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亮平言辞犀利,暗讽祁同伟五十步笑百步。
可他又怎么能体会,当初祁同伟作为校草意气风发,受到万千女生追捧,毕业本来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在人生的高光时刻,偏偏摊上梁璐这个疯狂又偏执的女人,不成婚便成仇。
在追求祁同伟多次被拒绝的情况下,一气之下动用父亲的权力,把祁同伟调到岩台山司法所。
当时的梁群峰作为汉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想要对付一个应届生,简直比踩死一只蚂蚁还简单。
从省城突然调到一个穷山沟的冷衙门,几乎毁了祁同伟的一辈子。
无奈之下,祁同伟只能忍辱负重,被迫向梁璐妥协。
不过,这一切在侯亮平眼里都不叫事,可以自动忽略。
用钟小艾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权力的小小任性。
只能算祁同伟点背,不能怨社会。
侯亮平的观念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主打一个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自己可以吃软饭,但是别人吃就不行。
他就要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你不努力,只知道歪门邪道走捷径。
祁同伟如此,周墨亦然,都是侯亮平抨击的对象。
甚至连老师高育良,侯亮平背后照样得蛐蛐两句。
说高育良靠着老婆吴惠芬的引荐,受到梁群峰书记的青睐。
从一个大学教授转行从政,彻底改变命运。
在侯亮平眼里,高育良总是自诩文人风骨,却不是凭自己本事上位,最后还不是攀附权贵的虚伪之徒?
“猴子,你既然这么认为,那我无话可说,好自为之。”
道不同不相为谋,祁同伟不想再跟侯亮平废话。
自己好心开导他,想劝他在公共场合稍微有点情商。
结果这家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无药可救。
让他继续在钟小艾的温柔乡里陶醉吧,早晚有苦头吃。
看着祁同伟的背影,侯亮平咬牙切齿低吼:“老学长,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未谙世事的毛头小子了。”
“我的级别也不比你差多少,请不要见了我总是一副说教的架势。”
“我侯亮平不比任何人差!”
话音刚落,况芷晴走过来说道:“猴哥别叫唤了,一起出去吃饭吧。”
侯亮平一脸尴尬抱怨:“晴儿妹妹,你能不能改一改称呼,别总猴哥猴哥的,我又不是孙悟空。”
况芷晴眉头微蹙,“那我应该叫你什么呢?”
侯亮平想了想说道:“在外面一律称呼职务。”
况芷晴笑了笑:“好的,侯处长,大家喊你出去吃饭啦!”
如果换了别人,总拿绰号调侃自己,侯亮平早翻脸了。
奈何况芷晴是淮海省一把手的千金,论级别和权势,比他岳父钟正国一点不差。
见人下菜碟的本事,侯亮平还是有的,当然不敢对况芷晴不敬。
突然来了这么多贵客,沈忠良拖着病躯,想要一起陪同接待。
高育良赶紧阻止,又把沈忠良扶到病床上,轻声道:“沈老兄,你身体抱恙,今晚就不要出去了,免得加重病情。”
沈忠良叹息一声:“对不住了育良老弟,你们大老远来一趟,我没能尽好地主之谊,惭愧!惭愧啊!”
高育良摆出标志性的笑脸,“没关系,有晚辈们陪我们吃饭聊天也一样嘛!”
沈忠良伸手把周墨叫到身边,嘱咐道:“育良书记一行来咱们天星市,你务必招待好,不能丢了咱东道主的礼节,知道吗?”
周墨急忙点头应声,“知道了,爸,您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
高育良拍拍周墨的肩膀,笑着对沈忠良说道:“沈老兄,你这个女婿一表人才,你们老沈家有福了。”
沈忠良摇摇头,“嗐!你可别夸他了,这不刚被人做局坑了,现在还处在停职状态呢!”
来之前,高育良听到了一些关于周墨的传闻,大概了解基本情况。
沉默片刻,高育良再次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教员他老人家曾经说过,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有时候让自己停下来,以静制动,以退为进,避敌锋芒,不失为上策。”
周墨点头,“育良书记说得对,英雄所见略同。”
“好了,沈老兄你快休息吧,我们就不多叨扰了,开饭。”
高育良扶着沈忠良躺好,带着周墨离开了卧室。
这次汉东省的一众大佬,大老远跑来淮海省做客,完全是看在况援朝的面子上。
赵祥云收到指示,特意把晚宴安排到了老字号农家饭店,并叫上李卫国亲自陪同接待。
原本以为祁同伟也在,赵祥云还想喊上汪少荣一起陪酒。
但因为周墨在场的缘故,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此一来,招待费走公费报销,周墨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重要的是,况援朝、梁群峰、赵立春这些大佬心腹汇聚一堂,处好了关系,何尝不是周墨的政治资源?
有了新的靠山,证明清白、恢复职务也只是时间问题。
临行前,周墨特意调侃侯亮平。
“侯处长,跟我这种有污点的人一起吃饭,你能接受吗?要不要给你单开一桌?”
侯亮平被臊得面红耳赤,尴尬道:“周部长,你这话说得就有点小气了,不能因为我之前的几句闲言碎语就上纲上线吧?”
周墨笑了笑:“这倒没有,我主要是怕你有洁癖或者忌口,尊重你的选择。”
侯亮平脸色十分难看,摆摆手道:“别说了,这事翻篇了,走吧。”
…………
酒局很快开始。
以赵祥云、李卫国为首,周墨、谢蔓莉、李小婉为辅的东道主。
对高育良、祁同伟、梁璐等客人极尽热情。
推杯换盏,侃天侃地,其乐融融。
这期间,有人问到高育良的兴趣爱好。
高育良随口抛出明史。
谢蔓莉似乎很感兴趣,当即问道:“高书记,您如何评价明朝的宦官集团?”
高育良笑眯眯回答:“辩证来看,有利有弊。”
“积极方面,可以制衡文官集团,有些宦官向皇帝建言献策,推动改革,做出了不少贡献。”
“但在消极方面显然更多,大家也都听说过。”
“比如厂卫制度引发朝野恐慌,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造成严重的国力内耗。”
谢蔓莉点点头,继续说道:“借此机会,我出道题考考大家——明朝首富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