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辆商务车行驶在玉带似的盘山公路上,窗外的景色明丽生动,一会儿是连绵的秀峰,山色绚丽;一会儿是溪水潺潺,泉水叮咚;一会儿是层层梯田,金黄养眼。一路多彩画卷,灵光曼妙。
9月23日,五官科医院举行一场迎中秋、零距离送健康的回访活动,将优质服务延伸至家庭。院长黄旭亲自带队,从岱江出发,前往海阳市海拔680多米的兰清山,为病人送去中秋月饼和健康检查。
隐匿在山里的村庄十分静谧,就像大山中的生活一样低调。一行六人来到第一个村口,远远看见应阿婆站在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下,黄旭加快脚步上前与她握手问好,把礼品袋递给了她:“阿婆,今天来看看您,给您送中秋月饼——”
应阿婆打从心里暖暖的,她拉着院长的手臂:“这么远的路,你们赶来看我,太感谢你们了!”
应阿婆今年4月由黄旭主刀,做了左眼翼状胬肉切除术,视力恢复很好。她说最近眼睛有点异物感,在用消炎药,黄旭拿检眼镜贴近她眼睛检查后,告知没什么大碍,但是右眼已经出现轻度白内障了,要注意。
石头砌成的两层小楼,未施粉黛的墙壁长出了青苔,別有一番原始的质朴感。81岁的赵阿婆为人直爽、勤劳、乐观,前年起视力下降得厉害,只有0.04和0.08,简直接近“盲人”。今年2月由黄院长做了白内障手术,次日视力上升至〇.4和0.6。
“阿婆,您能认出我们吗?”董俏勤俏皮地问。
“啊——我听出你的声音来了丨手术前你让我不要紧张,现在能看清你了,多灵气的姑娘,你们都是好样的丨”赵阿婆由衷地欢喜,一道道皱纹笑成一朵菊花瓣。
“我特別高兴,现在视力亮堂了,不管是穿针还是干农活,都利索得很丨”赵阿婆老当益壮行动自如,正好有不少村民过来问询,她便向大家介绍:
“多亏这位黄院长,他医术好,脾气好,把我眼睛治亮了,还亲自来看我,给我送月饼。”
村民纷纷称赞这个医院太有心了。他们趁机问黄院长一些自己眼睛的问题,黄院长挨个给他们检查,告知他们眼睛存在的问题,严重者建议他们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在“关怀”的气氛越来越稀薄的今天,黄院长不辞辛苦放弃休假,专程来给百姓做好事,向他们传递关爱、希望和尊重,自然能走进群众心坎里。
午饭后,他们继续到邻村走访,不少老人在医院做过手术,一直记得黄院长。
临近傍晚,一行人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项阿姨的家。手术前后,项阿姨曾邀请院长到她家做客,说家里土豆番薯很好吃。现在“贵客”光临,她一定要留大家在家里吃饭,说现在眼睛很好,日子过得心满意足!
黄旭看着对方真诚的模样,也带着一丝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来看看你眼睛手术后的康复情况,表达医院对你的慰问,顺便给几个阿婆也看一看。”
恍惚间,岁月深处的一帧帧画面在黄旭眼前闪过。十多年前,在一家农村院子里,有一株桂花树,密集的枝叶间,未探出细花。102岁的石宏明老人换了一身织锦缎古典咖啡色唐装,头戴一顶黑色的小毡帽,满脸洋溢着喜气。他坐在桂树旁的椅子上,儿子们分立两侧,一袭白袍的黄旭立在右前侧,随着“咔嚓”的快门声响,定格下珍贵的笑颜瞬间。
在这座山上,八年前那个春天,黄旭一行人来到全市最长寿老人家里。石屋不大,却干净整洁,一张老式雕花床,衣柜桌椅很有时光的味道。老奶奶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此时已经112周岁了,可以说是历经了沧桑。老人精神状态不错,脸上挂满笑容,嘴里念叨着“黄医生”。
儿媳说,婆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好几年了,在其他医院做过一只眼,没有成效。找黄医生做了另一眼,能够看得见了,现在她吃得好睡得香,常常要到门口路上走走,看看朝霞、晚霞,还能在手机上看自己的照片,好不快乐。
失去的光明又回来了,总算是圆了梦。老人拄着拐杖,走起路来有些颤颤巍巍,但还是热情地送黄旭他们,直到茶香满溢的村边茶厂,才目送他们的背影离开……
医疗应该和阳光一样,是最为平民化的。医务人员心中装着病人,关怀他们,受到他们由衷的欢迎和爱戴,浓浓的人间温暖在荡漾,似乎在诠释着医患关系的真谛。
回访是制度,也是责任,海州不同角落都有他们回访的对象。一路真诚,收获满满的温情和感触。他们冀望,让这些小小的关爱、温情汇成一股硕大的暖流,潜移默化地驱散、浸染、激荡医患之间漫溢的寒流……
牟锡华、丁伟珍、董俏勤等早跑上山巅了,舒展在眼前的是一幅天然的江南山水画丨绿毯般的大草坪,环抱着盈盈碧波,远山如黛,满目绿染,融入温柔的山水,他们放飞心情,萌萌地摆起各种姿势,留下刹那芳华。
山顶周围是层层叠叠的大片茶园,随风泛起深绿的波浪。平旷丰美的草地上耸立着一棵大樟树,黄旭走到浓密的树冠下,远眺浩渺接天的东海,红日西沉,山海华光,呈现一种动人心魄的美。
仿若回到最初的本我,心灵的视野更显辽阔。那些救治的病人,播撒的光明,经受的波折,感恩的传递,不论是困顿还是荣誉,所有经历的事,总归沧桑成了淡泊。澄明空灵中,黄旭感到一个勃发的、新鲜的自我又在心泉里诞生……
黄旭迎着初阳向医院走去,影子躲在了他的后面。是啊,这么多年他坚持住了,在实现梦想的轨道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就在前不久,国家一级作家钱老太太,在《海州新闻》发表了一篇《光明行》,记叙了自己在五官科医院做白内障手术的经历:五分钟后,他说,手术完了,你起来吧!
这也太快了吧?我下了手术台,竟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回到病房,我急不可耐地掀起纱布的一角,哇丨窗外的天,明净得像刚刚擦拭过一样;原来一团团乌云般的树冠,全变得绿油油的,树叶历历可数。第二天,我又做了另一只眼睛。从此,远近视物回到了我40岁的水平,多年不能读的书报,可以流畅地读了下来,多年废了的穿针引线,又重拾起来缝缝补补;更开心的是,我又可以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