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院子另一边的教室里传来郎朗的读书声,而这间小办公室里,却显得异常安静。
国子学别馆,叶凡的独立办公室。
曹操正坐在叶凡的那把摇椅上,下面被輮制成弧形的两条椅子腿,可以让椅子前后摇晃,躺在上面十分的舒服。
此时的曹操回味着嘴里鸡蛋灌饼的味道,还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再吃一次,身后的贴身太监施淳却上来提醒,让自己不要忘了正事。
对!正事!
今天自己微服私访,是有要事要和叶凡商量的。
曹操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一手撑在叶凡的办公桌上,看着叶凡,“你可知孙权又派人来请降了?”
叶凡摇了摇头。
“孙权这次派人来,直接说要将长江以南的土地全部献给我大魏,只不过...”
“只不过孙权想裂土封王!”叶凡接过话说道。
曹操闻言,神色为之一震,“你如何知道的?”
“猜的!”
“猜的?”
“陛下还是接着说正事吧!”
“哦!”曹操点了下头,继续说道:“孙权求取王位之事,无非就是想借助朕的力量帮他夺回荆州,可是朕凭什么要这么做呢?”
“朝里的大臣们都是什么意思?”
“你问这个干什么?”曹操有些疑惑。
“朝堂上那么多深谋远虑的大臣,高瞻远瞩的谋士,可陛下却不问,偏偏要来问我,我不得先知道为什么吗?”
“你这小子,鬼灵精怪的!”曹操伸出手指点了下叶凡的额头,“行吧,朝里的情况朕也不瞒你。虽然只有侍中刘哗站出来反对,但朕以为,肯定不少人都支持刘哗的看法。”
“那陛下您自己是怎么想的?”
曹操就这么盯着叶凡,半晌才说道:“朕是想借此机会灭了刘备,但又担心一旦给孙权封王,日后若是坐大,也难以权衡,另外,朕还记得当时在嘉福殿,你跟朕说的,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叶凡定了定神,正色道:“事可从经,亦可从权。当时臣向陛下提的建议,是在当时的局势下提出来的,眼下局势变了,当时的提议便不太合适了。”
曹操面带疑色,“那你的意思是?朕真的给孙权封王,然后与其合力灭蜀?”
“未尝不可!”
“那该如何行事?”
“很简单,还是跟之前臣说的一样,两边都派使者,但使命不同。”
曹操眼前一亮,“说下去!”
“臣听闻蜀国尚书令刘巴新丧,五虎将之一的马超也亡故了,陛下可遣一使者,以致祭为由,打探刘备之虚实,顺便安定其心!”
“朕记得先帝驾崩时,刘备曾派人携带礼物前来致祭,只不过当时朕心中烦闷,且与刘备有深仇大恨,故命夏侯尚在襄阳放出消息,一旦刘备的使者到来,便斩首示众,因此刘备的使者未能来到洛阳,自那时起,魏蜀两家也从未通使。此时若主动派出使命,岂不是自取其辱?”
叶凡摇了摇头,“不然!当时蜀国派使命前来,主要是刘备想要趁机攻打孙权,故而主动示好于大魏,陛下受与不受,皆无不可。而今陛下遣使通好,却并非有求于刘备,自然不卑不亢,有何耻辱之说?”
曹操激动地拍了下桌子,朗声叫道:“好!那朕就依你之言,遣使致祭。”旋即又皱眉问道:“那孙权这一路,该如何解决呢?”
“陛下难道忘了,臣当时的毛遂自荐了吗?”
“不可!朕当时就说过,你年纪太小,不能到东吴冒险!更何况现在你爹已经回来了,我又怎么能对你下这样的命令?”
叶凡有些激动,“君子尚且一言九鼎,陛下九五至尊,岂不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曹操对上叶凡眼睛,转而又摇了摇头,“不行不行,还是不行!你官卑职小,不能担此大任!”
“这有何难,臣官职大小,还不是陛下您一句话说了算?再说了,就算臣的年纪不方便加官,陛下也可以遣一德高望重之人为正使,使臣为副使,这不就两难自解了吗?”
“这件事,容朕再考虑考虑!”
“哎呀,陛下,您就别考虑了,臣一定会不辱使命的!”
“可是如果你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你让朕怎么和你爹,你娘,还有九泉之下的先帝交代?”
叶凡也有些激动,红着脸说道:“臣是臣,家父是家父,臣为国尽忠,即使真有什么不测,那也是死得其所,臣尚不怕,陛下何惧?”
曹操被叶凡的一番话所感染,勾起心中那一丝残存的斗志。
恍惚间,曹操似乎回到了十五年前,依稀记得那年夏天,父亲北征二袁及乌桓之时,自己随军出征,与父亲帐下的将军一样,自己当时也是胸怀大志,希望能够在马上建立一番功业。
凯旋之时,大军路过碣石山,父亲登临碣石,写下了《观沧海》这样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歌。
然而当时的曹操却想起幽州城下,那些尚未被掩埋的尸骨,他们是被乌桓攻破城池之后掳走的汉民,在战火中流离失所,人命如同草芥一般,随秋风摇摆,被野火烧尽。
感叹那些百姓的凄苦,又想起先秦诗歌“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悲惨,曹操在心底里发誓,日后如能执掌大权,一定要拯救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让战火不再纷飞,让百姓安居乐业。
那个凯旋的夜里,曹操在幽州城头,写下了“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以及“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这两首七言诗,曹用以独守空闺的女性角度出发,来表达自己对那些因为战争而客死他乡的军士的哀婉和怜惜。
如今,眼前这个十几岁的侄儿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却全然不惧,脸上洋溢着年少轻狂的活力,恰如当年的自己。
曹操不禁为之动容,如果非要让自己选择一个理由来同意叶凡的请求,也许就是因为他在叶凡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国子学别馆。
这么多年来,曹操还是第一次从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的脸上看到如此蓬勃的朝气,一时间,心中的那团火又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