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新,我告诉你,你别做得太绝了,到时候你别后悔。”
这样的威胁这段时间黄维新已经听得麻木了。
手上有钱了,黄维新才敢来看父母。
但是当他听说父母在这儿返聘教幼儿园的时候,鼻子一酸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
“爸,妈,是我没用。”
明明都退休该安享晚年的人了,却还要坐在轮椅上教幼儿园。
“维新啊,我这一把年纪一个老残废都没说没用,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妄自菲薄了呢?”
这话黄老师可不爱听。
曾经的儿子是他们的骄傲,从小聪明勤奋学习一直是名列前茅,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
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都没有让他们操过心。
有这样的儿子,他们就很知足了。
当老师的他们深深的知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
在学习这事儿上,有些人是很有天赋,有些人却是穷其一身也只能达到这样一个天花板的高度。
儿子没有虚渡光阴没有浪费人生,也算是教育成功。
怎么也没想到,这一件事却让儿子怀疑自己的自信和能力。
“可是我……”
“好了,维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你要养家糊口不容易,我们不怪你。”
正因为父母的开明大义,才更让他无地自容。
养儿防老,这些年来自己深受父母的照顾,可当父母有事时他在哪里?父母不便是,他又在哪里?父母需要经济支持时,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回避。
是了,钱。
黄维新拿了六百块钱出来双手递给老母亲。
“妈,给您和我爸的零用钱。”
“维新……?”
儿子给钱,苏老师应该高兴才是,但是看着这钱的数目她就觉得不对。
一个月工资只有三百多还要养家养孩子,一出手就是六百,嘴巴封起来都不够。
“妈,您放心吧,我挣的,没有干违法的事儿。”
黄维新酸涩不已:“妈,这还是我结婚之后第一次孝敬您和我爸,您收下吧。”
“维新,我和你爸不缺钱用。”
以前是真,现在是不想给儿子增加负担:“你看,我们不是返聘幼儿园了吗,一个月也有一百多工资,加起来就是三百块了。”
还别说,账不可细算,这笔收入够老头子每个月的复查和药费了。
儿子说没有违 法,苏老师清楚的知道儿子的本事,没违 法那肯定是违规了。
“妈,您不缺是您和我爸的本事;这钱是当儿子的应该孝敬您的。”
父母不要自己的钱,黄维新更心酸和内疚。
不是父母不缺,而是父母体恤自己的不容易,更是显出自己的无能没本事。
想着这一个月的疲惫劳累再想着胡雨对这一切不闻不问,甚至每天晚上回去连一顿可口的饭菜都没有的,内心更是心酸。
在这个世上,爱自己最多的永远只有生自己的人。
作为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他更应该努力去拼搏去奋斗,为生自己和自己生的人遮风挡雨。
想到这一切,黄维新心里更是坚定了要好好教好文杰,这份家教不能丢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家教而是一份事关他存亡和尊严的事儿了。
“维新……”
看着儿子消瘦和疲惫的样子,苏老师心疼不已。
都是自己两口子拖累了他,原本可以好好过他的小日子的。
哎……
苏老师到底是收下了这钱,不是真的需要,是因为她知道这是一个儿子对他们的爱。
“维新,不管怎么样,妈还是希望你注意身体多休息,休息好了第二天上课才有精力,教孩子也是要负责任的,学生出来以后慢慢会懂事了,会知道当年哪一个老师最好,咱们做人做事儿都要对得起良心。”
有些话她不点明,让儿子自己去想。
“妈,我知道,我一直在努力,这次期末考试我带的两个班的化学升到了第二名。”
不得不说,这次的成绩也让黄维新很高兴。
“学校给了我安排福利房的资格了,可能元旦节就有机会拿到手上。”
“那就好那就好。”
拍了拍儿子的手:“胡雨和婷婷还是那么忙吗?”
“嗯,她给婷婷报了钢琴舞蹈英语书法围棋课,周一到周五都在培训,周六周天补语文数学……”
“这孩子可真累。”
苏老师一听就心疼上了。
当老师的人,其实多多少少还是看得出一些问题。
孙女婷婷并不是那种天资特别好的孩子,成绩一直是中上水平,这让胡雨特别的焦虑。
而且胡雨不知道受了什么影响,执意要让女儿琴棋书画全面发展。
这似乎也是好事儿,毕竟没有谁不喜欢一个样样都拿得出手的孩子。
可是,要看情况啊,婷婷就给自己说过,钢琴和舞蹈围棋让她觉得很累,特别不想去学,可是妈妈要她学,所以就只好去。
当学习只为了妈妈而学,是妈妈要让她学的时候,还有什么动力?这样的学习有何意义,最后又能学到什么东西。
还有一点,高昂的培训费也让黄维新一个人挣钱显得特别的吃力。
以前她不给钱,是对不支持这种培养孩子的方式的无声反对。
现在的她就算想给钱也有心无力了。
反而是儿子……黄维新决定了,到时候将钱给儿子塞回去。
母女俩就在拉着家常说着各自的近况。
“我们在大妹这里很好,你不用担心我们。”
“嗯,妈,我看得出来,您精神状态不错,脸色也比上前看到的时候好很多。”
“是啊,在这里空气好,大妹家伙食也好,不仅大妹杨智会做饭菜,你婶子也烧得一手好菜,孩子们吃了都嫌弃家里奶奶妈妈煮的呢。”
“呵呵,妈,教幼儿园累吧?”
“不累不累,这些孩子乖得很。”
有时候苏老师觉得这小孩子比大孩子还好教呢。
“孩子小都是一片白纸,有些孩子资质不错,可见以前确实是输在后天的培养上。”
“贫家出骄子,这些经历过生活苦难的孩子相对来说更懂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