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然打算送自己一副对联,上联书“神机妙算”,下联书“铁口直断”,横批……“半仙”。
雨依旧下个不停,林千然刚把家里的储备物资准备妥当没几天,哗啦啦的雨水就往青阳城里灌了进来,流花河的水位已经暴涨,周边的民居都被淹没,幸而居民们已经被知府提前转移,才免遭屠难。
雨水倒灌,城里的排水系统不到位,整个青阳城便真的像下饺子一般被泡上了,位置低的人家都没能幸免。
及时转移了的人家看到这番场景,不觉都十分庆幸,深感府尹大人实在是神机妙算。
林家地势较高,又远离流花河,自然是安全的,至少暂时是这般。
但是,若是这雨还一直这般下下去,那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因为有了林千攸和府尹大人的未雨绸缪,青阳城目前为止所受到的损失是最小的,就算河水已经把位势低的房屋冲毁,但是人员也都提前转移,目前为止,还未听到有人员的伤亡。
林千攸主外,每日到府衙,与贾大华带着手下时时查探水势,若是发现水势涨得太快,便及时安排民众撤离,他们的到来也大大地安抚了民心。
林千然主内,每日在府中安排他们适当消耗存粮,当然,林千然也不会制造出过于紧张吝啬的氛围,每一顿的搭配也只是比往日少了那么一两道菜,每个人都能吃饱喝足,只是现在不允许有剩饭剩菜。
到了这个时候,林府的下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之前林千然的这些存粮举动有多么明智。
林千然把府里的人都安抚得很好,一颗心却总是忍不住挂在林千攸的身上,他日日外出查看灾情,看着这暴雨一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他整个人也都没有纾解过眉头。
若是雨一直这般下下去,青阳城迟早要被淹没。而要让这些民众免于受灾,唯有尽数迁出,可是这般大的工程,谈何容易?
早在雨势愈大,有难遏之势之时,林千攸便已经向朝廷传了奏报,希望朝廷能快些派出人手,但凡是真的有溃堤之势,便能及时把民众转移出去。
林千攸暗暗估算着,若是这雨再以这样的强度下上十天,那么,他也要把千然转移走了。
林千然自己心里也在暗自盘算着,若是雨再继续这样下,她就要考虑怎么把哥哥拉上一起撤了。
好在,老天爷总算是怀着仁慈的念头,没有真的想让他们青阳城就这样被淹没了,雨慢慢变小了,虽然还是下个不停,但是终究是没有了之前那般来势汹汹之态。
林千攸和贾大华还是不敢放松,时时派人查探水位,一旦发现水位重新上涨,他们便马上进入到紧急预备状态。
如此提心吊胆,十余日之后,青阳城的水势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大家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贾大华接到手下呈报的消息,整个青阳城在这次水灾中,死亡的人数仅有不上百人,而那些被冲毁的民房也都是空房,民众的经济损失更是可喜的少。
贾大华的嘴巴都快笑歪了,连连感谢林千攸对他的提点帮助。
但是很快,贾大华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一大批灾民涌向了青阳城,贾大华始料未及,根本没有拦住。
一时之间,外来的灾民把青阳城的街道都挤满,他们有些携家带口,有的孤身一人,有老有幼,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饥肠辘辘。
他们来自周围的几个县城,那些县城的府尹并没有青阳城这般幸运,有这么一对未卜先知的兄妹,做了这么未雨绸缪的准备,大雨一来,大家都怀着侥幸的心理,心道,过不了几天就会好了,过几天,雨就会停了。
但是,他们等到雨变小的时候,已经尽力了可怕的事情。
汹涌的雨水倒灌到城区之内,把他们的房屋尽数淹没,把他们的财产卷走,甚至,把他们的家人都一并带走了。
江南这般多郡城,独独青阳城一片大好,百姓个个备着大量储量,从容应对。
灾民们听到这样的消息,便一股脑地涌了进来。
这样的局面把贾大华急得焦头烂额,灾民已经进来青阳城,而且在此盘踞之势,他根本不敢直接粗暴地把这些灾民赶走,再说,他也没有这个兵力驱逐灾民。
青阳城的居民们都紧闭家门,自扫门前雪,只求守着自己的存粮自保,是万万不敢开门接纳那些灾民。
林千然听得外面的情形,也忍不住一阵心惊,但是她也并非圣母,她也什么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也便是如同大多数百姓那般,关上门,自己保命。
说她冷血也好,无情也罢,她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有多大的脑袋,戴多大的帽子。
她并非不想做什么乐善布施的功德人,只是,她压根就没有这个能力。
现在,府衙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安抚他们,不让他们发生暴动,等待朝廷赈灾粮款到来。
林千攸也是这般打算的,贾大华焦头烂额全无主意之时,林千攸与之商议了一番,决定开仓放粮。
洪灾前林千攸与贾大华大量收购准备了大米,原本是预备这给青阳城民众们发放,但是没想到,却便宜了这些外来灾民。
灾民终究太多,毕竟僧多粥少,第一次放粮便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场面险些失控。
最后林千攸揪住了不守规矩,随意哄抢的人,杀一儆百,放下狠话,“要是再这般乱抢,谁都别想拿到一点粮食!”
大家被震慑住了,场面这才得到控制。
林千攸和贾大华估算了一番,按照现在的粮食储备,按照现在的灾民数量,他们最多能发三天。
三天之后,灾民知道没有粮食了,朝廷的救援若是迟迟不到,只怕就会难以安抚。
若是灾民们急了,说不定会直接砸向那些大门紧闭的青阳城住户,粗暴地抢夺粮食,若是当真发生那样的情况,那情势便会越演变越糟糕。
为了尽量给灾民们希望,他们便隔一天放一次粮,并减少粮食的发放数量,至少也要多撑上几天。
同时,贾大华也被林千攸交代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到富商的府上游说,希望他们能捐出一些粮食,若是不愿,那便卖出粮食。
真正粮食储备充盈的人,不是府衙,而是这些富商。
贾大华虽然很不愿意去低声下气地求人,但是为了安抚住灾民,为了保住自己的顶戴花翎,他也只能豁出去了。
一连几天下来,他总算是要到了一些粮食,能够再撑个几天,他整个人,也都一下子消瘦了许多。
贾大华不得不感叹,这父母官,真不是那么好做的!
林千然也勒紧裤腰带捐出了一些粮食,当真把她心疼得心里直冒酸水。
心疼过后,她便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瘟疫。
一般伴随着洪灾之后的,便是瘟疫。
灾民食不果腹,有些活活饿死,有些身染重疾,得不到治疗病死。在如今这般卫生条件下,死了人,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天气又在慢慢变热,多方条件中和之下,瘟疫便就此滋生。
而一旦瘟疫滋生,传染的速度就会非常快。
到时候,夺去灾民生命的,只怕不是饥饿,而是疾病。
林千然想到这一点,她把这些原原本本地对林千攸说了,并递上了自己的一个药方。
林千攸看着这张药方,脸上不觉满是惊诧和难以置信,“你还懂医?”
“我师父是有医馆,他自己医术也很高超,他教了我一些。”
林千攸闻言,脸上的惊讶依旧不减,他对这位师父的好奇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眼下更要紧的是如何控制住灾民,他拿着药方,“你的意思是,要我们先按照药方熬药,给那些有初步症状的灾民服用。”
林千然坚定地点头,“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至少,若是真的引发了瘟疫,也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不是吗?若是真的还是避免不了,到时候便再根据瘟疫的症状拟新的药方。”
林千攸深深地看着林千然,然后点了点头。
林千攸拿着药方,强行把城中的大夫拉上,命他们按照药方抓药熬制。
原先贾大华还不相信这个药方,但是给几个大夫瞧过之后,几个大夫都是一副大受启发的模样,他们都没想到用那般刁钻的药。贾大华得了这个结果,这才放下心来。
粮食发了出去,汤药也在灾民中发放,重点便是那些身体已经跟不上的灾民。
林千然别的储备不敢说够多,但是药材,却是不少,她慷慨地贡献了一大半给府衙,贾大华顿时乐歪了嘴。
林千然在府里也是每天熬药,每天都勒令每个仆人必须服用,大家都害怕自己会染上瘟疫,自然是积极地配合,积极地喝药。
林千然重点抓的对象就是林千攸,他每天都要出去,跟那般多灾民混迹在一起,要是他染上了瘟疫,那可怎么办才好?
林千攸的药都是林千然亲自抓,亲自熬,他的药要比他们大家的浓稠许多,林千攸每天被妹妹监督着喝下那碗浓浓的汤药,心底却是一片暖暖的。
灾民的情况控制得比想象中好,粮食和汤药双管齐下的作用下,灾民的心都定了许多,青阳城成了江南诸城中唯一一片能够给灾民安全感的区域。
正在贾大华再度松一口气的时候,更多的灾民涌来了,堵在青阳城城门,大有破门而入的架势。
贾大华刚刚浮到脸上的笑,一下子就吓得没了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