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茹瞬间有了信心,她说:“事不宜迟,我这就去纸厂,早谈好,纸碗能早点制作出来,我也能多挣点。”
说着,她就起身。
苟岁岁从书本下的草稿本上,扯了一张纸下来。
寥寥几笔画出纸碗形状,碗身上写着王巧茹小摊车的名字:巧妙饭摊。
就是普通的纸碗造型,因为这个年代没有,就会显得新奇。
她画好递给王巧茹。
王巧茹接过来一看,登时就喜欢上了。
“这碗还真好看哈,岁岁你把我这饭摊的名字也写上去啦?”
苟岁岁笑着点头,“既然要做纸碗,那就做带名字的。
在你这里买的饭菜,或者是刨冰。
别人见了觉得好吃,一旦有人问哪儿买的,看到名字,自然就有印象了。”
王巧茹欢喜地拿着图纸走了。
纸厂一开始不同意,但她逐渐抛出条件。
而后就顺利从纸厂订下纸碗的单子,后续要是还需要,还能再订。
回来后,王巧茹要将售卖点子的二百块钱给苟岁岁。
岁岁没收,“就当是我投资的。”
今年的高考接连考了三天。
物理化学和历史地理被分开了。
去年是合在一起考的。
考完试,有二十来个补习班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赶到小院来,就想着对一下答案。
来的时候就看到院子里摆着课桌,拼成了长桌。
桌上放着饭碗,桌子中间摆着西瓜水果。
见他们来了,谭文青招呼了声,“都别愣着,也别忙着对答案,今天给你们整点消暑的。”
话音一落,苟岁岁就帮着王巧茹端冰沙出来。
“这话说的,又不是你整,这都是巧茹姐的手艺。”苟岁岁怼他一句。
谭文青笑呵呵地应下,转身殷勤地帮着王巧茹端东西。
挨了白眼也依旧乐呵,甚至更殷勤了。
补习班的学生们还是头一次,在课外见到谭文青笑得这么亲和。
是的,上课的时候,谭文青展现了他极大的热情。
也是非常认真负责,挺会教学的好老师。
一下课,除了有人问问题之外,他都没有啥笑脸。
私下里的学生都以为他挺不好相处的。
没想到还能见到他这一面。
学生们就觉得,或许他们对老师的误解挺大?
等等,似乎谭老师和王巧茹同志之间有点东西?
平时他们都在小院上课啊,怎么之前没有发现?是他们瞎吗?
若是苟岁岁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估计会告诉他们:不,那是你们一心只有学习。
学生们也只是愣了一下,很快就积极地端东西拿东西。
没过多久,宋一梅也来了,她带着自家女儿。
高考前,朱红云、马田和陈友娣三人已经分别回家了。
至于宋一梅,她男人和女儿都在京城,也不需要回哪里去。
自从开学不久就到补习班上课,她男人也找到个工地上的零活做着。
平常孩子都是送到学校。
后来学期过半,他们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平房,一个月八块钱。
孩子再也不用跟着她爸挤工地了。
其他的老师没来,就他们几个人在。
“这是为了庆祝大家高考结束,算是我们补习班的传统了。”
等大家都围着坐一起了,谭文青开始讲话。
“传统?老师,咱们不是补习班第一批学生吗?”
有个学生看着桌上的几个小炉子,上头摆着的红彤彤逐渐翻滚的红汤火锅,默默吞咽着口水问。
闻言,谭文青和王巧茹,苟岁岁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