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完了,自然就到了吃饭的点,方丈差了小沙弥来寻他们。
秦川他们一行来到饭堂,因为今日来法泉寺的香客太多了,这饭堂里座位有限。
住持给李幼薇和李治安排了单独的座位,秦川穿着侍卫服不方便和他们坐一起。
他也不在意,不等李幼薇开口让他一起入座,他就先一步坐到了一旁的其他桌上。
“兄弟们,能拼个桌吗?”
那桌旁坐着的三个读书人,这种位置不够,需要拼座的情形,只要出门吃饭就都会遇到。
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能行方便,就会行方便。
毕竟也是希望自己以后出去吃饭,没有位置的时候,也能得到其他人“收留”。
其中一个年轻人笑着开口:“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不多时素面端了上来,这唐朝的吃食,秦川是真的看不上。
没有油锅炝炒配菜的过程,素面就是单纯的白水煮面,吃着寡淡得很。
秉着不浪费粮食的原则,他直接将自己脑袋放空,打算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干饭机器。
和他安静埋头干饭相比,桌上的另外三个书生却是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秦川竖着耳朵听了一下,这几个人好像是在练习“对策”。
在唐朝,读书人练习“对策”的场景通常发生在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如书院、私塾或宴会等。
这些场所是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的中心,也是读书人展示才华和智慧的舞台。
读书人练习“对策”的过程通常是由一位主持人出题,其他参与者则分为两个阵营,分别提出对策。
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时事或政治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文学或哲学难题。
参与者们需要结合自己的学识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
但有些时候,两三好友聚在一起,也会不自觉地引发一场“对策”,就如现在一般。
这几位书生明显是聊着聊着,话题聊到一个时政问题上了。
自从今年开春,管家重新开了科举后,所有的学子都重新捡起了备考的热情。
而“对策”就是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形式,如果已经要类比的话,就很像后世政治考试里的最后一道大题。
秦川其实也不太愿意听他们在说什么的,但是奈何坐在一张桌子上,他不想听,这内容也是听得七七八八。
这些学子其实都比秦川年岁大,而且秦川穿着侍卫服,他们都是认为秦川大概率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所以对一些话题的探讨并没有避开他的意思。
这三人讨论的其实是最近李二很头疼的赈灾问题。
关中旱灾的既然已经成了现实,那么如何度过旱灾自然是整个朝廷都在头疼的问题。
这场旱灾是贞观年间最严重的灾害之一,若处理不慎,很有可能发生暴动。
对于这个问题,其中一个肤色稍白,面容方正的书生,轻轻蹙眉开口:“据说现在旱灾的规模已经覆盖了关中数十个县,而且范围还在增加。”
秦川听着这话,轻轻挑了挑眉,他以前是一个工科生,对于贞观年间有旱灾,但是具体在什么时候,他是不知道的。
如今听来,好像是旱灾刚开始,秦川知道这场灾难是席卷了整个关中的。
前两个月长安长时间炎热,夏播受了影响,殷国公府的农户才求上门减租。
只是这段时间天气又渐渐好了起来,长安这里虽然说不上风调雨顺,但是起码能偶尔降雨。
所以他本以为这旱灾要再过一段时间才来,没想到竟然踩着秋收的红线来的。
这旱灾刚开始,其实有刚开始的好处,起码能提前做出应对,争取将灾害降到最低。
当然朝堂上的那些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赈灾就成了当下最热门的时政话题。
这同桌三人中其中另一个书生,手指无意识轻搓着洗的有些发白的袖口:
“赈灾只是最基本的,也只是为了稳住直接受灾的农民。不让流民出现而已。”
“仅仅靠赈灾,可过不了旱灾。”
秦川听到这里悄悄抬头看了一眼那个说话的书生,看面相应当是寒门出去的,看样子是了解一些基层情况的。
现在朝堂上估计重点都在讨论赈灾方案,没有人会想到要考虑后面怎么做的问题。
显然这个书生的另外两个伙伴也对他的话提起了兴趣,那学子继续说道:“首先就是水的问题,应对旱灾肯定是需要水的。”
“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个就是打井,另一个就是靠水车。只要这两点达成,基本就可以稳住旱灾的问题。”
坐在他身旁的另一个书生思索了一会儿,轻声开口道:“减免赋税,增派兵力防止暴 乱,发放农具种子稳固民心。”
这些书生一时像是找到了好的方向,侃侃而谈,将他们所能了解到的治理旱灾的想法统统说了出来。
秦川在一旁听着,其实这些办法,估计朝廷里那些人都能想到。
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动手肯定是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钱。
前段时间派太子出去打仗,听说都是扣扣减减才勉强将军队粮草开了出去。
这时候赈灾的手段,国库有钱肯定好使,但是这大概率国库是空虚的,要不然李二前段时间也不会让户部查贪墨。
在国库不充盈的时候,杀几个贪官充盈国库,也都是历朝历代帝王的基本操作了。
说起来这也怪不得李二只是坐在皇位上挠头,毕竟现在的大唐太穷了。
秦川见这几个书生,越说越兴奋,好像灾情顺手能解决一样,秦川忍不住给他们泼凉水,于是淡淡开口道:“若是国库没钱呢?”
没钱?听到这两个字,三个书生均是一愣,然后齐刷刷地看着眼前的这个拼桌小侍卫。
国库当中没钱,还谈什么赈灾啊,岂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几个书生古怪得看着秦川,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开口。
倒是旁边另一桌的李治,悠悠开口问道:“难道国库没钱,你有高招吗?”