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大家,每天除了学习便是学习,开学便是期末月。学校里面十分火热的社团纳新和自己不再有关系。
周寻觉得自己这老会长做得也是十分省心,完全不管下一届的情况。
想当初学姐对自己管得可多严格,一会儿觉得周寻招新没有招够人,一会觉得周寻活动办得不顺利。
也可以说是如今的周寻就是在学姐的严格要求下解脱的,所以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工作,就选择由他们自己去了。
颇有一种“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感觉。
周寻想起妈妈常常对自己说如果等到自己做了家长,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对孩子管这管那的,搞得大家都不开心。
周寻觉得等到自己做了家长,很有可能也是眼下这种无事一身轻的状态。
因为自己就不爱操这份闲心,这和自己有没有做家长,或者有没有做社团的会长,都是无关的。
而有的人偏就喜欢多为别人的事情操心。
这也只能说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也没办法多说什么。
大三已经是内外科开始齐头并进加入课表里面去了。外科的操作不仅仅需要开始学习缝线打结还需要穿脱手术衣。
因为换一次衣服都十分不方便,大家每次上外科学的实验课都是好几节连着一块儿上的。有种在烈日下进了实验室,等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的感觉。
虽然并不是像田间的老农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是周寻觉得自己学习的劲头已经赶得上在田间工作的老农了。
有时候操作做得不好,那节课就一直不能下课,老师当场进行考核,没通过就一直不能下课。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上的是同样一节课,有的人早早地就下课了,而有的人还在教室里面。这其实相当于被老师给留堂了。
来给大家上操作技能课的老师大多是医院里面的医生。
用他们的话来说,“今天放你走,不是因为你已经做得足够好可以下课了,是因为我还要回去看一个病人。”
周寻却觉得不管老师怎么说的,反正自己是可以下课就行了。
实验课也常常是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有好有不好。
有时候老师让大家自由组队。
然后就会出现实验课比较擅长的同学抱团在一组的情况。
然后剩下一些实验课比较不大好的同学自动为一组。
大多数人是想为此求得一个更好的分数。
这个时候周寻觉得马拉还是十分靠谱的,虽然她大一的时候实验课也不大好,但是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多,她的实验操作也变得越来越好,但是还是没有抛弃周寻和别的人组成一个小组。
所以周寻所在的小组往往是周寻,马拉还要一个叫做杨琳的女生。
杨琳是隔壁组的一个萌妹子,喜欢洛丽塔风格的东西,平时也会穿着那样的打扮。
但是在实验操作这方面,显然也不是十分擅长,才会到隔壁组找人组队。
周寻还有马拉可以帮一帮,杨琳在自己组里面可真是孤苦伶仃。
周寻和马拉常常见到实验课上,大家都组好了队伍,杨琳还不知道该去哪里的情况。
马拉会十分热情地把人拉近自己所在的队伍。
虽然每次实验课上的操作和结果都是算进期末成绩里面去的,但是马拉也不是很介意和实验能力稍弱的同学组队。
其实周寻觉得自己和杨琳之所以在实验部分如此差劲,两人之间也是有着一些共通点的。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完全无法理解那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用起来特别的生疏。
马拉加上两个后进生的队伍,大多数时候是班级里面最晚下课的队伍。
每次操作课之后周寻都会觉得自己走错了道路,满满的挫败感。
但是自从和杨琳一组之后,周寻突然觉得自己的表现好像还比杨琳好上一些,有时候还能帮忙对方。
顿时给周寻的实验操作带来了成就感。
要知道自从大一的时候开始,周寻在这堂课上面就从来没有感受到过成就感。
所以当杨琳来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周寻觉得这是对方对自己的信任,就算自己不知道答案,也要从别处问到答案然后告诉杨琳。
马拉面对杨琳居然选择向周寻提问也是略感无奈。
一个啥也不知道的人在向一个啥都知道一点点的人问问题。
马拉常常看不过眼直接无视两人的交流,然后选择自己上手。
“现在老师都讲道理第四步,你们为什么还在第一步那里纠结?”杨琳一开始就没有听懂老师说的什么缝合法,所以一直在一旁练习,但是老师并不会等着某一位同学的节奏,而是选择跟着班级里面大部分同学的节奏。
所以眼下就是老师的进度是第四步,而杨琳的进度是第一步,而周寻一边思考第一步到底是怎么弄的,好教杨琳,另一边也在听讲台上面老师说的话。所以目前也没有跟上老师的进度。
“我们组里面不是有你在按照老师的进度进行操作了吗?”周寻觉得一个组里面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将老师的步骤完整流畅地过一遍就可以了。
“你们先别管过程里面没有听懂的,跟着老师的节奏就是了,你们这样一直卡在某一步,后面的步骤也都没有听课,之后去做又不会了。”马拉希望组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好好完成实验,而不是每一次都被老师留堂,被班级里面的其他组人用嘲笑一样的眼神看着。
“我有在听老师上课。”周寻虽然也在思考中间遇到的卡顿,但是大的方向还是跟着老师的节奏的。
“我在说杨琳。”马拉觉得眼下问题最大的还真的不是周寻,虽然两人从大一的时候开始就是实验搭档,但是有时候周寻还算是靠谱的,两人合作也算是完成过几次漂亮的实验。
眼下问题更大的人是杨琳。
她似乎才是对这门外科操作课程最为不熟悉和上不了手的人。
“没关系,你们先做你们的就好了,等会儿我会慢慢来跟上进度的。”杨琳就是个喜欢在某一个地方一直钻研的人,尤其是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
事实上实验课的小组是一个整体,除非是个人考试,否则是没有小组的其他人先走而留下其中一个人的事情的。当然这句话周寻并没有当着杨琳的面说。
马拉也没有。
虽然周寻在杨琳的身上感觉到了原来自己在实验操作课程上面还不算是完全没有天赋。但是还是希望杨琳也能真的进步,这个“被剩下来”的小组能做出一些比较好的实验结果出来的。
好在杨琳也并不是完全一窍不通的状态,虽然进度比较慢,但是她只要理解了自己一直不能理解的那个知识点盲区,之后就会一帆风顺。
所以她的实验进度也算不上很慢。
但是很多时候她可能会有些不大相信自己。
周寻觉得自己在杨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时候明明做的操作是对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了眼别人的,就把自己之前做的统统否认。
“老师都还没来看过,你把线都拆了,等会儿老师过来看什么啊?”周寻见到杨琳突然用剪刀把大半节课缝合的针脚都给剪了。
“我好像做错了,没关系,我现在重新开始缝,很快就能有好几道针脚。”
“就算错了,也等老师过来看看再拆啊,你也好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刚才你都是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缝的,现在你这一小会儿缝出来的东西,等会儿老师一看又说你上课不认真,应付作业。”周寻觉得杨琳完全可以不用重新开始缝一遍。很多时候旁人见到别人做的似乎很不认真,但是事实往往相反,周寻觉得杨琳缝得比谁都认真。
“那些同学也不都是缝得都对的啊,大家都是第一次缝。”马拉也鼓励杨琳需要给自己再多一点的自信。
周寻觉得班级里面的一些人实在是闲着没事,自己完成得快也就罢了,还常常跑到别的小组去胡说八道,说什么哪里又做错了,哪里做得不对,诸如此类的。
周寻记得很清楚大二的时候她和马拉有一次做实验,最后的数据结果和潘帅林彬还要黄山严璐小组的数据都差别很大,但是两人都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于是实验结果就按照自己做出来的结果上交了。
虽然潘帅还出于善意地劝说二人把数据改一改,改成和大家差不多的,但是毕竟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做出来的实验数据,周寻和马拉就继续坚持用自己的实验数据交了作业。
最后的结果是老师说周寻和马拉的数据才是比较接近真实实验的数据。
当时周寻和马拉都觉得十分高兴。
因为她们俩几乎每次都是很后面才完成实验,有时候大家都会建议二人不要再做下去,参考其他人的数据就可以。
但是除非是时间真的来不及,大多数时间二人还是会完成实验。
其实无论速度快慢,能完成就是好的,而完成得准确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