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见利忘义之嫌
阿烂2025-07-02 19:202,165

而且郭嘉这番言语之意,显然在考验叶凡是否回应。

  不另当别论,看看他能不能刁难一下。

  曹操似乎真信。

  要不干脆不计较自己的心情、关心自己的身份、打人,就连叶凡笔下的老子,爬出墓地,亦是如此,前提是曹操认为是需要。

  叶凡细细想了一想,说道:“好!先派人试下刘表的态度,要他遣子入朝为质,不来的话就打!”

  新野,入荆必经之地,除非孙权肯借道,使曹操大军由庐江借道江夏进荆,然而,如何看待孙权,却并没有作出这类大脑被驴子踢飞的行为那样。

  再说,关二的仇还没报。

  这个红脸人真不知如何做了关帝,不讲义气,小心眼再记仇,叶凡还是没有太多招惹到他,总是自己看不上叶凡。

  最初想要新野时如果不是刘备适时出现叶凡悬梁自尽,以及孙尚香未死仍做叶凡女子一事都被其披露在江东。

  想到这红脸色鬼,叶凡气不打一处来。

  秦宜禄,史上秦朗之父,还没有去世,关二还记得自己儿媳,三天两头跑去找曹操,说是灭吕布,你们就要送她去呀,当时曹操就同意了,后来关二老是提这事,曹操心里痒痒,结果吕布一死,曹操跑过来看看那个秦夫人长啥样,使得关二如此挂念,我一个娘儿们,好水灵呀,所以同样是色鬼,曹操一句话没说就将秦夫人一并收走,原来弄的关二一心想回到刘备那。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准备一下,回头我给魏王提去。”

  筹备了,是好几个月了,大部队想开伐可不是骑一辆破自行车就可以随意踩下去的,需要准备军粮、军械、报名单、谁留谁攻,也要备好借口,要不当时也不好意思带上数万人登门,此之谓“大义”。所以说,当你想去打仗时,就一定得有一个理由和这个理由有关,那就是你的身份,如果没有这种资格的话。曹操手捧献帝,大义自然是他一方。

  不说董卓、袁绍那些当年boss级人物了,甚至打黄巾也称“匪类谋反,有伤天和而不守王道”、“代表月亮惩罚你们”云云,亦只是一块遮羞布。

  接下来大家还在大声谈笑风生的时候,叶凡独自低吟浅酌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个男人,要是有了他的话,收荆是不是就简单了一点?

  蔡瑁。

  无论这家伙有没有本事,却在荆襄举手通天,借蔡之表,蒯两大姓中的一个,史上此人更一心追随曹操的脚步,是一位心有灵犀、“务实”的人。

  他清楚地知道天下未来属于曹操,跟在曹操后面不出错,虽然有见利忘义之嫌,但是这眼光是好。

  一纸诏书寂寞地趴在刘表案几,写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关键是,其上加盖了曹操鲜红的大印章,像个长满獠牙的大嘴,在任何时候都会吞噬那些看到过的人们。”你要去哪里?

  刘表有点呆,望着薄诏书,他真的没想到,自己也有这岁数,也没有几日安生的日子,这个曹操好,孙权那个年青人就不战了,竟打起他的主意来。

  他自然明白曹操本人根本无法反抗,若是没有听从他的话,那数十万曹军就将在六个月之内占据荆襄全境。

  再者,半年中曹军有4个月的时间在聚众,1个月的行军、作战估计1个月就够。

  却让自己枉然抛弃了这个荆襄九郡,再不甘心,权力如此奇妙,能够把握好日子就是日子,况且,他本人好歹还是汉室宗亲。

  一想到这四个字,刘表又想起刘备了,这位同为高举汉室宗亲旗帜的师兄,只是,在新野,他过得并不顺利。

  “有请异度、子度。”

  荆襄有很多人才,但有一些远见和政治头脑的人,一定是这两个兄弟。

  对于韩嵩和傅巽来说,凭着自己那点小心,当然什么也没说就要降清曹操,刘表也没有多想和他们讨论。

  蒯氏兄弟迅速赶到,向刘表行礼后落座。

  “子柔、异度,如今曹操准备挥师南下,吞我荆襄九郡,有诏在此。”刘表面色颇不豫地说,指着那道诏书,“不知二位有何可教我?”

  两人面面相觑,蒯越停顿了片刻,好像是在预备措词似的,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谨慎地说:“未知府君何意?”

  看到两人都有各自的心事,倒是先问问你的想法,刘表怎么也想不通,长叹一声之后说道:“某非不知曹操的厉害,只是这荆州苦心经营多年,一旦送于他人,心中不甘。”

  蒯氏兄弟一听也是心中有数,便道:“既如此,不如府君先遣部分人马、粮草与刘备,彼与操有隙,又兼有关张之猛,徐庶之谋,如能挡之,府君则尽遣全州之兵助战,如彼战之不利,则府君亦可早做打算。”

  刘表笑着早早准备好了,尚未投降,只是一仗未打,便降下阵来,真是心不甘情不愿就说了:“此计大妙!谁可助玄德?”

  “王威可也!”

  蒯氏兄弟自然是有心的,这样讲,不过是应应景而已,他们自然明白,王威加刘备不能与曹操为敌,但这样一说,起码,他们还尽职尽责地充当幕僚。

  也是有原因的,刘表还认识诸葛亮的一个大姐姐,与时任房陵太守蒯祺结婚,还有一个二姐,与荆州又一大族的一员庞山民联姻。

  (这事应该是亮亮迁到荆州之后才发生的,而本书中显然隐藏条件没有触发,不过......将就着看吧。)

  这样,荆州几大世家,蒯和庞、蔡三家中的两家与诸葛亮是亲戚,以及诸葛亮自己在曹丕反叛事件中弱冠年纪时的突出表现等,得当朝将领垂青,被封官是对于一个还没有从军院毕业的人而言,已取得了惊人成绩。

  而且很明显是跟在曹操后面混日子,未来都是无限的,蒯氏兄弟虽深得刘表的信赖,但由于家族势力过于强大,官职反而比不上一个王桀。

  王桀这个吊,就是才华不比叶凡逊色,就连样貌也有一拼的时候!

  史载其“貌不副名,又躯体羸弱”,刘表原准备召他做东床快婿,可惜一来刘表很注重外表,二来,他自己真的是锉得太厉害一点,所以事情不了了之,成为王桀的一大憾事。

  但其过目不忘之技却令世人惊讶,文理兼备,甚至蔡邕也听到了他到府中访问的消息,慌得穿鞋的人反身前来迎候,足见其重要性。

继续阅读: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启程前往襄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卜卦后,被曹操奉为明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