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刘备率领四万大军,以及自进入西川以来,军中培养的诸多中坚力量,诸如傅肜,程畿,马良,张南,冯习等年轻将领及指战员,参谋等。
也许是刘备大军的气势过于强盛,又或许是孙权的一贯作风,当刘备打着为关羽和张飞复仇的旗号沿长江而下的消息传到东吴的时候,孙权的脑海里就只剩下了一个声音——求和!
南郡太守诸葛瑾作为孙权的使者,向刘备传达东吴方面的意见。
诸葛瑾也算是刘备的老熟人了,因为和诸葛亮一母同胞,因此在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的联系,基本上都要通过诸葛瑾来完成。
因此,诸葛瑾在写给刘备的信中,口吻也非常亲近,“陛下,您和关羽的感情,比起您和先帝的感情如何?荆州一地之得失,和整个国家比起来又如何?同样是敌人,谁先谁后,陛下应该明白该怎么做才对。”
刘备当然不会领情,连诸葛亮都没劝住,你一个外人又怎么可能说得上话呢?
诸葛瑾见讲道理行不通,就动用了孙权赋予他的最大的权力,在第二次隔空交涉中,诸葛瑾表示东吴愿意归还去年从关羽手中夺得的南郡,武陵以及零陵三郡,以示孙刘两家永结盟好。
等到诸葛瑾再次收到刘备表示拒绝的回信时,随之而来的,还有紧急的军报。刘备大军的前部先锋吴班和冯习,已经击溃了巫县的守军,现在正在往秭归来的路上。
诸葛瑾回到公安,向孙权传达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后者大惊失色,立刻召集大臣,准备迁都。
然而东吴的将军们全都各个争先,表示愿意带兵前去抵御刘备,相持许久,估计孙权也觉得自己太怂了,便派遣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率领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与刘备抗衡。
陆逊出击的同时,孙权带着一班文武大臣将都城迁往东边六百里之外的鄂县,为了表示对此次战斗的信心,同时表达自己想要用武力来使国运昌隆的愿景,将鄂县改为武昌,作为自己的都城。
消息传到洛阳,叶凡正在和钟繇,徐庶等人一起,品鉴秋天的第一杯下午茶。
“刘备出兵了,恐怕这几日朝廷也要忙起来了吧?”坐在下首的叶凡给每人面前的盘子里都添了一块糕点。
钟繇却笑着说道:“昭伯这一问,我倒想起来之前陛下在朝堂上提过此事。”
说完和徐庶对了个眼神,后者也笑道:“哈哈哈,我也想起来了。”
原来,几个月前刘备刚刚称帝时,曹操就担心刘备会向魏国出兵,于是便向大臣们询问对策。
当时,群臣意见不一,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蜀国仅仅占据益州一境之地,手下的名将也仅仅只有关羽一个人,现如今关羽已经死了,蜀国所仰仗的精锐部队一一荆州军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想必现在蜀国境内定是人人忧虑,哪还有心思出兵报仇呢?
但侍中刘哗却认为,蜀国虽然国力弱小,但刘备一直想要依靠武功军威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因此一定会向东吴用兵以示蜀国仍有余力。
况且关羽和刘备之间,大义上是为君臣,恩情上如同父子。
关羽一死,刘备如果不能为兴军报敌,也不合乎善始善终的道理。
曹操紧跟着追问,“爱卿以为,刘备兵锋所指,会是我大魏,还是东吴?”
刘哗则表示,刘备必定会出兵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
但司马懿却持有不同意见:“陛下,无论刘备兵锋指向何处,我大魏都应早做准备,如刘备伐吴,则我可自寿春,淮阴挥兵南下,直指江东。彼时,孙权首尾不能相顾,即使不能攻破江东,也能使其大伤元气。倘若刘备假托伐吴之名,沿汉江顺流而下,直取我新城,襄阳,则西南一线,不复国家所有,陛下也不可不防。”
一想起当年将自己父亲都杀的割须弃袍,夺船避箭的马超,还有单骑救主的赵云,曹操就觉得刚才百官说的什么“关羽死后,蜀无名将”完全就是在胡扯,于是当即下令,命镇西将军曹真,领兵五万,前往新城驻扎。
话音未落,陈群立刻出班阻止,“陛下,新城太守孟达乃是蜀国降将,今刘备大军未到,而先遣镇西将军带兵前往,孟达必定以为陛下对他不信任,这岂不是要逼他再次投降蜀国?此等降将本就立足未稳,先前既然能降我大魏,逼急了,也依然可以继续降蜀。此时派兵,颇为不妥,望陛下详之。”
还没等曹操发问,司徒华歆站出来说道:“以老臣愚见,应当派遣征南大将军出镇襄阳,一来征南大将军兼领荆州刺史,坐镇襄阳乃是分内中事,不至于引起孟达的疑心;二来镇西将军所在的长安,亦是重中之重,倘若蜀军从子午谷突袭,非镇西将军不能守也。”
之后的事情,叶凡都知道了,自己的父亲曹真依然驻守长安,而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则领兵五万,在襄阳驻扎,以逸待劳。
不过现在,这些布防都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刘备的军事行动,完全被刘哗说中了。
钟繇和徐庶的笑,一方面是大魏国避开了战火的袭扰,另一方面,则是嘲笑司马懿的观点落空了。
叶凡则追问道:“先生近日上朝,可曾听闻朝廷是否要出兵?”
钟繇笑问:“昭伯这话是什么意思?认为我大魏应该出兵吗?”
“不,此时绝对不能插手孙刘两家的争斗,只能作壁上观。”
叶凡此话一说出口,钟繇,徐庶和石韬三人立刻围了上来,“哦?这是为何?”
“因为此时出兵,不但没有任何好处,说不定还要吃亏。”
“此话怎讲?”
“先生请看。”叶凡不知道从哪里摸了一块地图出来,地图上大致画了些山川图形,标注了一些重要的城池和关隘,除此之外,最清楚的,就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分界线了。
众人顺着叶凡的手指看过去,那里写着“汉中”二字。
“几位先生可知道,此次刘备出兵伐吴,军中少了哪位大将?”
徐庶的分析能力最强,立刻抛出自己的观点:“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