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周明叹气,“所以我才说是最后的机会。”
“让我去见见这个杨志。”
第二天,陈浩跟着周明去了志诚电子。公司在郊区的一个工业园里,厂房不大,设备也很陈旧。
杨志三十五岁左右,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见到他们很热情。
“周总,这位是…”
“我的助理,陈浩。”周明介绍。
杨志带他们参观了工厂。陈浩一路上都在观察,他发现这家公司虽然设备老旧,但管理很规范,工人们都在认真工作。
“杨总,你们主要做什么产品?”陈浩问。
“手机的电容和电阻。”杨志说,“都是些小零件,利润很薄。”
“有没有想过转型?”
杨志苦笑:“想过,但是没钱。”
陈浩看着车间里的设备,突然问:“如果有足够的资金,你最想做什么?”
杨志眼睛亮了一下,但很快又暗淡下去:“想做触摸屏。现在智能手机刚起步,触摸屏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是这个技术门槛高,投入也大,我…”
“需要多少钱?”
“至少一千万。”杨志摇头,“我现在连五百万都融不到,更别说一千万了。”
回去的路上,周明问陈浩:“你怎么看?”
“这个项目能做。”陈浩说,“但不是现在这个方案。”
“什么意思?”
“杨志的思路是对的,触摸屏确实是未来的趋势。但他现在的公司太小,融资五百万只是杯水车薪,根本做不了什么。”
周明点头:“所以我才说很难。”
“但如果我们帮他重新规划,直接融资一千万呢?”
周明愣住了:“你疯了?一千万谁会投给这么小的公司?”
“会有人投的。”陈浩很肯定,“关键是怎么讲这个故事。”
接下来的一周,陈浩每天泡在志诚电子,跟杨志详细了解触摸屏技术和市场前景。他还自己去调研了几家手机厂商,了解他们对触摸屏的需求。
然后,他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一份五十页的商业计划书。
周明看完计划书,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你…你真的才十八岁?”
“嗯。”
“这份计划书,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份都要专业。”周明说,“但问题是,谁会相信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写的计划书?”
“所以需要你出面。”陈浩说,“我只是助理,你才是投资经理。”
周明犹豫了一下,最后点头:“行,我试试。”
他们开始联系投资机构。大部分机构看都不看就拒绝了,但有一家叫“创新资本”的机构表示有兴趣。
见面那天,创新资本来了三个人,领头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叫李明。
李明翻看着计划书,不时点头。
“这份计划书写得不错。”李明说,“但我有个问题,你们凭什么认为杨志能做好触摸屏?他之前只是做电容电阻的。”
周明正要回答,陈浩突然开口:“李总,我能说几句吗?”
李明看了看这个年轻人,点头。
“杨志做了十年电子元件,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而触摸屏的核心技术,恰恰就是电容技术。”陈浩说得很慢,“他不是转型,而是升级。这是他的优势,不是劣势。”
“继续说。”李明来了兴趣。
“现在市场上的触摸屏,主要是电阻式的,但电容式触摸屏才是未来。”陈浩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我调查了五家手机厂商,他们都在寻找可靠的电容式触摸屏供应商。如果杨志能抓住这个机会,三年内营收可以达到五千万。”
李明仔细看着报告,表情越来越认真。
“这份调研是你做的?”
“是的。”
“你多大?”
“十八。”
李明笑了:“十八岁就能做出这样的市场调研,不简单。”
他合上计划书,看着周明:“这个项目,我们投了。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周明紧张地问。
“我要这个年轻人加入我们的尽职调查团队。”李明指着陈浩,“他的分析能力很强,我想看看他还能做什么。”
周明看向陈浩。
陈浩摇头:“抱歉,李总。我只是来实习的,九月份要去上大学。”
“上大学?”李明愣了一下,“你还没上大学?”
“嗯,刚高考完。”
李明沉默了几秒,突然大笑起来:“有意思!真有意思!”
他拿出名片递给陈浩:“这是我的电话。等你大学毕业,如果有兴趣,随时来找我。”
最后,创新资本投了一千万给志诚电子,占股百分之三十。而作为中介方,远景投资拿到了百分之三的中介费,三十万。
这笔钱救活了远景投资。
但陈浩没有就此停手。
他找到杨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杨总,我想要志诚电子的期权。”
杨志愣住了:“期权?”
“对。”陈浩说,“我帮你融到了一千万,也帮你规划了未来的发展路线。我相信三年内,志诚电子的估值会达到两个亿。我想要百分之五的期权,三年后可以按照当时的估值购买。”
杨志沉思了很久。
“你真的相信我能做到?”
“我相信。”陈浩说,“否则我不会花这么多时间帮你。”
杨志深吸一口气,伸出手:“好!我答应你。”
两人握手的时候,杨志突然问:“你为什么不要现金,而要期权?”
陈浩笑了:“因为我赌的是未来。”
九月的上海,天气还很热。
陈浩拖着行李箱走进上海交大的校门,周围都是新生和家长。他父母本来要陪他来,被他拒绝了。
“自己能搞定。”他在电话里说。
刘芳在电话那头叨叨了半天,最后还是同意了。毕竟儿子现在是名人,她也不好太管着。
报到处排着长队。陈浩正在填表,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叫他。
“陈浩?”
他抬头,看到一个女生站在不远处。女生穿着白色T恤和牛仔裤,扎着马尾,皮肤很白,眼睛很大。
“你是…”陈浩有点印象,但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林溪。”女生走过来,“我们高中是一个市的,你去我们学校做过讲座。”
陈浩想起来了。高考后,他被邀请去几所学校做经验分享,林溪的学校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