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围师必阙”。
通常,无论在野战阵地还是在城寨防守作战中,面临被围境地的敌人,很可能出现三种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战,大多数则是第三种:观望,听命于指挥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更重要的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或在重点在那个地方封打,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特别是围困坚守城堡的敌人,一旦敌人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战战场上彻底消灭敌军。相比之下,与逃窜之敌作战的难度显然要比与死战之敌作战要小得多,代价也会少得多。稍微有头脑的将领都能算过这个账来,所以“围师必阙”是历代战将常用的一个战法。
然而今天的袁绍军或许是认为敌人太过弱鸡,想一口气吃掉,因此犯了兵家大忌。
杨岐等人被逼上绝路,只能被逼想出一些绝法子来。
也就是在这时候,由于中军被炸惨了,袁绍亲自出马,领本部精兵补上,他的装束引起了注意。
远离电子产品多年的杨岐视力得以恢复,他一眼就看见了那位坐在马上,头戴雉翎盔,身着带披风的龙鳞将甲,容貌甚伟的主将袁绍。
当然杨岐并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就是袁绍,但肯定级别也不低,他立马就想到了狙杀主将的主意。
不过你在注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注视着你。
和袁绍相比,杨岐自己的装束更加引人注目,他一身的宋代形制穿越甲,比同时代的将领们可要显眼多了。
袁绍军的武将高览在嘈杂的战阵中找到了正领着亲卫奋勇作战的杨岐,阵斩袁术大将这一史诗成就正在向他招手,高览无法抵御这种诱惑,立刻率领本部兵马——一帮不要命的轻兵,如尖刀般割开一条通路,迅猛地侵攻过去。
杨岐本人尚未意识到自己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但在他两侧的裴元绍和张辽已经发现有名敌将领着帮凶残的家伙冲向主将,便指挥部下拼死向杨岐靠拢。但河北军团靠身体硬吃,愣是是阻挡住了两翼的冲击,仍奋不顾身地杀向杨岐。
裴元绍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毕竟一但主将丧生,全军溃败,更何况主将还是自己的义兄弟,于是他左右环顾,大呼一声:“曹将军何在?”
话音刚落,一道光梭不知从何处而来,直射高览的面门,随着一支雕翎箭插入雉翎盔,高览大惊落马,其部下赶紧将高览救下,所幸只是伤到了浅层骨头,并未深入脑仁。
高览部退散。
裴元绍寻觅一番,方才看见张弓走马,往来驰射,早已深藏功与名的神射手曹性。
杨岐转危为安,而危机本身,也朝着袁绍军倾斜。
四面围堵的态势令杨岐军士兵爆发出了非一般的抗压力,此外还逼得他们想出了该使用另一种火器了。
这一次作战,杨岐军没有携带威力较弱、稳定性也很差(简单说就是容易炸膛)的竹筒火铳,只有校尉、司马及以上的将官配备了铜铳,一共只有十来杆,开一枪要半小时,但精准度和威力就比竹筒火铳高多了。
好在战场相当混乱,杨岐等将校混在当中不容易成为受攻击的目标,他们就躲在人堆里,稳稳当当地装填火药、点燃引线进行射击,专挑骑马或是看装束像是军官的敌军下手。半个时辰工夫,也射杀了数名敌军军侯、屯长,引起了混乱与骚动。
然而袁绍军毕竟训练有素,军官被射杀,其副手就迅速补上。其实平时部队经常搞演练、推演,每次战斗行动发起前指挥员都要宣布“如果我不幸倒下了,我的代理人是谁”,这里这个“代理人”就是指挥员牺牲后的替代者。
如果是没有明确代理人的情况呢?这种一般按军衔职务高低算,有时也因人而异,比如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一般会指挥战场经验不足的新手,在危急时刻,即使军衔相同,战友们也都期望把自己的性命交给胜算更高的经验老手。
袁绍军练度相当高,这些突发状况在平时都有训练,因此杨岐等人针对他们军官的专门狙杀并未起到太大的效果。
更何况高级将领也基本上和他们这些打黑枪的一样,缩在人堆里,你想打也打不着,被你杀几个中低层的军官又能怎么样?
眼看狙杀行动效果一般,同时袁绍军的长戟已经逐渐深入己方军阵,愈发逼近垓心中的高级将校。
杨岐发完一枪,给铜铳装弹装到一半就啐了一口,将其摔在了地上,接着抽出泰山宝环,准备拼死一搏了。
在这关键时刻,他又听见了蜂鸣声。
宝环,是宝环!
他盯着泰山宝环,心里默念:“宝环,再帮我一次!”
“杀……杀戮……”
围着杨岐的袁绍军军隐约觉得有一阵红光闪烁,接着,他们就发现被包围的那人发出一声嘶吼,就如鬼神附体,策马厮杀之势不可阻挡。
但仅仅杀了四五人之后,杨岐的眼睛又恢复了正常的颜色,头脑又冷静了下来。
不是什么东西压制住了宝环的戾气。而是因为他体力快用尽了。
就这么迟疑的一刹那,一名颜良部的骑兵不知什么时候冲进了垓心,一刀砍中了他的后腰。
尽管有重甲防护,但那一刀的冲击力还是实实在在传到了身体上,令他的五脏六腑都颤动起来。
杨岐痛叫一声,旋即挥剑削断敌军的右手,又一剑,生生劈开了那名骑兵的头盔,从脑门一路划开,直切到上颚。那敌**裂成两半,当场死亡。
这两剑过后,杨岐已经彻底透支,再也使不出什么力气了。
就在杨岐差点被人砍翻的当儿,之前射退高览的曹性在阵中穿梭,倒是凭借周围步卒的掩护,毫发无伤不说,还趁隙射杀了十几名敌军。
眼见敌军围匝甚密,渐渐没有给他骑射的空间,几名敌军的说话声给了他一个机会。
曹性隐约听见不远的地方有人在发号施令,其余人“喏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