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子不再追问,霜儿赶紧领着司怀义父子一溜烟退了出去,撒腿就往文山居跑。
屋内安静了许久,陆晏甚至连奏折也忘了翻,就盯着一页纸看了半晌。
灯火映着玄衣男子棱角分明的侧颜,干净、俊美又有些颓然,眸中光线变幻,一会儿杀气腾腾,一会儿又胆怯委屈。
成书见太子神情古怪有些担心,便上前问道:“殿下可要去文山居看看小王爷?算着路程,小王爷的轿辇应该快到了。”
去看看孩子们,太子的心情应该会好些。
“文山居……太子妃去了吗?”陆晏抬头看了一眼游廊上的灯笼。
大红的灯笼让他想起大婚的那晚,那夜她的笑容也不像假的,应该是发自真心,还是说……她心里一直有人,对自己只是强颜欢笑?
“这……属下不知。”成书心想,瑶琴台距离文山居就是几步远的距离,您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文山居那边很快有欢声笑语传来。
依照司怀义的吩咐,文山居门口准备了个小火盆给两个大病初愈的孩子跳,结果陆连理和梅儿一跳就开心了,像两只兔子似的来回跳个没完。
孩子的嬉笑声让宁静的夜色也变得热闹起来。
陆连理恢复的不错,他病了一场,觉得错过许多好玩的东西,因此身体一恢复就又开始疯玩了。
陆晏听着那嬉笑声,心里有些痒痒的,遂朝成书招了招手道:“走,去文山居!”
“是!”成书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太子和太子妃这一次闹别扭不同往日,经过馨德宫那一次,两人已经几天都没好好说话了,不仅如此,两人就连见面都很尴尬,谁也不想理谁的样子,甚至还会故意避开见面。
就像前天夜里,太子妃见太子留在天宝寺,她就回了秀安阁,直到早上太子离开天宝寺,她才去天宝寺看望小王爷。
偏偏馨德宫那件事暂时不能让太子妃知道,若是太子妃问起来,太子殿下还没法解释。
成书光是想想,都为太子觉得发愁。
陆晏到文山居的时候,司怀义和冯御医已经离开了,两个孩子刚用过晚膳,正在净室中沐浴,准备歇下。
温玉娇坐在窗前的软榻上,边用茶边和王嬷嬷说话。
“太子殿下!”两人看见陆晏进来,站起来行礼。
“两个孩子呢?”陆晏看见温玉娇,收起黑沉的脸色。
成书松了口气,方才见太子黑着脸,还以为他一进来就要兴师问罪,不曾想太子竟是轻轻坐在软榻上,提也没提常忠的事,更没有发火。
“正在净室中沐浴呢,”温玉娇也摆出一个淡淡笑容,仍旧是若无其事的样子,“王爷来的正好,妾身等他们歇下就打算回去了。”
“你们方才在说什么?怎么本王进来就不说了?”陆晏瞥了一眼旁边的王嬷嬷。
王嬷嬷看了看温玉娇,见后者点头,便说道:“回太子殿下,没什么事,太子妃在问何时接小王爷和小郡主进京的事。”
陆晏这才想起来,现下天气暖和了起来,该接陆平和陆帘月进京了:“哦?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大概……就这个月吧,威州那边邱嬷嬷已经在准备了,只是没有信得过的侍卫,我让她们再等两日,等聂真回威州再护送她们过来。”温玉娇将桌案上一封信推到陆晏面前。
信是前两日邱嬷嬷托人送来的,温玉娇当时在忙着别的事,今天才拿出来吩咐王嬷嬷去准备。
信中说两个小家伙都长势喜人,两个孩子都已经会走路了,经常你追我跑在院子里跑得飞快,就连邱嬷嬷都有些追不上,王府里几个姬妾闲着没事,便也帮着她带孩子。
数月前老皇帝的封赏到了威州,正好又恰逢两个孩子一周岁的生辰,邱嬷嬷让王府里的姬妾们给两个小家伙办了个生辰宴,好好热闹了一番。
如今陆帘月和陆平已经成了威州昭王府的团宠,一说到要送他们进京,府里的姬妾们还都有些舍不得。
“既然是父皇的意思,就耽搁不得,早来晚来都是要来,不如早点送他们进京吧。”陆晏读了信,心中郁结的情绪瞬间平复不少。
他还未见过两个小家伙,一想起东宫马上就要再多两个孩子,到时候他和温玉娇的关系也能拉近一些,陆晏就有些雀跃,等不及要见两个孩子。
“是,那妾身就让聂真去安排,王嬷嬷带着绿珠跟聂真回威州,接陆平和陆帘月进京。”温玉娇说罢,又朝王嬷嬷吩咐了几句,就让她退下了。
陆连理和梅儿沐浴完出来,还精神抖擞不想睡觉。
方嬷嬷又命小丫头们准备了宵夜,说是两个孩子这几天没怎么吃,多补一补,温玉娇看两个孩子吃得高兴,也没这么快歇息,便说要先回秀安阁去。
“急什么?”陆晏怀里抱着陆连理,喂他吃点心,“稍后咱们一块儿回主院去。”
“不了,妾身还有些事情要交代绿珠和王嬷嬷,就先回了。”温玉娇摸了摸陆连理和梅儿的头,向两个孩子道了别。
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处,陆晏觉得心里闷闷的。
梅儿放下手里的肉包子,小眉毛一皱:“阿娘肯定是生气了!”
她最了解阿娘的表情,即便是阿娘什么也不说,她也能嗅到空气里有种火药味。
陆连理两颊鼓鼓的,嘴里包着糖糕嘟囔道:“我今天可没……没惹母妃。”
梅儿瞥了一眼抱着陆连理的男人,目光里带着十足的怀疑。
“咳咳!”陆晏手握半拳,干咳了两声,淡定说道,“看我干什么?也不是我!”
梅儿低头看着碗里的粥:“那阿娘为何生气?”
方嬷嬷和霜儿也是一头雾水,葫芦虽然和霜儿偶尔提起了几句,可毕竟是没透露馨德宫里的事情。
“好像是自从那天……太子妃娘娘从馨德宫淋了雨回来,晚上小王爷和梅儿又生病,娘娘就不高兴了。”方嬷嬷挠着头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