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所的门帘落下,隔绝了洞外的寒风,也隔绝了“飞龙”突击队那压抑到极致的昂扬杀气。
油灯的火苗,在安静的指挥所里轻轻跳动,将两个人的影子投在巨大的沙盘上,拉长,扭曲,仿佛两个正在对弈的巨人。
气氛,凝重如铁。
赵刚没有坐下,他背着手,在那精细到令人发指的沙盘旁来回踱步,脚下的步子不快,却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焦虑。
他的眉头,自从李云龙离开后,就一直紧紧地锁着,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耿忠没有打扰他,只是默默地检查着桌上那台步话机的线路,更换着最后的电池。
他知道,李云龙的“刀”,已经磨到了最快。
但要让这把刀毫无顾忌地挥出去,还需要安抚好这把刀的“鞘”与“魂”。
“老耿。”
终于,赵刚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叫住了耿忠。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
“你过来一下。”
耿忠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沙盘旁。
“政委,怎么了?”
“这个计划,太精巧了。”
赵刚看着耿忠的眼睛,那双属于燕京大学高材生的、充满了理性和逻辑的眼睛里,此刻满是忧虑。
这不是质疑,而是一个政委,对麾下数百上千战士生命的极致负责。
“它就像是在悬崖上走钢丝,每一步都不能错。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他伸出手指,点在了沙盘上。
“万一,我是说万一。”
“万一弩炮发射的角度有微小的偏差,抓钩没有挂在预定位置,而是挂在了鬼子的射击口上,怎么办?”
他又指向那条代表滑索的细线。
“万一这条绳索,被鬼子密集的火力,哪怕是一颗流弹打断了,怎么办?和尚他们会从几十米的高空直接摔死!”
“还有,鬼子不是傻子。我们炮火准备的同时,他们一定会做出反应。万一他们没有被我们佯攻和炮击迷惑,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城楼上的突击队,怎么办?”
赵刚一口气,说出了三四个最致命、也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节点。
每一个“万一”,都像一把重锤,狠狠敲击在即将到来的胜利狂想曲上,发出了刺耳的杂音。
指挥所里的空气,仿佛都因为这几个问题而凝固了。
然而,面对赵刚这几乎等同于灵魂拷问的担忧,耿忠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意外或不耐烦。
他只是平静地示意赵刚坐下,然后拿起那根细长的指挥棒。
那个沉稳、冷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战争设计师,又回来了。
“政委,你的担忧,我明白。”
耿忠的声音,像一剂镇定剂,瞬间抚平了空气中的焦躁。
“我们一个一个说。”
他的指挥棒,指向了沙盘上代表后山发射阵地的那个小小的模型。
“关于角度偏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设计了两套独立的校准方案。”
“第一套,是物理校准。我们已经提前利用三角测量法,计算出了发射仰角、风偏和距离的全部参数,并用木桩和基线在阵地上进行了三次复核。”
“第二套,是光学辅助校准。”耿忠的语气充满了自信,“我已经让炮兵营的王承柱,带着两台炮队镜,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山头,对城楼的预定挂载点,进行了交叉定位。两个定位点的数据会实时同步到发射阵地,最终的发射误差,不会超过半米。”
赵刚的瞳孔微微一缩。
三角测量?交叉定位?
这些名词,他只在大学的教科书上见过。
他没想到,耿忠已经将它们,应用到了如此原始的战场上!
耿忠没有停顿,他又从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了一小截只有拇指粗细的绳子,递给了赵刚。
“政委,你再看看这个。”
赵刚接过来,发现这绳子手感奇特,外层是粗糙的麻绳,但内里,却似乎包裹着什么坚硬的东西。
“这是我们滑索用的‘钢芯麻绳’。”
耿忠解释道,“外层的麻绳,主要是为了耐磨和增加摩擦力。它的核心,是里面这三股用兵工厂最好的弹簧钢,反复锻打、拉制出来的钢丝。”
“就算外层的麻绳在空中被子弹完全打断,里面的三股钢丝,也足以支撑一个突击班的人员,完成一个来回的飞渡。”
“更何况,”耿忠笑了笑,“我们的整个突击窗口,从抓钩挂上到和尚他们飞渡完毕,全程不会超过三十秒。”
“在炮兵营制造的混乱和火光掩护下,黑灯瞎火的,敌人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个准头,去精确瞄准一条在夜空中高速移动的绳索。”
赵刚抚摸着那截坚韧的钢芯麻绳,眼神里的凝重,已经开始慢慢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释然。
“至于你说的最后一个问题,敌人的反应。”
耿忠的指挥棒,在沙盘上移动了几个小旗子。
“政委,你看。我们的第一轮炮击,并非无差别覆盖。”
“六门迫击炮的目标,是日军的指挥部。而另外六门炮的目标,也不是他们的主兵营,而是这几个点。”
指挥棒点在了几个不起眼的角落。
“这里,是日军设在城内的主要观察哨。这里,是他们的军官宿舍。而这里,是他们的通讯室。”
“战斗打响的一瞬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敲掉他们的眼睛、耳朵和大脑!”
“当他们的指挥系统陷入瘫痪,当所有军官都从睡梦中被炸懵,当所有通讯都中断……”
耿忠抬起头,看着赵刚,平静地说道:“我们就能拥有至少一分钟的,绝对的黄金救援时间。”
“一分钟,足够我们结束战斗了。”
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数据详实,预案充分。
耿忠的每一个回答,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将赵刚提出的每一个“万一”,都干净利落地切除、分解,然后用一个无懈可击的“预案”将其完美覆盖。
赵刚脸上的凝重,已经彻底消失。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他原以为这已经足够了,准备站起身,去下达最后的命令。
就在这时。
耿忠却从身后的一个军用文件箱里,拿出了两个用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火漆封口的文件夹。
一个上面用毛笔写着大大的“B”。
另一个,则写着“C”。
他将这两个文件夹,轻轻推到了赵刚的面前。
赵刚愣住了。
“这是……”
“政委,你刚才担心的所有问题,我都想到了。”
耿忠的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让赵刚都感到心悸的,绝对的掌控力。
“这是B计划。”
他指着那个标着“B”的文件夹。
“如果我们的主发射阵地,在行动前暴露,或者第一发弩炮因为不可抗力而失效。我们在西侧的另一处高地,还有一个完整的备用发射组,他们携带了第二套弩炮,可以在三分钟内接替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执行飞索突击。”
赵刚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耿忠又指向了那个标着“C”的文件夹。
“这是C计划。”
他的眼神,在这一刻,闪过一丝决绝的狠厉。
“如果‘飞龙’突击行动,因为某些我们完全无法预料的原因,彻底失败。那么,所有部队将立刻放弃救援,转为强攻。”
“这个文件夹里,是我为强攻设计的优化方案。包括主攻方向的选择、多点爆破的精确位置、以及炮火支援的详细计划。”
“按照这个方案打,我们就算强攻,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战士们的伤亡。”
轰!
赵刚的脑子里,像是炸开了一颗惊雷。
他伸出手,有些颤抖地拿起了那两个文件夹。
很沉。
那不是纸张的重量,而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名为“万无一失”的重量。
他打开了文件夹。
里面,是同样详尽到令人发指的图纸、数据和行动预案。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
赵刚彻底被震撼了。
他看着眼前的耿忠,看着这个浑身还沾着机油和硝烟味的年轻人,心中所有的担忧、疑虑、不安,在这一瞬间,全都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坚如磐石的信心!
许久。
赵刚缓缓站起身,用力地,狠狠地拍了拍耿忠的肩膀。
“老耿!”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发自肺腑的叹服与信赖。
“有你在,我放心了!”
说完,他不再有任何犹豫,转身大步走到桌前,一把拿起了那台代表着最高指挥权的步话机。
他按下通话键,深吸一口气,用一种无比坚定、沉稳的声音,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各单位注意!”
“按一号作战方案,进入最后准备!”
沙沙的电流声中,他清晰地听到了张大彪、魏和尚、王承柱……一个个指挥员那压抑着兴奋的怒吼。
“一营收到!”
“飞龙收到!”
“炮营收到!”
大战的齿轮,在这一刻,伴随着政委坚定的命令,发出了震耳的轰鸣。
开始缓缓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