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大学的学生来的更多了。
“怎么这么多我们学校的人?”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杜南星所在实验室的同学李东升。
一起来的还有高子昂、马永奇、田横三人,他们也都算是杨松的老熟人。
“就是他们四个,去了饭店吃饭,结果厨师看他们身体不好,直接不接待,给钱都不行!”
“哦,传说中被饭店拒绝接待的那群人。”
他们四个火了。
“有点尴尬啊。”马永奇面皮最薄。
“只要你够淡定,尴尬的人就一定不是你。”高子昂完全没在怕。
李东升则稳如老狗:“我们可是吃过杨厨小灶的人,你问问在场的这些人才吃过杨厨做得几道菜?”
“对,咱们吃过一整桌。”田横很骄傲。
“就是杨厨今天这么一大铁锅的菜,到底出不出售?”
“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如果杨厨不出售,在场的人不会答应,他们可能就直接下筷子了。”
随便看看,现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个个伸长了脖子等着吃。
杨松已经开始贴玉米饼子,空气里的香味更加丰富。
熟悉情况的人甚至自己带了筷子。
不熟悉情况的人努力的吸着鼻子:“咋这么香?怎么这么香?到底是什么这么香?我能吃一口不?”
“是杨厨在做菜,做好了可能会出售,也有可能不卖,得看情况。”
“为什么不卖?那个杨厨不是厨子?他不需要赚钱养家?我们大家不都是平平无奇又可可爱爱的社畜?”
“我们可能是,杨厨绝对不是,他不差钱,他只追求厨艺的进步,今天这锅菜,只要杨厨不满意,他就不卖,他不卖,我们就吃不到!”
“就是如果菜做坏了,就不拿出来卖了,这大厨师心挺正,挺好的,这没错。”
“问题是大厨师做好做坏的标准和我们不一样,你不知道吧,上次他做拔丝地瓜,那丝都……”
“这么牛掰?”
“对,一个不差钱的厨师,对食客的伤害太深刻!”
食客们现在只有两种情绪,那就是想吃和恐惧,恐惧主要是害怕杨松把菜做好了,忽然再来一句:“今天的菜做得不好,我不满意,就不卖了!”
食客们分分钟钟能够哭给他看。
杨松最终没有令人失望:“一锅出,大杂烩,需要大家和作着吃,不单独出售给个人,至少两人一份,每人九十九块。”
不懂行的人还没吃就先吐槽:
“这男的疯了吧,就一锅大杂烩,居然要每人九十九块!不吃了不吃了,让他抢钱去吧!”
很快,他的声音就被淹没了。
“居然只卖九十九块,比胡辣汤还便宜!”
“杨厨今天是怎么了?怎么把菜价标的如此便宜?”
“不过怎么还要人一起吃?”
“这是不给单身狗活着的机会啊。”
“行了,别挑三拣四,松哥没有把菜摁下来不出售就已经不错了!”
“哥们儿,咱们两个组一局?”
“行啊。”
“姐妹一起啊!”
“没问题!”
杨松开始给人装盘,切实的贯彻了什么叫做一锅出,出大份。
可以说,在杨松做了厨师之后,饭菜分量给的最为巨大的就是这个一锅出。
每个人看到属于自己和同伴的那盘子菜,都忍不住惊叹。
“够吃了够吃了,这次绝对够吃了!”
一大堆看起来似乎不应该出现在一起的食材,似乎应该是黑暗料理,但是有杨松厨艺加持,绝对不可能不好吃。
“我草草,从来没想到原来鸡杂和猪排骨还有酸菜一起吃是这个味道,好吃!”
“老豆腐还有豆皮腐竹炖在一起,味道居然各有千秋,尤其是这腐竹居然外焦里嫩,吸收了汤汁儿,又咸又好吃!”
“老豆角的滋味更好,比肉都好吃!”
“挚爱鸡胗鸡爪鸡翅鸡心鸡肝!”
“居然还放了猪蹄,大家仔细尝尝这个猪蹄还有腐乳的味道,真是太美妙了!”
“一口菜,一口肉,一口玉米面饼子,活着真好!”
……
高铁柱夫妻也觉得人生美好,他们夫妻两个属于杨松的帮工,可以免费吃吃喝喝,还能再来一份,完全不担心不够吃。
高贵和杨松一起吃。
“叔叔,你真是一个伟大的厨子!”
杨松被逗笑了:“怎么说?”
“做菜好吃,美好的食物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力量,甚至还能鼓励人积极面对生活,就像我,吃了你做的菜,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再写两套卷子,背三篇课文,完全不在话下。”
“真的?”
“必须真的,只要你明天再给我做一次这个,我补习班都能多上一个!”
为了多吃一顿,高贵小同学也是献出了洪荒之力。
杨松却道:“补习班就不用了,你把自己作业写完,没事预习预习功课就行,上什么补习班?小学生没必要那么内卷!”
从来没上过补习班的杨松,根本不懂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要被送去补习班。
是学校的老师不尽职?
作业留的不够多?
需要背诵默写的东西不够多?
……
想要累死小学生?
“快乐学习很重要,补习班什么的不用上,你叔叔我当年就没有上补习班,照样考上了大学,我们班那些上了补习班的有一大半都没我考得好,事实证明不上补习班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懂了吗?”
“懂,我也不喜欢上补习班,特别无聊!”
“男人不能做无聊的事,要做就做酷炫霸道拽。”
“好!”
高铁柱夫妻也真是心大,一点不担心杨松会把他们家孩子带歪了。
又过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杨松基本上把沈阳街面的好吃的都吃了个遍。
前前后后算下来,他在沈阳也吃了快两个月了。
能有如此惊人的成绩,全靠加班。
杨松是早上出去吃,中午吃去吃,晚上接着出去吃,有时候一吃吃一天,没有双休,连单休都没有。
为了在这场厨艺修炼里脱颖而出,他可谓是勤奋至极。
饶是如此,杨松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吃遍了沈阳。
在华夏的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人都不要轻易的说这个城市我已经吃遍了。
真的,当先风大闪了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