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学习的热潮
爱爆更的沙罗曼蛇2025-10-11 17:102,441

防刺服的测试,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独立团里炸出了一个巨大的、深不见底的坑。

而填满这个坑的,不是别的,是全团上下,对技术和知识,前所未有的狂热!

李云龙的“量产”命令一下,整个技术科就成了独立团的心脏。

不,比心脏还重要。

这里现在是全团的“圣地”。

每天,一车车的牛皮、一桶桶的桐油,从四面八方运过来,堆满了整个院子。

后勤处长现在见了我,那笑得比见了亲爹还亲。

“耿先生,您看这批皮子成不?上好的老黄牛皮!”

“先生,桐油够不够?不够我再去想办法!”

而原来那些在技术科打下手的学徒们,现在,彻底成了全团最耀眼的明星。

这帮小子,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走路都带风。

他们穿着一身相对干净的工作服,虽然上面还是沾满了油污,可这身衣服,现在比军官的呢料子还让人羡慕。

因为,这是“技术人员”的象征!

以前,他们跟人说话,三句不离“俺寻思”。

现在,他们张口闭口都是。

“哎,你这块牛皮的尺寸不对,公差超了!”

“师傅说了,这个步骤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来,不能有半点马虎!”

“什么叫应力集中?这都不知道?去去去,夜校好好听课去!”

那些普通战士听不懂的“术语”,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带着一股子神秘而高级的味道。

他们走到哪,都成了焦点。

在食堂打饭,炊事班长老远就给他们留着最好的肉。

在路上碰到别的连队的战士,人家都会主动停下来,客客气气地喊一声“师傅”,再递上一根烟。

那眼神里,全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羡慕。

为啥?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身上那件能保命的“铁背心”,未来,就要出自这些“文化人”之手!

谁敢得罪他们?

得罪了他们,万一给你做的那件,少放了两块铁片怎么办?

这股风气,迅速地在全团蔓延开来。

独立团的战士们,都是最朴实、最实在的人。

你跟他们讲一百遍“知识就是力量”的大道理,他们可能听得打瞌睡。

但现在,一个活生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就摆在他们眼前。

那些和他们一样,大字不识几个的泥腿子,就因为去了夜校,进了技术科。

学会了写字,学会了算数,学会了看图纸。

然后,他们就能造出连鬼子刺刀都捅不穿的神奇宝贝!

这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一个简单粗暴,但却极其有效的等式,在全团战士的心中,被牢牢地建立了起来。

“去夜校学习=变成文化人=能进技术科=能造防刺服=能造命!”

知识,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它,就是命!

这个认知,像一把火,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到了晚上,夜校上课的时间。

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了。

以前,这事儿归赵刚管,每次上课前,还得让各连的指导员去催,去赶,跟抓壮丁似的。

可今天。

还没到点呢,上课的那个大窑洞,里里外外,就已经被战士们挤得水泄不通!

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头!

窑洞里面,早就没了座位,能站的地方都站满了人。

来晚了的,根本挤不进去。

怎么办?

挤不进去,就趴在窗户上,一个个脑袋叠着脑袋,像罗汉一样,拼命往里瞅。

连窗户都抢不上的,就只能站在门口,伸长了脖子,竖起耳朵,希望能从人缝里,听到一点讲课的声音。

那场面,比赶集还热闹!

赵刚站在用土坯搭起来的简陋讲台上,手里拿着我给他手绘的《独立团技术扫盲手册》。

他看着下面,看着那一双双充满了求知欲的、明亮得如同星辰般的眼睛。

看着窗户上那一颗颗挤得变形的、满是汗水的脑袋。

他,一个在北平读过大学、见识过大场面的知识分子。

一个在枪林弹雨中都未曾皱过一下眉头的硬汉。

在这一刻,眼圈,却红了。

他激动得嘴唇都在颤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梦寐以求的,是什么?

不就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有理想、有战斗力的新型人民军队吗?

他以为,这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

可今天。

就在这个贫瘠的、落后的山沟里。

就在他的独立团。

他看到了,那个梦想,最真实、最生动的雏形!

而李云龙,这个家伙正抱着胳膊,靠在窑洞的门框上,看着这番景象,脸上露出了既得意又发愁的古怪表情。

喜的是,部队这股学习的风气,算是彻底起来了!以后再也不用他跟赵刚为了这事儿吵架了。

愁的是……

他娘的,一个窑洞,根本就装不下这么多人啊!

一堂课上完,李云龙就把赵刚拉到了一边。

“老赵,你看这事儿闹的。”

他一脸“烦恼”地说道。

“想学习的弟兄太多,咱们这庙太小,装不下这么多菩萨啊。”

赵刚还在激动之中,他擦了擦眼角,用力地点头。

“是啊!老李,我刚才就在想,必须扩建!得马上扩建!”

李云龙一拍大腿,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地、发自内心地想搞“基础建设”。

“扩建!必须扩建!”

他大手一挥,财大气粗地说道。

“一个教室不够,就给老子搞他三五个!”

“人手不够,就从战斗部队里抽!材料不够,就去县城买!”

“他娘的,只要弟兄们肯学,老子就是把团部给拆了,也得给他们把课堂盖起来!”

看着这两个为了“教育事业”而激动不已的搭档,我心里也是一阵感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股燎原之火,今天,算是彻底烧起来了。

但看着眼前这股狂热的学习热潮,我在欣慰的同时,也在冷静地思考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扫盲,只是第一步。

是让文盲变成识字的人。

可要实现真正的工业化,光靠识字,是远远不够的。

我需要的,不仅仅是能看懂图纸的工人。

我更需要的,是能独立设计图纸、能改良工艺、能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师”!

而工程师,是无法通过这种大班扫盲课来培养的。

他们需要更系统的理论,更专业的指导,更精密的仪器。

他们,需要“精英教育”。

我必须从这些充满了热情的战士们当中,像淘金一样,筛选出那些最聪明、最有天赋、最适合走技术路线的“种子”。

然后,为他们开一个小灶。

一个,能为这个时代,培养出第一代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就在我的思绪飘远的时候。

独立团驻地里,所有人都还沉浸在一片学习和生产的热潮之中。

战士们在训练之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互相考校着今天新学的字,新学的算术题。

技术科的院子里,桐油的香味和皮革的敲打声,日夜不息。

整个独立团,都像一台加满了油的机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内部革新。

他们对悄然逼近的危险,一无所知。

此时。

他们并不知道。

在几百里之外,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总部。

一份关于他们独立团的、充满了惊疑和警惕的战报,已经摆在了一个重要人物的办公桌上。

敌人,终于开始注意到他们的“异常”了。

继续阅读:第99章 山本的视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亮剑:都穿越了还玩小米加步枪?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