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回了句,“进度挺好,开学工人就能住进去了。”
又听陆蔓华念叨,“南生出国快半个月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国外吃的可大都是西餐。
我就不喜欢生的,还是爱吃中餐,就担心南生吃不饱,还有一起去的那些工人,出去一遭吃啥都不和胃口,怕是要饿瘦一大圈回来。”
说着老太太就露出一脸的心疼,好似想起自己早年出国留学时的不易。
苟利民听了这话有些不赞同,“年纪轻就得多吃些苦头,老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而且他们辛苦一遭,可是给咱们全花国带来福利呢!”
生产线的事现在全国上下的机械厂都知道。
跟贺南生一起出国的那些工人厂长,也是他挑出来承接的生产线、负责生产制造新零件设备的厂子。
不说留在国内的人多期待生产线尽快归国落地,就是没被选上的工厂,心里也火热着呢。
第一口肉吃不着,但往后的汤他们总归能分到一点的!
又不是啥一锤子买卖,仅生产线落地,生产了这么一次,后续就不发展了。
要是这样干啥革新内燃机的研究?
不就是为了更新换代谋发展,挣外汇,大家伙儿一起脱贫致富嘛!
所以大家的心态还挺平和的,鼓足干劲做好本分事,做足准备等候时机。
贺南生一共带了几十号人出国,负责装载拆卸的师傅和各家厂长或者书记。
回到国内的时候,已经事两个多月后的事情。
不过生产线还没上路,运回国内还需要时间。
但这不代表他就没有事情了。
平时白天上课,晚上就让岁岁把他放空间里,研究剩下需要的各类零件,把能够依靠现有技术生产出来的都记录下来。
见他这么勤奋刻苦,岁岁都不好意思偷懒,决定向他学习。
农场的工人她已经招到了,是京城郊区的村民。
岁岁找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在家里不受重视,但为人踏实能干,心眼子又少的,有女孩跟妇女,也有年轻汉子。
再加上京大的陈教授和室友宋一梅,一共八个人。
陈教授跟宋一梅每周往返农场,其余六个工人吃住都在农场里。
做饭目前人少,可以轮流做,也是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前两天听宋一梅推荐他们租的房屋隔壁那户人家,有个寡居的中年女人,做饭做家务都是一把好手。
平常一直糊纸盒维持生活,日子过得艰辛,已经准备尝试去找个洗衣做饭的活儿了。
前两天上课要上课,岁岁想着今天正好周末准备去看看。
她提着水果和糖上宋一梅家时,刘国庆没在家,还在城南农场里装修小院子。
岁岁一进屋,见宋一梅的女儿刘朵坐在桌子边写写画画,相当专注当即把东西放桌上。
“小朵在画什么呀?”
刘朵听到声音抬头看见是她,晓得眼睛弯弯,露着牙齿甜甜笑着,“岁岁姨,我写作业呢!”
回答完了,扭头扬声冲里屋喊,“妈!岁岁姨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