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张特殊的悬赏令
爱爆更的沙罗曼蛇2025-10-11 17:072,666

“第一步?”

面对赵刚提出的关键问题,耿忠没有丝毫的迟疑。

他脸上露出一抹成竹在胸的笑意,仿佛这个问题他已经思考了千百遍。

李云龙也停下了自己的幻想,凑了过来,瞪着眼睛,一脸好奇。

“对啊,耿小子!第一步干啥?是不是先得找个地方,搭个炉子?”

耿忠摇了摇头。

“团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咱们现在,连米都没有,搭起锅来也没用。”

他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几张早已准备好的图纸。

这不是什么复杂的设计图,而是几张用木炭精心描绘的素描。

图上画着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

有的呈现出一种暗沉的红褐色,表面粗糙。

有的则是黑乎乎的一块,带着金属般的光泽。

每一块石头的旁边,都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文字标注了特征。

“红石头,像猪肝。”

“黑石头,亮晶晶。”

“比一般的石头沉得多。”

“有的能吸住铁钉子。”

李云龙和赵刚凑过去一看,都愣住了。

“这是……石头?”李云龙摸着后脑勺,一脸困惑,“你要我们去找这些玩意儿?”

“对!”

耿忠的语气斩钉截铁。

“这些不是普通的石头,它们叫铁矿石!是炼钢的‘米’!没有它们,一切都是空谈!”

赵刚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瞬间明白了耿忠的意图。

“老耿,你的意思是,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找到这些矿石?”

“没错!”耿忠点头,“而且,光靠我们部队的人去找,不行。”

“为什么不行?”李云龙不解地问,“我把侦察连派出去,让他们翻遍这周围的大山,还能找不到几块破石头?”

“团长,这片山区太大了,侦察连的战士再厉害,也不可能熟悉每一条山沟,每一处悬崖。”

耿忠耐心解释。

“想在短时间内找到储量丰富、品质又好的矿脉,单靠我们,是大海捞针,效率太低了。”

“那你说怎么办?”李云龙有些急了。

耿忠微微一笑,看向赵刚。

“最好的办法,不是我们去找。”

“而是发动群众,让咱们根据地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都成为我们的‘探矿员’!”

“发动群众?”

李云龙还没反应过来,赵刚的身体却猛地一震,双眼中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他一拍大腿,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和赞叹。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人民战争!这不就是我们我党克敌制胜的看家本领吗?”

他激动地抓住耿忠的肩膀。

“老耿啊老耿,我一直以为你只懂技术,没想到,你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理解得居然这么透彻!”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赵刚是真的服了。

他第一次发现,耿忠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他懂得如何将技术和现实结合,懂得如何利用现有的一切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这种能力,比单纯的技术知识,更加宝贵!

赵刚的行动力快得惊人。

得到了耿忠这个“技术核心”的理论支持,他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引擎立刻全速开动。

他二话不说,拉着耿忠就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煤油灯被重新点亮。

赵刚亲自铺开一张粗糙的马粪纸,拿起毛笔,蘸饱了墨汁。

他看着耿忠画的那几张简笔画,略一沉思,笔走龙蛇,一篇通俗易懂、又极具煽动性的悬赏令,便一气呵成。

“告根据地全体父老乡亲书!”

“我独立团为壮大实力,打击日寇,现急需寻找几味特殊的‘宝矿石’!此石关乎我军民生死存亡,乃抗日救国之根本!”

“其状有三:或红如猪肝,或黑如煤炭,皆重于常石!部分黑石更能吸附铁器,实乃奇物!”

“凡我根据地军民,不分男女老幼,如有发现并上缴此等宝矿石者,一经我部技术科鉴定属实,必有重赏!”

“上缴一斤,赏小米两斤!”

“上缴十斤,赏粗布一匹!”

“若能寻得上等矿脉者,赏小米百斤,子弹五十发,并授予‘独立团拥军模范’光荣称号!”

“望我全体乡亲,踊跃寻找,共筑我钢铁长城,早日驱逐日寇!”

“八路军独立团,政委赵刚,团长李云龙,联名敬告!”

写完,赵刚吹了吹墨迹,拿起来反复看了几遍,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这份悬赏令,写得极有水平。

既拔高了找石头的重要性,将其与“抗日救国”联系在一起,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

又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奖励,粮食、布匹、子弹,每一样都是这个年代农民最需要的东西。

用耿忠的现代话说,这就是精准地抓住了用户的痛点。

“老耿,你看怎么样?”赵刚把悬赏令递给耿忠。

耿忠竖起了大拇指。

“政委,高!实在是高!”

“这就叫专业!”

当天夜里,赵刚就召集了根据地周边十里八乡的各村民兵队长和村干部,连夜开会。

会议的地点,就在团部那间刚开完军事会议的屋子里。

煤油灯下,赵刚亲自拿着耿忠画的图和那份悬赏令,用他那充满激情和说服力的语言,向这些最基层的干部们,讲解着这项任务的重要性。

“同志们!乡亲们!”

“这几块石头,看上去不起眼,但它们是我们独立团的血!是我们根据地未来的命!”

“有了它,我们就能造出挡子弹的铁甲!就能造出威力更大的手榴弹!甚至能造出我们自己的大炮!”

“到时候,鬼子再来扫荡,咱们就不用拿命去拼了!咱们用铁疙瘩去砸他狗日的!”

他的话,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情绪。

这些村干部,哪个村子没被鬼子祸害过?哪个家里没有亲人死在鬼子的屠刀下?

一听说能造出大炮来打鬼子,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会议一结束,这些村干部们揣着誊抄好的悬赏令和几块矿石样本,连夜赶回了各自的村子。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一场由赵刚策划、以耿忠的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全民找矿运动”,就在整个根据地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赵家峪的村口,识字的孩子被几个大人围在中间,正扯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念着贴在老槐树上的那张“红纸黑字”。

“……上缴一斤,赏小米两斤……”

“我的乖乖!这石头比粮食还金贵?”

“啥石头啊?黑乎乎的,还跟磁石一样能吸铁?”

“走走走,上山看看去!说不定咱脚底下踩的就是宝贝!”

一群扛着锄头的老乡,议论纷纷,眼里闪烁着新奇和渴望的光芒。

田埂上,几个光着屁股的放牛娃,也不再满足于摔跤和摸鱼了。

他们学着悬赏令上的描述,一个个撅着屁股,在河边、在山脚,翻找着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比谁找到的更红、更黑、更沉。

一个常年在山里打猎的老猎户,在追赶一只野兔时,脚下被一块黑漆漆的石头绊了一下。

他本来想一脚踢开,却忽然想起了村干部昨天晚上说的话。

他蹲下身,捡起那块石头,发现入手极沉,比同样大小的石头重了一倍不止。

他从怀里掏出自己的猎刀试了试,那石头居然真的对刀尖产生了一股微弱的吸力!

老猎户的眼睛,瞬间亮了。

希望,就像一颗颗种子,随着这张特殊的悬死令,被撒遍了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

整个赵家峪根据地,都沉浸在一种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独特氛围之中。

赵刚和耿忠站在后山的山坡上,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都感慨万千。

赵刚呼出一口气,脸上的笑容里带着一丝欣慰。

“老耿,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人民的力量!”

“群众这边是发动起来了,但这毕竟是大海捞针,什么时候能有结果,不好说。”

他转过头,看向耿忠,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光靠他们,还不够保险。”

“咱们自己的专业队伍,也该动起来了。”

继续阅读:第115章 侦察兵的新任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亮剑:都穿越了还玩小米加步枪?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