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子妃处好了,这方面也多有裨益。
一下午的时间,内阁就受到了不少参奏闻家的奏折。
往常这些奏折全部是由内阁先过一遍,然后再交给太子,再由太子看一遍之后,列出一个章程来给皇上。
这样一来,皇上就可省去了大半天的时间看奏折。
“太子殿下,这么多的奏折该如何处置啊?”
端木明问道。
端木明如今是工部尚书,内阁就是六部的大臣,还有丞相组成的。
今日恰好是端木明来向卫肃汇报情况。
这些都是王爷侯爷什么的奏折十分的重要,他们也不敢轻易的没了他们的奏折。
所以全部都端来给太子,让太子殿下来处置了。
卫肃只是淡淡一扫便明白过来,这些人家的夫人今日都去了公主府为小世子洗三,想必是福安那边先出手了,这样一来,到省去了他不少的功夫。
在国子监下再设书院的事情,他还没来得及和父皇说呢。
如此,这些奏折正是提起此事的敲门砖。
“端木大人,就劳烦你和本宫一起去见父皇,将此事告知父皇吧。”
端木明想福安公主是太子殿下放在心上的妹妹,这些话若是由太子殿下说怕是皇上那边难免会有所猜疑。
不如就由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来说。
两个人很快便来到了御书房。
“太子和端木大人怎么一起过来了,是不是朝中出了什么事儿?莫非是北狄那边有军情?”
“父皇北狄一切安好,并未产生太大的波澜,只是这件事是牵扯到福安公主,儿臣觉得还是由端木大人来说比较好。”
听完不是北狄出事,皇上松了一口气。
只是事关福安?
对了,福安前两日生产了,他还怕了德胜送去了贺礼。
只是这次还没过几日,福安难不成又出事儿了?
端木明承上了奏折。
“皇上,这些都是各位世家的王爷,请奏参奏闻家的奏折,事关世家,而且人数众多,内阁也不敢轻易做决定,只得让皇上来做主了。”
皇上看了两眼,这上面有庄亲王,有慧亲王,有怡亲王,还有其他几位上了年岁的王爷以及几个侯爷,这些人怎么一起来上奏了?
发生了什么大事儿,这些人竟然这般整齐的。
平日里,即便是在朝堂上,这些人也极少能够说得到一起,如今倒是意见一致。
皇上也难免重视了起来,打开了奏折,随意的翻看了一番,先翻看的是庄亲王的,只是看完了之后,脸色也是铁青。
“好一个闻家,好一个闻大夫人,竟然敢这般的伤害福安公主,太后过世没多久,这闻大夫人竟这般的猖狂,闻家那边竟然将闻大夫人给放了出来,莫非他们忘记之前闻大夫人是如何刁难福安,又如何气坏了太后的?朕看这闻家着实该死。”
卫肃横移了半步,眼底闪过一道青色的光芒。
“父皇,这闻家骤然可恨,不过闻家是天下读书人的向往之地,若是因为福安这件事而牵动了福闻家,怕是天下间的读书人都不会善罢甘休的。”
“太子,你什么时候这般的怕事了,闻家虽然是读书本地,可是与皇室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这件事闻家一而在再而三的挑衅,太后已经不在了,朕断然不会让福安受这等委屈。”
不管皇上是真出于真心的疼爱,还是出于面子,有这句话,卫肃都可以断定闻家的好日子怕是已经到头了。
“父皇,儿臣这里有一道奏折,是关于新建书院的事情。”
皇上接过来看了两眼,是关于在国子监下设立,国子书院的事情。
太子竟然有本事请到几位大家前来传道受业。
皇上随意看了两眼,觉得这件事可行,尤其是这上面还请了几个读书的大家,有他们来教书,比闻家书院也查不了多少。
往常闻家不就是仗着有闻加书院才会这般肆无忌惮吗?
只要朝廷新建一个学院取代闻家书院,那闻家书院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到时候收拾起他们来也顺理成章,早就看那闻家的人不顺眼了。
“这件事儿就按你说的办,尽快将书院办好,另外福安那边你也要派人好好的安抚保护着,闻家人不懂事儿,朕自会下旨呵斥,闻大夫人意图谋害福安公主的孩子,断断不能留她。”
虽然不能留,可是也不能就这样将人给杀了,铲除了。
毕竟这闻大夫人是福安公主的婆婆,就这般做事,让福安以后如何在闻家抬得起头来。
更遑论还有驸马呢。
不看僧面看佛面,驸马总也要顾及到才是,要不然福安公主如何和驸马相处?
卫肃看出了皇上的为难,便出声建议道。
“父皇,闻家子弟这般的擅长读书写字,而且处处都以读书人自居,不如就让闻家的子弟全部都去敏州,教化万民。”
“敏州?”
皇上想起来了,敏州那个地界特殊,原本是一个叫做敏达克族的人占领,后来被大萧朝收服了,不过敏州那个地方风俗习惯和大萧朝不同。
那个地方民族团结且民风彪悍,朝廷几次意图教化都没有成功,而且去的官员,许多也都是死的死,伤的伤。至此以后,朝廷的那些读书人便十有八九不愿意去那个地方了。
如果让闻家的人去那里的话,一来算是惩戒,二来也算是给福安一个交代,这三来自然可以分化闻家的这些读书人。
他们不是仗着会读书,那就让他们好好的发挥用武之地。
“既如此,那就按照你说的办。”
“是,不过儿臣想着,闻家子弟都是读书人,敏州那边情况又特殊,还是需要一个武将前去坐镇的。”
这倒也是,闻家的这些人总不好让那些人给伤害了。
有个武将作战也能够杀一杀他们的威风,而且如果他们不听教化,也没有必要再留着他们,朝廷本来就不养闲人。
只是如今北狄那边战况不明,迟迟未起战乱,朝廷的武将也不多了,该派谁前去呢?
“太子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