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据外媒报道,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出生的一代人最担心的是,自己有可能会成为生活不如父母的“穷一代”。前几天,一位有过一面之交的年轻人来找我聊天,他说自己正在找工作。在聊天中他无意指出了一位经济学家的谬误,聊了几句后我才得知,他指的是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John M. Keynes)。看样子,凯恩斯的一句错误的预言让他颇为不爽。他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为了钱,我杀死了约翰·凯恩斯。”
他讲了昨晚做的一个梦,说梦中他遇到凯恩斯并与他进行了一场辩论,争辩越来越激烈,最后自己一气之下开枪打死了凯恩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荒唐可笑的梦。他说他在争辩中向凯恩斯提出了一连串的质问。
“什么?一周只工作15个小时?像我们这样的临时工,一周何止工作15个小时,几乎每天都工作15个小时!居高不下的房租和生活费让我们度日如年。你说百年以后会有好日子过,可我们就是看不到那个好日子。不仅如此,我的钱包反而越来越干瘪!你说,这世上的钱都去哪儿了?”
在本书即将出版的今天,我想起那个年轻人的梦话,不禁露出一丝苦笑。我忽然想到与凯恩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全名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夫(Adeline Virginia Woolf),英国女作家。
],于是再次读了一遍诗人朴仁焕的一首诗《木马与淑女》[ 《木马与淑女》:??? ??,作者是朴仁焕,韩文名???。
]。
喝完一杯酒,
我们聊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生,
聊聊骑着木马离去的那个淑女飘逸的衣襟。
木马丢下女主人,只留下一串马铃声,
走向了秋天。
酒瓶里掉下了一颗星星。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号称“知性之家”的社交俱乐部布鲁姆斯伯里[ 布鲁姆斯伯里:The Bloomsbury Group,一个英国20世纪初号称“无限灵感,无限激情,无限才华”知识分子的小团体。——译者注
]的成员。当时的很多知性青年,包括弗吉尼亚在内,对整个欧洲社会蔓延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潮产生疑惑,于是来布鲁姆斯伯里与凯恩斯进行思想交流。
凯恩斯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曾提出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度过世界性大萧条。他在自己的一篇随笔《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中写道:“到了2030年,人类将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实现经济的跨跃式增长。”我认为凯恩斯的这一预测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正确的。可是,他说的“只要人人储蓄,‘复利的魔法’会使我们盆满钵满,经济将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这句话,与当今在低利率的深渊中呻吟的现实社会相差甚远。
凯恩斯在随笔中还说,“人类将来每周只工作15个小时就能过上有能力享受闲暇时光的幸福生活”。年轻人在梦中与凯恩斯争论的问题也正是这一部分。凯恩斯预言,人类在解决最基本的衣食住问题之后将会过上追求美好、真理、爱情的生活。然而,步入现代的今天,人们仍旧深陷“沉重的工作压力”之中,世界财富两极分化也愈演愈烈。世界已经从资本时代走进消费时代,可人们的生活离凯恩斯预言的“享受闲暇的时代”还有很大的差距。人们抱怨手头窘迫,抱怨时间不够,觉得生活暗无天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变得如此艰辛?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对资本主义“不敬”的念头,从而使社会内部的凝聚力消失,人们追求公益的精神也所剩无几。也就是说,现实中的市场被人类扭曲的欲望所歪曲了。
对于人类的欲望,凯恩斯在随笔中的描述如下:
“人类拥有两种欲望,即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要求的绝对欲望和比别人活得更加优越的相对欲望。如果人类过于追求相对欲望,资本主义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由于人类拥有要比别人活得更好的攀比心理,社会体制一旦失去公平公正,整个社会就充满被剥夺感和愤怒。如果真形成这样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不安定。”
凯恩斯似乎戳中了当下的弊端,听起来真有点可怕。
凯恩斯做出上述预言也已经80多年了。他希望人们超脱金钱的诱惑,然而人们远没有达到他所希望的境界。不仅没有达到,财富的积累反而成了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这句话并非耸人听闻。凯恩斯当时就认为“将金钱视为生活的最终目标”是虚伪的道德准则,然而这个虚伪的道德准则如今依旧存在。如果凯恩斯还活着,定会失望不已。
从收入和增长的角度来看,凯恩斯的预测并没有错。他认为,如果不发生大规模战争或人口剧增现象,世界经济可增长4—8倍。事实上,在过去的70年里,世界人均收入确实增长了4倍。1930年,产业部门的劳动时间是每周平均50个小时,如今工人的每周平均劳动时间仅40个小时。凯恩斯“一周只需工作15个小时”的预测仅仅是根据常识性推测做出来的。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收入增加了,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反而下降了。就整个社会而言,生活越富裕,收入带来的满意度越低,享受闲暇的相对价值则越高。因此,凯恩斯认为比起工作,人们将来更倾向于享受闲暇。
心绪交织,思路错杂。我信步走到门厅随手捡起了今天的晨报,报纸的经济版面充满了对财富的无尽欲望和严酷的劳动力市场故事。这些新闻似乎都在嘲笑凯恩斯的预言。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可我们为什么还不觉得满足呢?到底拥有多少财富人们才会感到幸福呢?
我想通过这本书去探索一下我们的欲望和现实之间的偏差。诺贝尔经济学奖是1969年开始设立的,我打算通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观点,多角度地观察他们的理论对现今经济和我们生活的影响。我抱着世界经济学界的泰斗们总有一天会缩短凯恩斯的梦想世界和现实之间距离的希望,也抱着邀请那些经济慧眼与我们的读者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改变我们目前越来越辛苦的生活的期望,欣然提笔撰写了这本书。我想把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邀请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餐桌上来,轻松有趣地谈论我们的现实生活。想到读者们安安静静地围坐在餐桌旁聆听他们讲述生活智慧的情景,我的心已经激动不已。
写到这里,我想再次回味一下凯恩斯随笔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当财富的积累不再具有高度的社会重要性时,我们原先的道德准则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将摆脱过去200年来如噩梦般困扰我们的那些虚伪的道德准则,在那些虚伪的道德准则下,我们一直把人类品性中最令人厌恶的东西抬举为最高尚的美德。如今,我们终于能够正确评价金钱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