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李朝庙堂之争
明末逐鹿2021-06-12 10:273,174

  平城作为李朝王国的旧都,虽然几经战火,但人口还是相当稠密的。

  经过佟图赖、徐由申、许完、以及金尚贤的配合普查下,得人口十九万七千五百三十一人。

  其中男丁六万五千三百二十人,被公孙翊强行编入仆从营。

  仆从营总兵官公孙翊任命董鄂硕担任,徐由申、许完二人担任副总兵。

  “佟图赖、席尔泰平城本王就交给你们了。”平城显然不是公孙翊的目的地,拿下平城,公孙翊把城中的男子,全部强行编入仆从营,随军继续南下。

  平城的男人被强行带走,城中仅剩妇孺老幼,自然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最重要的是城中的财物,粮食也全部被搜刮一空,城中百姓今后要吃饭,必须重新到府衙登记造册,领取口粮,以及城外的土地。

  也就是公孙翊在平城重新洗牌,城中的官僚、地主今后再不复存在。

  “马齐,你率一千骑兵留在平城,协助佟大人。”

  “卑职领命。”

  在公孙翊的安排下,马齐、佟图赖、席尔泰三人率领一千骑兵,以及一千步卒负责留守平城。

  拿下平城,李朝王国北部基本已经瘫痪。

  下一战,就是李朝王国的新都城开城。

  开城也叫汉城,这座新都,旧址坐落在飞虎领山脉背面,属于易守难攻的山城。

  当然所谓的易守难攻一说,根本就是李倧自以为是的想法。

  事实上丙子年后金皇台极的兵马,就数次饮马汉水,打的李倧的军队丢盔弃甲,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开城的防御不可谓坚固,但建立在山脉中的城池,却也有诸多弊病。

  首先粮食补给就是个大问题,其次饮水也是问题,城池规模也受限制。

  当初皇台极就曾经对李倧说过这话,你朝遍布山城坞堡,难道就能抵挡我女真铁骑?

  你们若是不下山,我部铁骑横扫平原,截断你们的粮草,水源,财税,不出三月,尔等就得饿死山中。

  事实就是如此,丙子年皇台极率领十一万大军伐李朝,仅仅三个月就打的李倧哭爹喊娘的跪在皇台极马前求饶。

  公孙翊马不停蹄的率军离开平城,直奔开城而来。

  而此时开城的李倧,也已经接到明军吴王公孙翊率军南下的消息,同时李朝十万大军在白山城,被明军消灭的消息,也传到李倧的手中。

  面对这两个噩耗,已经垂垂老矣的李倧,一下子就瘫坐在王座上,双目无神的喃喃道:“完了,一切完了……”

  “臣请诛金自点,沈器远,二贼贻误大王,致使我朝蒙此大难。”平府院君领以政府右议政金鎏,率先出班奏道。

  “臣李贵附议。”户曹判书李贵紧接着出班附和道。

  李朝由于是大明的附属国,执行的律法也是大明律,而他们的官职,实际上也是仿大明官职,只是因为是附属藩臣的地位,而不敢与大明同步。

  所以他们的中央集权部门叫参议府,下设六曹,实际上也就是大明的内阁六部制度。

  金鎏口中的金自点则是议政府领议政,沈器远则是左议政。

  议政府有一正二副,三大官吏,下属还有左右赞成、左右参赞。

  再下来就是六曹判书、六曹参判、六曹参议。

  金自点是李倧朝的老臣,一直在中枢任职。

  曾两次担任领议政,此人不但会揣摩大王李倧心意,还与李倧后宫的几位宠妃关系也相处融洽。一个老臣,有能力,又深的李倧与嫔妃的亲近,想不受重用都难啊。

  面对朝臣的发难,金自点见大王没吭声,心知自己在大王心中地位的他,连忙跪地喊道:“大王,臣冤枉啊,请大王明察。”

  “大王,微臣死不足惜,然大明天军即将杀来,当务之急,不死处置微臣,而是如何平息大明天使的怒火,保我大朝宗庙社稷。”

  左议政沈噐则是一个有担当之人,此次李朝出兵集安,攻略百山,大明辽东北方土地,正是他出的谋略。

  从李朝大局出发,经略辽东东北广袤的土地,拓展李朝版图,这显然是公心,也是为李朝百年大计所谋。

  毕竟李朝三面靠海,唯一能够开拓之地,也就是辽东以北的土地,也就是现今的吉林北部和黑龙江北方土地。

  这一块土地之广袤,比之李朝王国目前的版图要大的多。

  从这一点出发,沈器远所谋不但无罪,还有功与社稷。

  可惜的是他遇上了公孙翊,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

  沈噐远看中辽东广袤土地大有可为,这点没有错。

  同样公孙翊也看上李朝半岛这块土地,对于未来的华夏来说,那也是举足轻重之地。

  公孙翊此时已经想好,李朝半岛今后划归为大明的辽西行省。

  李倧这个李朝大王,说起来也是多灾多难。

  少年时代就伸手伯父光海君一家的迫害,因为李倧之父定远君李浮也是王位继承竞争者。

  长大后,好不容易推翻光海君继位,又遭遇扶持他上位的权臣李适造(反,都城被攻破,迫使他第一次不得不逃离都城避难。

  后来虽然平息了叛乱,可是没过几年安稳日子。后金皇台极攻下辽东,也就是大明天启七年,皇台极在盛京称帝,督促李倧称臣上贡,当时的李倧还是大明的小迷弟。

  对于建奴皇台极的命令自是嗤之以鼻,甚至还与当初的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相约进攻辽东,准备充当大明的打手。

  结果自是惹怒皇台极,派遣饶余贝勒阿敏率领大军大举入侵,结果一战就攻破李朝的首都。

  李倧被迫第二次逃出首都,李朝历史上称之为丁卯之役。

  不久毛文龙被杀,东江被建奴占领。

  李倧投降建奴,不过没过几年,因为受不了建奴的盘剥,加上李倧打心底认为大明是自己的老大,自己这个小迷弟必须保持队形。

  随即派出崔鸣吉为首亲明大臣,开始秘密联络大明,企图再次翻身做主,结果又再一次惹怒皇台极。

  这一次皇台极亲征李朝,斩杀李朝十万大军,屠杀十万百姓,战后更是把李朝北部几个州府五十万人口全部劫掠去了辽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李倧的首都再次被攻破,李倧仅仅带着家眷,乘船逃到江华岛上,才得以幸免。

  一个国王,一个国家的元首,在位短短二十余年,却三次国都被破,这也是够奇葩了。

  要不是皇台极为拉拢辽东,安抚蒙古各部落,有些力不从心治理李朝半岛,李倧根本没有活命的机会。

  为彰显自己的仁义名声,皇台极几次义释李倧,此举不得不说在李朝王国,还是收获了一大批迷弟的。

  以至于李倧本人这个大明的铁杆迷弟,都差点路转粉。

  实在是皇台极对李朝王室盘剥太甚,才让李倧只能屈辱的屈服,而没有变成后金的迷弟。

  这一次,面对大明天军的征伐,尤其是得知自己这几年好不容积攒起来的十万大军,在白山城全军覆没。

  李倧是连一点抵抗之心都没有了,不是他不想,实在手中没兵啊。

  如今开城加上守卫皇宫的禁卫军,也仅仅八千人马,这么点人马怎么跟大明天军干啊?

  “投降吧,金鎏、李贵,你二人立刻起草降表,前往大明天使吴王驾下迎降吧。”

  李倧深深吸了口气,此刻的他内心无疑是崩溃的,十九年的王位,这已经是他第三次献表投降了。

  一个王做到这份上,李倧也忍不住在内心呐喊道:“我真是太难了好吧!”

  “大王,为平息大明天使怒火,微臣建议交出金自点与沈噐远二人,向大明天使陈述此次出兵集安,非是大王本意,而是受此二人蛊惑。”

  金鎏并没有接旨,而是跪地再次进言道。

  对于金自点、沈噐远二人,金鎏显然充满怨恨,一心要致二人与死地。

  说起来金鎏、李贵二人才是李倧的心腹,当年李倧继位,二人可是从龙之功。

  而金鎏也一度掌握李朝中枢大权,担任领议政大臣数载。

  李贵也是曾官居左议政,但几次朝堂之变,二人起起伏伏,也是数次受到贬谪。

  而其中进谗言最多的就是金自点,为此在金鎏心中,这不单单是政敌,而是死敌。

  “臣附议,金自点唆使大王出兵集安,自领都元帅,其子金炼担任扈卫大将,光败军之罪,就当处死,请大王明鉴。”

  李贵也再次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声讨金自点道。

  “大王,罪臣罪在不赦,若交出罪臣,能够平息大明天使怒火,罪臣愿意前往大明天使面前请罪。”

  金自点见金鎏、李贵,以及大殿上的总戎使李曙、司宪府的金长生、弘文馆的李景稷、兵曹判书李时白,个个摩拳擦掌,自知今天留下必死无疑的他,当下声泪俱下的磕头喊道。

  “这,那就这样办吧。”李倧对于金自点还是信任的,虽然金自点玩弄权术,任人唯亲,这些他都知道,但作为帝王,朝堂的平衡,他却是不希望打破。

  金鎏、李贵、李曙一党,虽然都是他的从龙之臣,但李倧继位之后,这些人却结党营私,致使王令不畅,尤其是李适谋反,更是让李倧对这些权臣深恶痛绝。

  相比起来,他显然更放心金自点这些的真小人,而不喜金鎏、李贵这些假小人。

  “罪臣叩见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金自点一脸悲呛向李倧行了个大礼,蹒跚的退出了朝堂。

继续阅读:第284章 献表投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明末逐鹿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