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点料?”
李云龙抱着自己的“珍宝”,一脸困惑地看着耿忠。
“加什么料?难不成你还能给它镶金边不成?”
在他看来,这根枪管已经是他能想象到的最完美的形态了。
耿忠神秘一笑,没有回答。
他只是带着众人,再次走向那个堆满了破铜烂铁的仓库。
在仓库的一个角落里,放着一个用油布精心包裹着的沉重木箱。
耿忠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木箱。
里面躺着一架九零式炮队镜。
这是上次攻打县城时,从日军炮兵阵地上缴获来的。
也就是炮兵用的大号望远镜。
这东西因为使用不便,一直被当成战利品扔在仓库里吃灰。
耿忠指着这架造型复杂、看上去跟步枪八竿子打不着的望远镜。
对李云龙和所有学徒宣布道。
“同志们,这就是我说的‘料’。”
“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变成我们新枪管的‘眼睛’!”
“眼睛?”
所有人都懵了。
李云龙更是凑上前,摸了摸那冰冷的镜筒,又看了看手中的枪管,满脸的不可思议。
“耿小子,你没跟老子开玩笑吧?”
“这玩意儿又大又沉,怎么能装到枪上去?”
“再说了,”他把眼睛凑到望远镜的目镜上看了看。
“这里面光秃秃的,连个准星都没有,怎么瞄准?”
李云龙提出的正是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把一个望远镜绑到枪上?
这听上去比炼钢还要异想天开。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耿忠没有过多解释。
行动永远是最好的证明。
他拿出了一套自己用钢针和铁片精心打磨出来的微型螺丝刀和镊子。
然后在所有人屏住呼吸的注视下。
他开始对那架结构复杂的日式炮队镜,进行外科手术般的……
天才拆解!
他的动作轻柔而精准。
每一颗螺丝、每一个卡榫,都在他的手中被有条不紊地一一卸下。
很快,那架原本高深莫测的望远镜,就被他分解成了一堆大大小小的零件。
他从那堆零件中,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了几片大小不一、晶莹剔透的玻璃镜片。
他将其中最关键的一组,凸透镜(物镜)和凹透镜(目镜),举了起来对着光。
“同志们,请看。”
他开始了他的“光学公开课”。
“我们之所以能通过望远镜看到远方的景物,就是因为光线通过了这两片神奇的玻璃。”
“物镜负责将远处的景象缩小,成像在我们的眼前。”
“而目镜则像一个放大镜,再将这个缩小的像重新放大。”
“一收,一放,远方的世界就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徒们对光学有了最基础也最模糊的认知。
“那……那准星的问题呢?”一名学徒追问道。
“问得好。”
耿忠笑了。
他从怀里掏出了一片早就准备好的秘密武器。
那是一片被打磨得只有不到一毫米厚,像指甲盖一样大小的透明云母片。
这是他从一座废弃的矿洞里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宝贝。
他将这片薄薄的云母片小心地固定在一个小小的木架上。
然后他拿起了一根钢针。
那钢针被他磨得比绣花针还要尖锐。
他屏住呼吸,将全部心神都凝聚在了小小的针尖之上。
整个仓库安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神乎其技的一幕。
只见耿忠的手稳得像一块焊在桌子上的岩石。
他用那根锋利的钢针,在那片脆弱得仿佛一碰就碎的云母片上。
极其精细地、极其缓慢地刻画着。
先是一条完美的垂直竖线。
然后又是一条完美的水平横线。
两条线在云母片的最中心精准地交汇。
形成了一个完美的……
十字!
当他放下钢针的那一刻,额头的汗已经流了下来。
这个操作对眼力、对稳定性的要求,已经达到了人类手工的极限!
他举起那片已经被赋予了“灵魂”的云母片。
“这个,在我们的光学里叫‘分划板’。”
“我们只要把它精准地安放在物镜成像的那个焦点上。”
“那么在我们的视野里,它就成了我们自己的,永远不会消失的十字准星!”
话音落下。
全场一片死寂。
随即爆发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的倒吸冷气声!
神!
这已经不是技术了!
这是神乎其技!是点石成金的仙法!
在学徒们如同仰望神明般的目光中,耿忠开始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巧妙重构!
镜身,他用了一根从日军损坏的掷弹筒上截取下来的薄壁铜管,口径正合适。
镜片和分划板,被他用特制的胶水和卡环,按照精确计算的距离,依次小心翼翼地装入了铜管之内。
调焦装置,他更是异想天开地设计了一套简易但却极其有效的外部调节机构。
由两个小小的铜制螺丝旋钮,控制镜片进行前后微调。
可以用来校正焦距和射击时产生的视差。
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瞄准镜牢牢固定在枪身上,并保证其稳固和精度。
他设计了一个超越这个时代的天才结构——
燕尾槽式镜桥!
他让铁匠用最好的钢材,锻打出了一长一短两个带有燕尾槽的钢块。
一个被牢牢地焊死在枪身之上。
另一个则固定在瞄准镜的镜身上。
使用时,只需将瞄准镜从后往前滑入枪身的燕尾槽。
“咔哒”一声轻响。
两者便会以一种最稳固、最紧密的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既保证了精度,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拆卸!
当所有的零件——镜片、分划板、调节钮、镜身、镜桥——在耿忠那双仿佛拥有魔力的手中被一一组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时。
一个外形紧凑、充满了冰冷机械美感,在这个世界上本不应该出现的简易四倍瞄准镜,成功诞生了!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总装!
耿忠将那根泛着幽蓝光芒的崭新枪管,和这个凝聚了他无数智慧的崭新瞄准镜,一起装配到了一杆枪身状况最好的“中正式”步枪之上。
他还嫌不够。
甚至亲自上手,对原枪那生涩的扳机组进行了反复精细的打磨和优化。
使其击发变得更轻、更顺滑、更稳定。
当这支外观大变样、充满了科幻感的步枪最终组装完毕时。
李云龙看得是两眼放光,口水直流。
他搓着手,激动地问道。
“耿小子!快!给咱们这宝贝疙瘩,取个响亮的名儿吧!”
耿忠看着手中这件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的跨时代作品。
他想了想,沉吟道。
“它是在中正式步枪的基础上脱胎换骨而来。”
“又融入了我们独立团、我耿忠的智慧和心血。”
他缓缓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就叫它……”
“‘79式精准步枪’。”
“或者……”
“‘中正-G型’!”
李云龙一听,就想迫不及待地抢过枪去好好把玩一番。
耿忠却拦住了他。
他转过身,将这支足以改变未来战争形态的划时代步枪,郑重地递给了另一个人。
一个全团枪法最好、性子最稳,也最能发挥出它威力的人。
政委,赵刚。
他对李云龙笑了笑。
“团长。”
“杀鸡焉用牛刀?”
他看着赵刚,眼神无比认真。
“这支枪,只有在最好的人手里。”
“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