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外公?”
“这是高家的全部家当,现在就交到你手上了。”
啥?
还真是高家的家产?
李秀兰和叶佳荣都惊呆了。
“六外公,我是来看您的,不是……”
搞得她像是特意为了家产而来的。
“我拿到这份家业的时候起就在这儿等啊等,足足等了二十多年。”老人长长的叹息一声:“我甚至以为再也不会有人记得这个高家大院。”
“这个大院解放后分给了他们。”
老人轻声说起,脸上淡淡的神情:“我一直在外面也不知道。后来我回来了,再后来……总之,政府问我有什么要求,我什么要求都没有就想收回高家的祖宅。”
所以,这个高家大院实际上所有权还是高家的。
叶佳荣觉得很惊讶,分给别人的房子还能要回去,说明了一点:老人在外面一定是有很大功劳的人,所以才能得到重视。
但是,他轻描淡写多的也没有提起。
“大院里的这些人家都作了安排,在其他地方都给分了房,但这些年还是住在这里的。”
一是因为他心善没有让他们搬。
二来,还是因为他们有些贪念在心里面。
“高家大院回到我手中的事儿只有大院的这几户人家才知道,其他的人都不清楚,高家旁支亲戚也不知道。”
所以,这些人以为,他一个孤寡老头儿死了后这些东西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占有,老人心知肚明也没有点破。
“想不到啊想不到我还是有等到高家子孙来的这一天。”
老人说到这儿泪流满面。
李秀兰也哽咽不止。
其中的酸楚叶佳荣倒是能理解。
传说中的地主家啊,那是什么样的家底家业,最后却落到只余下一个孤寡老人了。
“我没去找你们。”
虽然知道大哥三哥都有女儿外嫁,但是老人并没有去寻找。
他是一个怕麻烦的人,同时觉得去找回来继承家产让人觉得有些心寒。
“一切都随缘。”
“六外公,这些我不能要。”
李秀兰是个老实的人,这从天而降的家产吓了她一大跳。
“拿着吧,我年纪也大了,说不得哪一天就闭眼了,对了,我给你写几个字。”
说着老人就提笔写的是遗嘱,言明高家大院由李秀兰继承。
李秀兰都是蒙的。
她怎么觉得自己今天来不是看老人,而是带着目的似的。
她真的不贪心啊。
“那天看着这个丫头眼熟,那天晚上我就梦见了你。”老人笑道:“第二天我还在想当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还真不知道有再见面的时候。”
“六外公。”李秀兰的眼泪流个不停。
“秀兰啊。”老人看着她淡淡一笑:“赶紧的擦干眼泪,小时候都没见你怎么哭。”
笑眯眯的一个小姑娘,每天往他房里跑给他研磨,还教过她写字。
“还记得不?”
李秀兰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自己的字是写不好了。
“不过,六外公,我家小五爱写字。”
“当真?”
“嗯,小五还说要来请教您呢。”
“带来,赶紧的带来我看看。”
“祖祖,我们家住在三合县,小五在村小上小学得星期天放假才有空来。”
原说让小五放暑假来,现在看来周末完全可以跑一趟。
“好,星期天带来,我看看这孩子的字写得怎么样。”
老人是惜才的。
“六外公,我给您带了腊肉,我给您煮晚饭。”
李秀兰看着天色晚了提出给老人煮饭。
“好。”老人道:“在后院有个小厨房。看,我还没给你们倒水呢。”
“六外公,我们自己来。”李秀兰就抹泪,老人一个人生活平日里哪怕喝口水也得自己动手了。
“娘,您陪着祖祖聊聊天,我去煮饭吧。”
叶佳荣必须做一个懂事的人了。
“去吧。”李秀兰很欣慰:“六外公,大妹是大厨,还去乡下做席。”
“好,好,好,是个能干的。”
老人早从叶佳荣求字时就知道这个姑娘是个聪明的。
“来,说说你的家人。”
李秀兰将小七小八摁在小板凳上坐着然后从自己亲娘早早离逝,再到从李家寨子嫁到大田坝一一说起。
说了叶泉水是个老实本分的小农民,也说了女儿女婿挣钱起新房子;还说几个孩子都乖巧懂事……
叶佳荣在后院的小厨房里看到一个小灶台,只有一口锅,好在灶房里很整洁。
看得出来老人的生活习惯保持得很好。
但是,当叶佳荣打开小木碗柜看见一大盆子硬硬的冷馒头时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
她突然间明白灶房为什么会这么干净了。
一定是是常年不做饭菜靠吃馒头维持生计。
他不应该是没钱,而是不会。
以前地主家的儿子那就是少爷,怎么可能会厨房里的活儿。
就算进了社会经历了一些摔摔打打,凭他满身的书卷子气也看得出来对烹饪这个领域是完全陌生的。
以他的骄傲断不会去向人求助。
果然,叶佳荣找到米坛子时,米已经生了虫子了。
这才叫叶佳荣为难了,那是真正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好在她看见小桌上有一个提篼里有几个鸡蛋,还有一个大萝卜,一个大白菜。
晚上老人估计也不会多思饮食,那就煮一个煎蛋白菜汤。
将腊肉煮了切得薄薄的,肥瘦相间看起来就很有食欲,然后再切了四指宽凉拌了萝卜丝,最难的是厨房里也没有调料。
叶佳荣想要翻点大蒜老姜什么的,没想到在石对窝的旁边看见了几个长出蒜苗的大蒜头。
“这就愉快了。“
叶佳荣笑了,这是意外惊喜啊。
凉拌白萝卜丝里洒上细细的蒜苗味道完全不一样。
最后还是给他蒸了一个馒头,这是主食。
“祖祖,可以吃饭了。”
叶佳荣将几个碗端出来的时候老人愣了一下。
“这么少怎么够吃?”
“祖祖,您先吃,我们回照相馆吃。”叶佳荣道:“明天接您到照相馆去,”
“我不去。”
叶佳荣从余大姐那里知道老人几乎都不出村子,每日里在大院房前屋后走走。
要买点什么都是她们帮忙捎回来的,颇有与世隔绝的感觉。
“祖祖明天那边开业,您一定要去捧个场。”叶佳荣突然想起她将老人的字幅留在了大田坝,贴门楣上的是小五写的,这事儿,还得向老人坦白交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