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规划只能是规划,李安然并未给她过多思考时间。
摆在他面前的,还有更加重要的事。
比如蜀州今年的战后重建问题。
还有更加离谱的,高粱种植的问题。
庆祝活动并未让李安然有丝毫感到轻松。
这些事,他根本连个商量的人都没,只能自己琢磨。
他想,或许应该给自己找几个助手。
关于王府的佐贰官,也该确定人选。
庆祝后的第二天,李安然就向社会发布了招募书。
招募书吏、秘书处总秘及王府长史等职位。
书吏,秘书处这也就算了。
那是具体的事务官,俗称亲民官,需要跟民众接触。
长史却是个清贵的职务。
且,谁都知道,蜀州城的王府里,实际主政的是李安然。
河阳公主大部分时间都不怎么管事,仅仅出席重大活动而已。
比如那天的庆祝活动,河阳公主就代表整个王府参与其中。
长史的职责应该是负责顶层设计。
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
招募书发布后,很多人踊跃报名。
蜀州之地文化繁荣,读书人也多,是以颇有些文人。
只是,李安然接待过几个后,就有些受不了。
大多数都是夸夸其谈之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能提出顶层设计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所说的,除了老生常谈,就是异想天开。
他发了很大脾气,狠狠把负责招募的人,训斥一顿。
告诉他必须严加考核,不要什么人都往里面放。
他没那么多时间跟这些人瞎扯淡。
招募处,便更加严格要求。
应募长史,首先要做一套试卷。
题目随机,一个月考核一次,直到招募到为止。
通过考试后,他们才能继续参加面试。
面试则由李安然把关,题目也是由他出。
他把前世那套考公的题目搬过来。
虽然没有照搬,改得稍微适合这个时代,却依旧重点考核了逻辑思维能力。
出这套题把李安然差点累死,太难了。
很多题目,他自己其实都弄不清楚答案。
初次参加考试的众人,全都懵逼了。
他们已经习惯了四书五经那套逻辑,行事也是按照四书五经来的。
这么多年备考,全都学习的这一套知识。
李安然考的,却非常杂,数学、逻辑思维、政治学、地理学的诸多内容。
第一场考试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但绝大多数说起来这次考试,同一的感受是奇葩。
很多人抱怨这种考试,哪里能选择出真正的好官员?
难道,不应该是考察四书五经的内容。
顺带还要考核一下时政就完了么?
不过批改试卷时,李安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
这人名叫黄姣。
起初,他以为这是个女子,后来才闹明白,原来不是。
这位是蜀州城大地主黄立文的小儿子。
今年已经三十多岁,考进士不成。
从十五岁开始考,连考十年,都无法通过府试。
这倒也不是说不常见,但连考十年的人,真的非常少见。
也就黄家有这么大的财力,才能支撑他考这么多次。
蜀州传为奇谈。
李安然看他回答的问题,思路清晰,逻辑清楚。
即便八股文写得再差,也不至于连考十年考不中啊。
这不是开玩笑吗?
当他找到其中某一年黄姣的试卷时,才知道这个家伙为何会不中。
简单来说,就是思想跑偏。
他显然信奉的,是民贵君轻那套理论。
此年的题目,是水旱灾害。
这家伙一通论述,最后说需要皇帝勤政爱民,以民为贵。
这样的人,肯定背离了整个朝廷的主流思想。
此时朝廷主流思想,就是理学那套。
李安然说:“这人我要见见。”
几天后,李安然见到了黄姣。
他的长相跟名字一点都不相符。
人很瘦,袍子随风晃荡,带着八字胡儿。
跟民国的肺痨鬼差不多。
李安然先问他,对如今的蜀州怎么看。
他说唯有与民休息,广积粮草。
随后,南吞滇州,北并陕州。
以此为根基方能收复全国,颠覆政权。
他又问,民贵君轻怎么看。
黄姣明显变激动,他大声说,此乃天下之理。
君王治理天下,不以民为贵,早晚要完蛋。
李安然又问,要是没了皇帝怎么办?
他说皇帝没了就没了。
只要还有人,只要还有制度就无所谓。
李安然哈哈大笑:“明天你就来当值。”
“以后你就是王府长史。”
黄姣大喜,急忙拜谢。
黄姣第二天来当值时,李安然叫他一起出城。
首先要去查看附近灾民的耕种情况。
三月春耕虽晚了几日,但今年还能种植。
两个人几乎把附近的乡村走遍,情况只能说惨不忍睹。
庆王围兵蜀州城下近三个月,粮食不可能全部靠运输。
附近的百姓家中,几乎都没有存粮,全部被搜刮一空。
至于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
李安然对庆王更加痛恨!
四五天后,李安然不再继续行走,而是返回蜀州城。
他对黄姣说:“官府要插手此事,你觉得该怎么办?”
黄姣为难:“此事难办。救济不行,要是送良种,官府也受不了。”
“很多人,还可能把种子当粮食吃了。”
“嗯,所以不能送,只能借。”
黄姣惊讶,略微一想,又觉得这个办法合理。
其实,这就是青苗贷的办法,北宋时期曾经使用过。
只是,当时出现了大问题。
主要原因就,在于朝廷对于权责的划分,不够清晰。
当时放贷,是放在县衙。
这给了胥吏上下其手的空间。
许多人并不需要贷款,但胥吏逼迫贷良种。
随后,收回利息装进自己腰包。
这种事,肯定要专人负责,怎么可能让胥吏负责?
李安然的想法比较简单。
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个系统 独立出来。
为将来的银行做准备,单独再建一套系统。
只是眼下马上就要大规模春耕,所以速度上一定要快。
好在整个蜀州的控制地盘并不大,两府十八县之地。
理论上有二十个机构就行。
贷款时,需要出具地契作为抵押。
办公人员也不能使用胥吏,而是商人。
两人商议半天,把章程定下。
接着,就需要黄姣全力推进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