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智愚之辨
烈风宗主2021-06-24 10:002,174

  之前打小报告的小吏带着八名甲士及锅、锅铲、葱花、花椒、孜然和油盐酱醋敲响了边让的家门。

  仆人打开门一瞧:唷,送吃的来了啊?

  谁给你送吃的了!

  小吏推开仆人,高声叫道:“边让边文礼何在?”

  堂内停止了谈笑,边让撩袍端带走到院中,看见一名小吏带着八名甲士及锅、锅铲、葱花、花椒、孜然和油盐酱醋,大惑不解,问:“足下登门,所为何事?”

  小吏答道:“奉主公之命,请阁下进锅!”

  “啊?”边让慌了。

  但有这么多朋友在家里,不能罔顾士大夫的气度。稍有惊慌之后,他立刻正色问:“为何?曹阿——曹操为何要处死我?”

  小吏回答:“因阁下累月出言相讥,还妄议主公决策,花言巧语蛊惑人心,主公特请阁下下锅。”

  边让叹了口气,点点头:“我懂了。他让我死,我又能怎么办呢?大丈夫死而死矣,有何憾在?不过在此之前,可否容在下沐浴更衣,坦然受死?”

  “行了,把您的士大夫包袱放一放吧,”小吏说,“待会儿都下锅了,您就在锅里洗吧——倒水!”

  甲士们支好锅,在下面堆好柴火,又有两个人负责挑水。

  边让见他们忙碌,就想趁他们不注意脚底抹油。

  然而有两名甲士发现,迅速将他摁住,撕光衣服丢进了锅里。

  边让当即发出惨叫,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等等

  “水还没开呢。”

  “喔,抱歉,在下反应过激了点。”

  不过等水开了,边让就没法这么泰然自若、风度翩翩了。

  随着水逐渐升温,边让这才发出真正的惨叫,在锅里翻滚。这时才是真正的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最终,边让被烹成一锅水煮肉,开锅前撒上盐、葱花和孜然,果然香气四溢——那个年代的人生活饮食都很环保,所以肉质不酸。

  边让被曹操处死,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兖州的士大夫们纷纷对曹操离心离德。

  东汉由宦官、外戚还有名士这三根柱子支撑。现在宦官倒了、外戚没了,世家大族掌控着社会的话语权。

  而曹操此人是寒族,用法家治国。与那些崇尚儒学,世家大族的名士背道而行。曹操还是宦官的后代,为名士所不齿。

  其实这跟他用不用法家治国没什么关系,就好比普通人去一帮富二代、官二代的圈子里,你就算什么都不干,光在那儿站着,人家都觉着你碍眼,因为你档次太低,低贱的低。你想当领导?抱歉,不支持、不合作,高兴了还侮辱你几句。

  曹操是忍无可忍,杀了这么一个喷子,却落得个骂名。

  所以说,不管哪个时代,都别惹键盘侠,不是惹不起,是太恶心,像疯狗一样死缠烂打紧咬着不放,非把你啃一块肉下来,他的人生才圆满。

  也许这么一解释,大家都明白了,曹操是挺冤枉的。

  但,这一次,他一点都不冤。

  为什么呢,首先来探讨一下他征讨徐州的真实原因。

  报仇是一方面,除了报仇以外,还有另外三点。

  一、徐州富裕。军事实力相对稍弱的陶谦,竟然占据着这么富的一个大州,凭什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个糟老头子活该被抢。

  二、离得近。兖州徐州紧挨着相挨,大军朝发夕至,不拿你开刀,还让我去打李傕郭汜吗?

  三、立场问题。在二袁相争当中,曹操支持的是袁绍,而徐州陶谦声援的是袁术,从政治关系上来说二人是敌对的。

  但问题是曹操忽略了合法性和道义上。

  陶谦是被朝廷任命的州牧,而这个朝廷是一直被曹操承认的中央政府——封他兖州牧的朝廷。你在没有得到中央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打攻打邻州城池,与扯旗造反又有何异?

  在二袁相争中,陶谦惹不起天下翘楚的袁术,出兵做做样子,实是无奈之举,实际上并没有与袁绍或曹操当真开战,所以并无血仇。至于徐州富庶,那是因为陶谦执政有方,又不是一上来就这么有钱。此外陶谦本人向来以清廉知名当世,深得徐州百姓的爱戴。

  曹操为了城池和粮秣,罔顾了舆论与民心。

  至于他所打的为父报仇的旗号,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起码先确定凶手是陶谦指使的,你再起兵报仇,大家也没什么话好讲。但你二话不说,点兵数万开到徐州就开始屠城,真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说,即使没有曹嵩全家死光的意外事件,徐州也是免不了兵祸的,攻击徐州是曹操的既定方针,父亲被杀则是给了他一个出兵的借口。

  连家属被害都可以拿来大做文章,曹孟德的大奸亦可见一斑了。

  看得出,曹操是想模仿战国时期秦国远交近攻而称霸的例子,有样学样地发展。

  但问题是,目前四邻州郡并没有谁拿曹操当作敌人(除了袁术),而徐州战端一开,四方无不心惊,与曹操的关系严重恶化,为求日后自保,家家扩军备战,兖州至此才真正成为了四“战”之地。曹操也由此陷入了战争的泥淖,套上了事倍而功半的魔咒。

  有人问,至于这么严重吗?

  就举历史上的真实事例来说吧。

  荆州刘表一直与曹操交好,但后来离心接纳刘备。

  刘备这个脾气火爆而且倔得像头牛的人就不用多说了,自此以后,对曹操一再示好不屑一顾,他认定曹操是大奸大恶,一辈子不会改变看法。并且总和关羽、张飞两兄弟谈论曹操的品德缺陷,以至于两兄弟对曹阿瞒形成了固定偏见,所以关羽后来在曹操手底下打了几年工,都已经封侯的人了,还是撂下他不管,投奔没钱没兵的老大哥去了。

  上面那些是后来的长远影响,而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的事情则是,对曹操曾有大恩的发小张邈不惜与他反目成仇,同时对曹操入主兖州起过决定性作用的军师陈宫倒戈相向,这两件事差点让他嗝屁。

  那么曹操应该做出的正确决策是什么呢?不知道。

  因为在当时,连荀彧、郭嘉、程昱等人都没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建议——其实更多的可能是知道劝不住主公,干脆让他打个爽算了,反正又不是打不过陶谦。

  而且这一打还上瘾了,靠自己麾下的精兵强将,捶几个臭鱼烂虾,随随便便就抢到了无数的金银粮草,这生意划算呐!

  曹操当下就研究起下一次出兵徐州的计划了。

继续阅读:第169章 开局一卷草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第一炮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