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新年,憧憬未来,他们怎能不壮志豪情在我胸!
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吃过早饭,收拾行李、退房、结账、出发。
今天天气晴朗,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外面的温度很低,寒气袭人,大街上的行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有的还戴上了棉帽。
马路上的积雪被来往的车辆压得很硬,没有化,自行车和摩托车走在上面,如履薄冰,不时有人滑倒。张伟慢慢地把车开出城,驶上一条宽阔的一级公路。
“顺着这条公路一直往北,就可以到达瑶北市,距离大约300公里。”张伟边开车边说。
“这公路修得质量这么好,很宽啊!”陈瑶说。
“这是一条省道,叫东红公路,也就属于中等,比这好的多的是。”
“真的?”陈瑶问张伟。
张伟边开车边指着马路:“嗯。”
陈瑶点点头:“呵呵……你对你的家乡很了解啊。”
“那是。”
“这瑶南市有没有什么特色的东西?”
“这个我倒不是很了解,不过,和我们这行业相关的倒是知道几个,一会路上我们都要经过,我给你简单介绍。”
“旅游行业?”
“是的,这年头到处都在发展旅游业。”
“你看这里。”张伟指指路边的一广告牌:“法官警示基地,这广告牌1年前就立起来了,一直在这里。知道这是干嘛的吗?”
“当然知道,警示法官的嘛,顾名思义,谁不知道?应该是一个培训学校吧?”
“你看那里。”张伟指指牌子后面1公里处白雪覆盖的一村庄:“那就是警示基地。”
“看不出有什么特色啊?”陈瑶问。
“这里面有学问,知道元朝的名剧,关汉卿的《窦娥冤》吗?”
“知道!”
“故事的原型据说就发生在那个村,瑶南市及时挖掘了这个历史典故,大做文章,建立法官警示基地,意在让全国的法官来这里接受现场教育,不要发生冤假错案。”
“哦,那都是怎么警示的?”
“我去年上半年来看过,很简单,在那村里,整了一间屋子,说是窦娥故居,里面弄上窦娥冤的典故和图板,弄个解说员,就成了,省钱省力省时。”
“啊,这么弄就可以了?”陈瑶大吃一惊。
“是啊,要的是宣传的轰动效果,不在于实际效果,只要做了,政绩就出来了,至于有没有人来看,那是其次。”
“佩服!哈哈……好一个法官警示基地。”陈瑶乐得哈哈大笑。
“看前面,”张伟又指指路边:“地质博物馆,这个是真家伙。”
陈瑶来了兴趣:“离马路远不远?看看。”
“不远,”张伟停下车,对陈瑶说:“跟我来。”
陈瑶跟着张伟往马路的右侧,沿着一条小张走了500米,在一处高坡前停下了。
“到了。”张伟停下脚步。
“到了?”陈瑶疑惑地看看四周空旷的雪野:“这不什么也没有吗?”
张伟一指地下:“这就是地质博物馆。”
陈瑶一屁股坐在雪地上,笑得站不起来:“张大厨,你太损了,净拿我取乐。”
张伟摆摆手:“可别这么说,我告诉你了,这是真家伙,来,你看着。”
张伟弯下腰,把地上的雪拨开:“看看。”
陈瑶过来一看:“咦?怎么都是红色的砂土啊,这么红啊,都发紫了。”
张伟站起来往前一指:“这一带,长5公里,宽500米,都是这种土,上面终年寸草不生。”
陈瑶来了兴趣:“说说,这是什么?是怎么回事?”
“这是地震时喷发出的地下岩溶。历史记载,在清朝初年,瑶南大地震,死伤无数,瑶南成了一座鬼城,唯一生存下来的县令也不堪灾难的刺激,自杀身亡,这就是那次地震喷发出的岩浆,几百年来一直无人理会,大家只知道这片地很奇怪,老百姓在上面开荒,撒下种子,第二年颗粒无收,上面寸草不活,都把这块地叫死地。
“后来,前几年,据说是美国鬼子的卫星发现了这块地,派出专家和政府有关科研单位来这里勘察,证实这是一块地质奇观,乃地下岩溶。于是乎,瑶南市的领导以敏锐的发展眼光,决定开发这块地,大做旅游文章,让死地变活,来生钱,于是就搞了这个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这名字好气派。”
“名字越大越吸引人,现在不都这样嘛!”
“那干脆叫宇宙地质博物馆,多好,到时候外星人都过来参观,哈哈……”陈瑶笑得前仰后合:“这博物馆怎么什么动静都没有啊,就这一块牌子?”
“应该是没钱搞吧,就先竖起牌子来,一是宣传,二是招商。要不,你来投资建博物馆?”
陈瑶摆摆手:“不敢,现在我还没发现多么大的商机,等发现了再说吧。”
他们回到车上,继续北行。
“大厨,这瑶南你怎么这么熟悉?”
“废话,我在瑶北做旅游这么多年,和瑶南是邻居,当然很熟悉了。”
“这瑶南市的旅游支点就是刚才那两个项目?”
“哪里,3大旅游项目,还有一个,前面不远就到。”
“哦,什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