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越是这样,她就越发不能为闻家求情了。
闻大老爷十分失望的离开公主府,但是却没有回到闻宅,而是去拜访了几个朝廷命官,他们都是出自闻家学院的,平日里也有些交情,如今遇到了这种事情,自然也就用到了他们。
只是可惜闻大老爷遇到了闭门羹,那些往日里和闻家书院关系非浅的官员,也都和他抛开了关系。
有的还找一些理由来搪塞他,有的甚至是连理由都不找,直接让人将他赶走,这般的无情,这般的翻脸不认人,也让闻大老爷感觉到了什么叫做世态炎凉。
如今闻家落寞了,往日里那些巴不得前来沾关系的,便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深夜,整个太子府都静悄悄的。
卫肃好不容易陪着叶清婉入睡之后便一个人离开了,这也是这段时间他的习惯,每每都要将叶清婉哄着入睡之后,他才会去书房处理正事。
“闻大老爷已经去过公主府了。”
李皓立在一旁回答:“殿下,闻大老爷进京的目的昭然若揭,无非就是为了求情,听说他还打了闻书皓,福安公主气急了,如果不是身边的人拦着,怕是去和闻大老爷动手了。”
“福安自从生了这孩子之后,脾气倒是越来越暴躁了,平日里还温顺一些,可是本宫看她真是越发没有样子了。”
卫肃嘴上虽然带着责怪之色,可是声音却不见责怪,好像是在开一个玩笑一样。
不管怎么说,这闻大老爷也是福安的公公,再怎么样也不能太过火。
这老子打儿子是天经地义的,况且这件事儿轮得到她一个公主出手吗?
卫肃忍住想,是不是生了孩子的女人性情都会大变。
万一将来叶清婉也变了一个样子,那他该怎么办?
“殿下,如今这闻大老爷正在四处求关系,想要他们帮闻家说话呢,不过走到哪里都遇到闭门羹,现在所有人都对闻家避之如蛇蝎呢。”
“不过想想也是,国子学院已经建立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上和您这一次的决心,那闻家书院早晚都会被取代。”
卫肃喝了一口茶:“哪有那么容易,这闻家书院已经历经百年了,在各处都有人,即便是遇到一些闭门羹,我想应该还是会有人愿意为他说话。”
“不过自从父皇收了那万民伞之后,便越发坚定的要建立国子学院,任何人的话都改变不了父皇的决心的,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
李皓在一旁突然间恍然大悟,他就说,之前殿下为何好端端的怂恿那些学子制作万民伞给皇上。
原来殿下是早就知道这闻家的人会不甘心,进京来求情,也怕皇上会动摇,所以才会利用这万民伞来勾住皇上的魂儿,让皇上不得不答应,不得不护着国子学院。
殿下还真的是高瞻远瞩啊。
“殿下闻家的人这般的折腾,无非就是想要拖延前去敏州,属下得知闻家有人想要将闻家的孩子送出去了,背地里想要找书童代替,闻家还真的是胆大包天,朝廷派下的旨意,到时候自然会核查身份,他们这般的偷天换日以为没人知道。”
卫肃冷笑不语。
闻家可不就是胆大包天吗?
如果不是胆大包天,也不会触动到皇权,一个小小的夫人都敢设计公主,事后还理直气壮的,闻家那边的人也丝毫不畏惧朝廷,反而相互袒护。
一个小小的平民百姓修建了一个学院,就想要因此来威胁朝廷命官,简直是妄想。
这些年为了将自己家中的子弟送入闻家学院,朝廷那些官员可是背地里不得不为闻家,做了不少事情,银子也花了不少。
早就已经天怒人怨了,过去没有任何一家书院能够和闻家书院相抗衡,所以那些出了钱办了事儿的人就只能认命。
但是现在不同以往了。
国子学院只要一建立,必定会取代闻家学院,这个时候,那些人不落井下石就已经不错了,偏偏这闻家人还不知检点,若是他们好好的去敏州那边教书,日后自会有机会让他们回来。
毕竟是有那么多的学子在呢,看在他们的份上,也不会太过于为难他们,偏偏他们自己愚蠢。
以为换了人不知道。
“将这件事儿告诉齐王和献王。”
“殿下是打算让他们二人做这替死鬼?”
“本宫在这件事上做的已经够多的了,如果再添柴的话怕是父皇不愿意看到,再者说,他们两个人最近活跃的紧,不也是为了国子学院殚精竭虑吗,到时候反正要开三家国子学院,就给他们一个机会。”
学子有上万人不可能全都在国子学院一处读书,总有分一些人去给齐王和献王建立的学院,这两个人也是费劲了心思想要讨好父皇,所以用的东西倒是没有偷工减料,反而监察十分严格。
既然这样,不如给他们一个出头的机会,反正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他们自己了。
他有没有挑拨离间,更没有怂恿他们上去,一切不过是每个人的选择吧。
果然,齐王和献王听说这件事之后,便立刻让人去调查搜集证据了。
没过多久就上了奏折,众位朝臣也没有想到,闻家背地里竟然做出这般大的举动,这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吗?
原本不是什么大事,如今被他们这么一弄,皇上十分的生气,下旨申斥了那些人,并且让审查的人严加审查。
之前想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也全都给否了,只是让这闻家子弟轻装简行,务必在敏州那个地方好好教书,一旦着教出来的百姓依旧冥顽不灵,那最后要罚的也有闻家一份。
闻大老爷已经找了几个肯愿意为闻家说话的人发生,可是这求情的奏折还送上去,转眼间人家又出事儿了。
那些原本要求情的人也都调转枪头开始攻击闻家。
短短几日的时间,闻家已经彻底从文坛的最高处跌落下来。
别说是那些朝廷命官看出皇上的心思落井下石,就连民间的那些学子们,也都纷纷指责闻家书院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