喃喃说道:“那我就更不能在此时离开皇后娘娘你了,若是皇上有事,上京城……只怕又要乱了。”
温玉娇摇摇头,看看面前的两人:“你们都别为我担心,陛下在病倒之前都安排好了,上京城会没事的,不会像杨淑妃作乱那天一样。”
陆晏这段时间已经将能考虑到的事情都为温玉娇安排好了,不止选好了将来辅佐陆连理的几位大臣,甚至还为陆帘月选好了将来联姻的世家,可谓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只不过这些事情都瞒着其他人,只有温玉娇和成书知道。
之前陆晏还能上朝,御医也说他的身体并无大碍,温玉娇和陆晏便也都心存侥幸,希望能平安度过,哪知竟还是躲不过去。
“娘娘,”见她神色哀伤,崔道然一撩袍朝她跪下,哽咽道,“是微臣无能!”
“罢了,你们都退下吧,让外殿中的大臣们也回去吧,只留下几个御医即可。”温玉娇站起来,朝崔道然和司空敏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跟着,便独自向内殿中走去。
崔道然和司空敏听她的吩咐,让跪在外殿中的官员们都散了,各自回府。
司空敏又站在大殿门口,远远瞥了一眼睡榻上的陆晏和跪在地上的几个孩子,觉得心头一酸,再也没有进去的勇气,就失魂落魄地回宇泰殿去了。
看见陆晏病入膏肓,她现在只后悔前几日竟然还任性地要他收下自己,白白浪费他和皇后娘娘最后相处的时间。
~~
温玉娇掀开睡榻上的帷幔,在陆晏身边坐下,伸手轻抚他的鬓发。
陆晏虽然重病,可容颜未变,鬓发梳得整整齐齐,这张脸与他们最初相逢的时候也并无什么区别,依旧是眉目深邃,俊美无俦,只是脸色苍白,唇上也无血色。
不知不觉,几滴豆大的眼泪滴在陆晏脸上,温玉娇连忙伸手去擦,却被那昏睡的男子抓住了手。
“咳咳……”陆晏苏醒过来,待看清了她的脸,勉强挤出一个笑道,“别哭,让孩子们看见了笑话。”
“陛下,”温玉娇擦干眼泪,忍住哭道,“陛下醒了,臣妾去让人传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