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虎就剩下一只胳膊,但仍旧雄心不减,和秦楚说道:“末将一定会为大人守护黟县,守护徽州府。”
“城防军换上戎服,还是野战军,这是我对你的期望,也是对城防军期望。”
秦楚对他寄以厚望,王飞虎双眼饱含热泪,不等伤口愈合,就想立即上任,秦楚却让他不要着急,让他养好身体,接任城防军守备,熟悉城防军后,首站是祁门县,带领五百城防军入驻祁门,加强祁门防守。
王飞虎怎会不明白秦楚潜意思,他去祁门县明面上,是协助马锡在祁门县治理,但真正目的是制衡马锡。
他心领神会,向秦楚指着门外一匹马,一是马代表马锡,他已体会秦楚用意,请秦楚放一百个心。
秦楚很满意王飞虎聪明,帮王飞虎安排好去向,秦楚立即着手去丛山关,这一次他为和平而来,金声恒代表吴尊周,也在吴茂陪同下赶往丛山关。
秦楚在入丛山关之前,收到宁国府糜烂战局,关培传大军覆灭情报。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关培传被李仲兴轻易击败,几乎丢失所有军队,友军被击败,使得他排兵布阵出现很大困难。
他秦楚再去丛山关之前,紧急调刘良能和王献两部支援朱盛浓,可关培传驻守石埭县兵力空虚,也需要支援。
这样使得秦楚兵力也捉襟见肘,徽州府军各路军队中,马锡祁门军名存实亡,谭功轩婺源军兵力弱小,聆听阳歙县军必须留守府内,秦楚绞尽脑汁也变不出来军队。
他想来想去,突然想到李浓,李浓在黄山也不知道发展怎么样?当初让李浓在黄山自立,成为徽州府内唯一一块,不受徽州府指挥部管理地的方,很多人都不理解秦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不管谁来劝说秦楚,秦楚都坚持己见。
他坚信李浓不过是一时心急,他的内心始终是抗击清军勇士,秦楚找到牛光天,和他说道:“牛佥事,你去黄山和李浓对接,让他做好出兵支援宁国府准备。”
牛光天和秦楚说道:“大人,下官可否让高鼎和我一起前去?”
“高鼎是侍郎大人的人,你就不要打他主意,你速去速回,和李浓说这是我的意思。”
牛光天带着秦楚命令,骑上快马去黄山与李浓联系,秦楚又让经济部黄邵山组织老百姓进行春耕播种,他不允许徽州府内出现荒地,黄绍山很狂快表示立即组织百姓春耕,可接下来他又有些不好意思,经济部剩下银子不多,不能继续进行大规模工程以及为老百姓发工钱。
听到这个消息,秦楚也觉得没有必要再继续进行打过莫工事修建,也就暂时停止大规模工程,从现在开始,全民进入屯田期。
“大人,下官认为还是要开源,田地分下去,必须要收税,否则怎么养活数十万人口?”
秦楚问他有没有茶税,盐税等其他渠道?
黄邵山回答他以前有,现在没有,因为吃不饱饭,几乎没有老百姓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所以想从茶叶,盐等获取利润,几乎是不可能。
秦楚也知道,不能一直靠抢鞑子来维持军队运转,所以这一次和金声恒达成和平协议,也是时候找到一条新的财路,和黄邵山说道:“你知道鞑子的银子,从哪里来的吗?”
黄绍山沉思一番后,说道:“下官以为应该是抢来的吧?”
“他们就是抢来的,可他们会抢,抢江南士绅来维持八旗兵和绿营兵高额军饷,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黄绍山怎会不知道清军在南下途中,大肆抢劫江南富商,可偏偏有一些富商以为清军来了,举家投降,可以为家族换来荣华富贵,最不济也可以保一家平安。
可鞑子不这么想,他们需要维持高额军饷,只有给足军饷,绿营兵才会卖命,才会给他们打天下。
钱从哪里来,就从江南绅士来,老百姓能有多少钱,大头还是在富商绅士手中,清军每攻下一地,富商绅士乖乖把钱送来,不送就抢,这种方法简单粗暴,但很有效果,清军人数向滚雪球一样膨胀,入关时不过二十万大军,到现在已经有百余万大军,还有更多绿营兵被组建,源源不断补充到一线部队。
黄绍山问道:“那大人也想抢回去吗?”
“抢不了,但可以贸易,要是郑芝龙没有投降,我们可以接通福建港口,可是他投了鞑子,依靠福建出海口已不可能实现,所以下一步打通去广东道路,在两广寻找出海口。”
秦楚记得,世界已来到大航海时代,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飘满欧洲航海家舰队,在世界各地都能够看到西洋人身影,他们有抢夺殖民地,有寻找黄金香料,还有贩卖黑奴等,欧洲诸国依靠掠夺殖民地财富迅速起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低地国家依靠大航海时代带来红利,高速发展,后期被英法新兴国家超越。
明军引以为傲的佛良机火炮,都是欧洲诸国玩剩下的玩具,在大明却被当成宝贝供起来,秦楚很清楚依靠现有这点人马,和满清掰手腕很困难,更别提能够反推满清滚回关外,很多酸儒以为满清不过尔尔,其实不是,满清火器比不过西洋诸国,比大明还是要厉害。
秦楚一直认为组建一支强大军队,完善后勤体,民众发自内心支持,才有机会和满清硬碰硬,他又说道:“打通去广东通道,占领出海口,组建一支庞大舰队,去南洋,和爪哇做贸易,换来需要物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去东海,打劫东瀛商船。”
黄绍山觉得和爪哇等红毛鬼子做贸易,是一件很划得来的事情,可他不理解另外一件事情,于是问道:“为什么要打劫东瀛商船?”
这就触碰到秦楚内心那一块伤疤,但他不能和黄绍山说这些事情,说出来以黄绍山知识水平,也不会相信这些,只是淡淡说道:“东瀛铜矿多,和我们做贸易最好,不做,那就抢,不要忘了万历朝发生的那两次战争。”
秦楚还不知道,此时在东海,在南洋,已经遍布东瀛商船,东瀛人和荷兰交易火药,向意大利学习几何,又从东印度公司进口棕树,皮毛,橡胶等战略物资,学习可以学到的任何知识,在1646年夏天,东瀛穿越者远远走在他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