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工作安排之后,宝钗赶紧抹匀了自己的泪痕,在镜子前草草地梳洗了一下,收拾了一番,就出发去后院了。虽然自己这种身份级别的丫鬟不用天天去领事厅开会,但一旦被发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影的话,那也是要背上偷懒怠工的罪名的。
在这南粤大地,四季不是很分明,只有夏天跟冬天,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样子,即使在冬天,也鲜有萧条的模样。不一会儿,宝钗来到了后院,领事的婆子和正在工作的几个丫鬟与仆人立马躲开来,婆子指着不远处那一片竹林,说道:“你别过来,你去那边,把落叶扫到竹子的根部,把除虫的粉末洒上一些,如果发现有冒出的新鲜的笋苗,先别洒药,先割走再洒。”
宝钗应承,然后问道:“请问药粉在哪里?”领事的婆子不耐烦地往走廊那边的木桶一指,就赶紧摆手让宝钗赶宝钗走了,宝钗无奈,只好马上离开。带着药粉,来到了刚才领事婆所指的竹林,宝钗感受到了一阵清新而舒缓。竹叶在风中飞舞而下,翻来覆去的,仿佛是对竹竿的不舍与挣扎。微风袭来时簌簌的竹叶的摩擦声,十分有质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安静而又祥和的世界。那里无忧无虑,那时安宁幸福。
宝钗享受了一会儿,这难得的放松,但很快就从舒服中走了出来,毕竟完成不了工作,今晚都不用吃饭了。于是宝钗拿起工具,先看后洒,碰到竹笋的话,就小心翼翼地割了下来,用布包好,放到自己的小竹箩里。宝钗一路前行,逐渐走往竹林深处,偶尔有一两条毛毛虫突然从空中掉了下来,拉着丝,在宝钗的头上或者面前打旋,吓了宝钗一跳。宝钗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用个小竹子把毛毛虫弄下来,然后就是狠狠地一脚踩上去。
眨眼一个早上就过去了,宝钗洒完了好几包药粉了,于是她放下后背上的小竹箩,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挑了一块竹子下面的大磐石,坐在了上面。然后拿出自己带的干粮,吭哧吭哧地吃了起来。不知怎地,干粮越吃越香,好似身旁的竹林沁入其中,干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也可能是很累,吃什么都觉得香。
很快就到了傍晚,望着夜幕的渐渐降临,以及眼前还有蜿蜒曲折的小路,宝钗知道今天可能要在这里过夜了。因为自己身上带有遗物和得罪了三小姐的原因,没有人愿意一起和她干活,宝钗心中着实无奈。挺了挺腰杆,用自己的小粉拳捶了几下自己的后背,宝钗继续干活了。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亭子下面,念出了上面的字:“滴翠亭”。
黛玉闻此,一阵触动,不仅想起了曾经与宝钗的点点滴滴,跟宝钗说道:“以前你在这个亭子底下扑蝶呢!”“啊?上一世的我吗?那我那时候应该很开心吧?”宝钗有些愕然,农村出身的她,也想起了那时快乐的时光,她对许多昆虫都是很喜爱的。双方都感受到了彼此行中的忧伤,黛玉连忙转移话题:“你跟我学一下诗词吧,这样既能打发时间,也能提高自己的情操与涵养。”
“会不会很难?我有点笨笨的,不知道能不能学会。”宝钗垂头丧气地说道。“诗词是学不完的,一生之意境在于你,会不会的标准是有的,但也不能完全看他人之评。当你写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诗,你就知道,每个人都有天赋,不过境界有高低罢了。”宝钗听后一愣一愣的,黛玉捂嘴一笑:“哎哟,我的好姐姐,时下之情景,便有一首千古名篇了,我念与你听听。”于是宝钗竖起了耳朵,黛玉清了清嗓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宝钗听着听着就入迷了,小脑袋一歪,若有所思的样子。黛玉没有去打扰,而是让宝钗自己去回味其中的诗意。不知过了多久,宝钗回过神来,看了看眼前的滴翠亭与竹林,问道:“诗句确实粗浅,但是却大有深意,那种明月与人的相照不相识的关系,还有竹林与人的关系,好有趣呀!”宝钗边说边拍起掌来,黛玉感受到了宝钗兴奋的样子,也是欣慰地笑了,这还是几天以来感受到宝钗如此愉悦的心情了。
此刻的月亮已经爬了上来,附近开始明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