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段漫长的思考和内心的斗争后,刘璋决定寻求外援。他意识到他无法独自面对刘备及其势力的威胁,他需要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来保护自己和益州。于是,他决定派遣使者前往陈国,向刘宠求援。
尽管他知道与刘宠合作可能意味着出卖自己的利益和底线,但这是他在当下困境中可以做出的最佳选择。他深知自己是一个弱小的君主,需要借助更强大的势力来保护自己和益州的利益。
刘璋的内心经历了一场剧烈的煎熬和挣扎,他在自我怀疑和恐惧中找到了一线希望。他希望通过与刘宠的合作,能够为自己和益州争取到一些喘息和生存的机会。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决策,一个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决策,但他愿意承担这个决策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在公孙康击败刘协之后,刘宠感到沉重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迷茫。这场战斗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观,让他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立场和未来道路。
刘宠曾经是刘协的忠诚将领,对刘协抱有崇敬之情。他一直认为刘协是中原的希望,是能够领导他们走向光明未来的人。然而,公孙康的胜利打破了这个信念,让刘宠怀疑刘协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
这次战败让刘宠深感挫败和失望。他曾经对胜利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和刘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让他意识到胜利并非唾手可得。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战争这个领域,是否有能力继续与公孙康抗衡。
刘宠的心中充满了犹豫和动摇。他不再想继续与公孙康交战,因为他意识到这场战争给他带来的痛苦和煎熬已经超过了他能承受的极限。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是否应该放下武器,追求一种更安定和平衡的生活。
他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与家人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渴望逃离战争的阴影,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然而,他也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是刘协的将领,他名义上为中原人民而战,为了保卫家园。这种矛盾让他纠结不已,感到束缚和无处可去。
刘宠开始与内心对话,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未来。他开始思考战争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自己是否能够承受继续战斗的代价。他追寻着内心的声音,尝试找到平衡和折衷的方式。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内心的斗争,刘宠决定寻求和平解决方案。他希望能够与公孙康达成某种协议,避免进一步的战斗。他相信通过对话和谈判,双方可以找到一个互利的解决办法,达到和平和稳定。
这个决定不是易如反掌的。刘宠明白自己的选择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和质疑。但他相信,只有和平才能给他和中原人民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刘宠开始积极行动,与公孙康的使者进行接触,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决心。他希望通过谈判和妥协,让双方能够达到一种平衡,避免更多的血shed。
尽管他的选择面临着不少质疑和嘲笑,但刘宠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战争的残酷现实,为中原人民争取一片和平的天空。
刘宠的心理过程充满了挣扎和选择。他最终决定放下刀兵,选择和平与谈判。他期望这个举动能够为他带来内心的宁静和对未来的希望,让中原人民过上安定和幸福的生活。
刘宠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将孙坚后,孙坚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表示支持。他认为和平解决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同时也意识到不能让中原军队的声威受到损害。因此,孙坚决定与公孙康的将领进行一场比武,以展示中原军队的实力和决心。
孙坚随即派遣使者前往公孙康营地,带着邀请书向公孙康的将领传达邀请。邀请书中详细说明了刘宠的意愿和条件:双方将派出各自的强大将领,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一场友好的比武,以决定接下来的行动。这场比武不仅仅是一场对战,更是一次展示实力并争取和平的机会。
公孙康的将领得到邀请后,开始认真考虑这个建议。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检验自己实力的机会,也是一个与敌人和解的可能。在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公孙康的将领决定接受邀请,准备派出他们最强大的将领来进行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